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答案1 59页

  • 176.5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阅读答案1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三峡》(一)答案:9.(1)真(或实在)(2)寂静(3)连续(4)快(4分,每小题1分)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二)1.C2.C3.译文: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4.(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三)答案:8、D10、B12.B13.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n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四)答案:9、(1)按时(2)穷尽,尽(3)拜见,拜访(4)正好,恰好10、D11、(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12.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1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十、《与朱元思书》【参考答案】一.(11分)1.2分,B28.4分,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意合即可)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句子对,有错别字给1分)39.3分,天下独绝1分,山、水各1分 4.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2.A(2分)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3分)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5分) 三.1.消散干净争着,竞争伸向更远的地方看,看到2.C3.清澈湍急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寒远上寒山石经斜或寒蝉凄切6.D四.1.D(2分)2.知了长久不停地叫,猿猴接连不断地啼。(2分)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1分)采菊东篱下(1分)悠然见南山(1分)\n5.奇(清急)(0.5分);异(高、险)(0.5分);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1分);安宁、闲适(1分) 五.1.A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3.(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5.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六.1.C2.①顺着;顺;随②独一无二;独特③(马一般)飞奔;奔马;飞奔的马④通“返”;回来;返回36.①(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②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4.听(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6.(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8.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七.1.B  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八.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2.(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3.B      \n4.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九.1.D     2.D     3.B 十.1.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C3.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十一.1.C2.①竞:争②可:大约③若:像④于:在3.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4.C 十二.(15分)   1.(3分)(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    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1.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2.(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十四.1.飞奔的马     通“返”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本题5分。词语解释各0.5分,句子翻译各2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评分标准]本题1分。必须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两句都写不扣分。  3.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n[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十五.1.D    2.B     3.D   十六.1.2.略3.B4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十七.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2.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十八.1.【答案】①(马一样)飞奔②向上③停止④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2.【答案】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奇异 十九.1.B  评分标准:3分。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4.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二十.(15分)1.(2分)C2.(4分)①同样 ②左右、多 ③往高处伸展(只写“高”扣0.5分)④同“返”返回   3.(6分,每题3分)示例:(1)山水风光(山光水色)奇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富春江激流飞腾,比射出去的箭还快;波浪汹涌,像骏马在奔腾。4.(3分。意思相近,结构相似即可)①示例:百里江水皆缥碧 ②示例:寒树间好鸟相鸣 二十一.1.(3分)每空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6分)⑴许:上下、左右; 答应; 赞同   ⑵绝:停、断、消失 ;隔绝 ;绝妙3.(2分)D  4.(4)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1分)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1分),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语义1分、表达1分)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2分,可以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来谈,但要求观点要鲜明,言之成理即可,不要偏激。)\n 二十二.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   1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十一、《送东阳马生序》一.(1)shl (2)du6 (1分。各0.5分) 9.(1)跑(或:赶快) (2)等待(或:等到)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通"披"(2分。各0.5分)  10.B(2分) 1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分。关键字词未译准,一个扣0.5分,扣完该小题2分为止) 12.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分。每个要点1分,意对即可。) 二、太原市中考题12.艰难(谦恭)求学;诚实待君(2分) 13.(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4分) 14.(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4分) 15.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3分) 三、10.(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 11.(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n(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四、8.C 9.B 10.(1)因此人家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2)到颍昌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拜见程颢,彼此相处得很融洽。(此题2分,每句1分,如果每句中译错一个关键词酌情扣分)11.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此题2分,学生任答出两点即可)。12.恭敬、尊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学生能从“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角度作答则更好)。(此题为开放题,一问一分,其中第一问只要学生答得有一定道理即可)。 五、17.(4分)①跑②等待(等、等到)③大腿④满一年(过了一年)(每词1分) 18.(2分)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答对2个给1分)  19.(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0.(1分)悬梁刺股  21.(2分)下联:宋濂勤奋手录书。(对仗工整即可,教师可根据考生回答酌情给分)22.(3分)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不结合原文和自己实际谈,酌情扣分)\n 六、11.(4分)A、朝廷 B、长信。(如果只答“信”不给分。)C、平和(平)D、像 12.(2分)假诸人而后见也 13.(5分)①(3分)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1分),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非……则“……”也可译成“不是……而是“…….1分。其余2分。)②(2分)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得到书”或“借到书”l分:其余l分。)14.(4分)①(2分)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倩,劝勉后辈珍借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②(2分)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各1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七、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0、余/因得/遍观群书。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八、20、①借②周到③报酬④感到奇怪21、D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n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②博览群书③虚心请教。九、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十、(15分)17.(3分)(1)借(2)用(3)挂在腰间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9.(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十一、阅读下边两个语段(17分)22、(1)爱好、特别喜欢(2)跑(3)更加(4)妻子和儿女\n23、A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十二、16.①假:借;②走:跑;③谪:降职远调;④妻子:妻子和儿女。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分)十三、5、C6、D7、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8、嗜学家贫(顺序可换)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十四、5.B,6.A,7.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8.B9.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十五、14、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n汤:热水1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16、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17、(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十六、B\A8\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十七、5、(2分)C6、(2分)D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8、(2分)嗜学家贫(顺序可换)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十八、8、B9、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十九、22、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气味香气(2分)23、A(2分)\n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25、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3分)26、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二十)1.A.