- 693.5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翻译\n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基本原则和要求基本要求:信达雅直译: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意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信”: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达”,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n实词翻译要点虚词句式字字落实准确反映句间关系合情理合习惯1.基本模式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2.专用词语不译,一般词语译彻底。3.重点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1.无关紧要的虚词可不译(取独助音节发语词表并列表修饰……).2.关键虚词要确译以体现句意(转折因果递进假设条件……).1.准确反映分句间的关系。2.准确补上句中省略成分。3.注意词语调序以符合现代习惯。\n直译:[2012年高考湖南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n意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同时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张衡)治政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n[2012年高考湖南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原文“也”语气词,不译.]\n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顺帝)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当河间王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河间王)一道做不法的事情,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那些)奸党分子的姓名,同时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张衡)治政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n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茫茫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参考答案:统治人的人(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顺从他(国家)就会安定,百姓帮助他(国家)就会强大,百姓反对他国家就会危险,百姓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存在问题及方法指导:1./非之则危——“与之”“辅之”“非之”“背之”——“非”为动词——非议——反对、不认同方法提示:利用相同结构句子的语言运用规律推断词义。2./与--参与——拥戴、顺从、支持、追随、归附方法提示:恰当转化,使用词恰当。3./百姓依附他就会安定,百姓辅弼他则会强——百姓依附他国家就会安定,百姓辅弼他国家就会强大方法提示:恰当调序补充,使译文表达流畅作业讲评\n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君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参考答案:作战次数多百姓就会疲惫,胜利的次数多君王就会骄傲;用骄傲的君王来统治疲惫的百姓,这就是吴国灭亡的原因,因此,喜好打仗,穷尽兵力,没有不灭亡的。存在问题及方法指导:1./多次打仗那么百姓疲惫——打仗次数多百姓就会疲惫;战争多了,百姓就会疲惫方法指导:恰当调整语序以使句子表达更流畅。2./好战穷兵——动宾式联合结构,好,动词,喜欢;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或用尽。方法指导:根据句子结构特征推断词义。3./此其所以亡也——判断句,这就是吴国灭亡的原因。方法指导:翻译时体现句式特征。\n魏征对曰:“⑴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⑵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道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参考答案:(1)自古以来丢失了国家的君主,都是因为处在安全(的时候就)忘了危险,处在太平(的时候就忘了)动乱(的压力).(2)现在陛下富有天下,国家内外太平安宁,(还)能留心治理好国家的方法,经常像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一样小心谨慎),国家的运数,自然会长久.存在问题及方法指导:1./处治忘乱——动宾式联合结构,“治”“乱”相对,“治”为“太平”意。方法指导:根据句子结构特征推断词义。2./内外清晏——“晏”,平静;成语“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临深履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方法指导:联系相关积累推断词义。\n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不分也。”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参考答案:(1)根据什么明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2)左右近臣善,那么百官就能明确各自应该做什么,(这样),那么好人坏人就分清了。(3)这话确实不错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没有机会进入(朝廷)了。注意点:1.一一对译以准确体现句意。/何以察之?——怎么明察它?——根据什么明察善恶的分别呢?2.适当替换词语以使表达更通顺。/各得其所宜——各自都得到他应该做的——明确各自应该作什么\n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参考答案:(1)哪里有身为人臣却取笑自己的君主的呢?(2)存在问题及方法指导:“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一句完全读不懂:1.掌握文言固定句式的含义./孰与---谁跟谁比,谁怎么样2.利用上下文语脉及相关知识推断词义./昧:---①“炳烛之明”与“昧行”构成对比关系②愚昧③“昧”字的结构特征---昧,天色昏暗,看不清,摸黑参考答案:(1)哪里有身为人臣却取笑自己的君主的呢?(2)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n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2)陛下不能将兵,而能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参考答案:(1)(你带兵)多多益善,为什么(却)被我擒获了?(2)陛下您不能带兵,却擅长率将,这就是韩信我被你擒获的原因。注意点:1.“何为”,倒装句法,应该译为“为何”,即“为什么”2.“禽”,通假字,“擒获、抓住”.3.“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判断句.4.“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n课堂练习: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①(我)把它拿给雕琢玉的人看,他认为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②子罕把宝玉留在了自己(居住的)乡里,让玉人替他雕琢加工,(然后卖掉宝玉),使这个人富裕后让他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重点:以,介词,拿,把以为:认为故,所以诸:兼词,之于富,使动用法,使富贵复,回复,回必须补充的:然后卖掉宝玉\n课堂练习: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后汉书·袁安传》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重点: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比,挨着,引申为“都”干:古今异义,求;举:推荐。)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认为他是。\n课堂练习: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①:“……等到他回到家里,却(发现朋友)让自己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那该怎么办?”齐宣王说:“跟他绝交。”②:问:“假使整个国家不安定(或治理得不好),那又该怎么办?”齐宣王(便)回头去看左右的人,说一些别的事情。词语及用法句式:比,古今异义,等到冻馁:使动用法,使……挨冻受饿如之何:固定句式,拿它怎么办?顾:回头看\n课堂练习:将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东渡:指晋王朝将国都从洛阳迁至建康,史称东晋。参考答案:(1)明帝问他因为什么导致哭泣,(元帝)把东渡的原因全部告诉了他。(2)你认为,太阳和长安哪一个远?(3)你为什么和昨天说得不一样呢?(4)抬眼(就可以)看到太阳,但是看不见长安。\n博学之①,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③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注〕:①之,学的对象(各种知识)。②笃,专心。③措,放下。④是“果能以此道行矣”的省略说法。果,确实。道,精神。多方面、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认真的向人请教,慎重地进行思考,明确的分辨是非,专心专意地彻底实行。除非不学它,(学了就一定要会),学了还不会,决不罢休;除非不问,(问了一定要懂),问了还不懂,决不罢休;除非不去分辨,(分辨就要弄清是非),分辨不清是非,决不罢休;除非不去实行,(实行就要一心一意得做到底),实行得不彻底,决不罢休。别人学一次就会了的,我就是学一百次也要会.;别人学十次就会,我就是学一千次也要会。确实能按照这种精神去做,即使愚笨的人也一定能聪明起来,即使意志薄弱的人也一定能坚强起来。课堂练习:把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n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今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唯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