朝廷B.长信C.平和D.像2.假诸人而后见也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二一)1.(1)担心(2)周到(3)全,都(4)好坏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十二、《小石潭记》\n 一、11.郦道元唐(共1分,每空0.5分)  12.(1)阳光或日光(2)急流或急流的水(3)连结(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14.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山蔚然深秀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二、6.D 7.B 8.C三、(共40分)(一)8.(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9.D(2分)10.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11.(1)第一空:一(或:1)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四、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10.B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2分)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n鱼水(每空0.5分)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五、(12分)16、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18、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六、(16分)5.(1分)柳宗元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七、19、(2分)C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n(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清澈(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八、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九、(15分)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十、6.(1)尤:特别(1分) (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n7.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得分点:“西南”1分;“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键词不得分;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缺一均扣1分) 9.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十一、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十二、11、每一个加点词占0.5分.共4分。①使……寒冷 ②因为 ③介绍④请  ⑤箭 ⑥之于  ⑦职业 ⑧只12、每小句占0.5分,共4分。①(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形势犬牙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②(医人)将一片板放在地上,让驼者卧在上面;又将另一片板压在驼者身上,接着就在上面跳踏。\n十三、6.2(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4(1)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翻译通顺给1分)8.4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十四、l2.B l3.B l4.C l5.C16、A十五、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18.A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十六、(13分) 7.(2分)D 8.(2分)B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l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十七、5.(1)尤其(格外)(2)大约(大概)(3)凄清(冷清)  6.(6分,每小题3分)(1)好像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我心情高兴起来了)。  \n(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7.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8.(5分)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1分)。作者遭贬失意中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1分),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1分);年到潭上凄清的环境(1分),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十八、4.⑴sù ⑵yí⑶cī(3分。每小题1分) 5、⑴太阳与月亮⑵即使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6.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 7.《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 8.[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每要点1分) 9.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共4分 每要点2分)十九、文言文阅读(12分)12.(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n13.(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15.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十三、《岳阳楼记》一.11.A    12.D   13.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14.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    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  15.(1)“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2)“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二.10.胜:美好   晖:日光  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  12.写洞庭湖全景                                                 (2分)   13.唐贤今人诗赋  三.(一)(7分) 6.(2分)①斯:这,这个。②怡:愉快、愉悦、和悦  7.(3分)①……的样子②对(的)、是(的)、正确③这样  8.(2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标准同4)四. 23.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24.壮阔、浩渺   25.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26.答案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五.16.(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7.D  18.描写;议论、抒情  \n19.(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20.考生应先理解“古仁人之心”的含义,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扣住这一点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21.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六、14.(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每小题1分)15.(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题2分) 16.(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每句2分) 17.(4分)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答案不限于此。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七、17.⑴交错相通   ⑵有时(2分,答对一处给1分)18.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此题2分,答对一处1分)19.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分,答对一处1分)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分)21.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22.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八、11.D  12.(1)隐没 (2)迫近 (3)持、执 (4)曾经  \n13.(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九、10.(1)益处(2)止,停止(3)因为(4)指在朝廷做官11.(1)(3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或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2)(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12.孟子   论语 13.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比                                                                     十.15.(1)日光(2)景色(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6.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宠和屈辱一起忘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那真是高兴至极啊。(每对一句给1分,答对四句即给满分)17.B \n[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个体现,对于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考查题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使用。文言文句子的停顿通常是在发语词后面、主谓之间,另外,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而对于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应当连读。A项属于是发语词后的停顿;C项属于转折连词后的停顿;D项属于主语(“四时之景”)和谓语(“不同”)之间的停顿;而B项的错误在于句中的“而”作为关联词语表示前后的并列关系,即“树木枝叶茂盛,而且形成浓密的绿阴。因此答案应为“佳木秀而/繁阴”。18.  悲春和景明   山间之四时  评分:本题3分,每空1分。19.略(言之成理即可。第一伺1分,第二问2分)十一.(一)(14分) 6.(3分)(1)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1分)(2)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意同即可)(2分) 7.(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8.(2分)B9.(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10.(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十二.8.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n去:离开,离家。评分:本题共2分,答对一个得1分。9.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评分:本题共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 议论  记叙 评分:本题共3分,答对一空得1分。11.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十三.18.(每小题1分,共4分) (1)日光(2)景象(3)散(或“散开”) (4)发荣滋长   19.(每个1分,共2分) (甲):“浩浩汤汤”或“气象。万千”(乙):“水落石出”  20.(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1.①(甲)文是写水景,(乙)文是写山景};   ②(甲)文写了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答对1点给1.5分,答对2点给满分)                                    。十四.4.(2分)北宋(宋代)范仲淹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4分)①边②迫近③一起④\n面对8.(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9.(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10.(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十五.l2.B l3.B l4.C l5.C十六.8.B  9.C  10.(1)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2)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11.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12.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3.C十七.6.A(A中“以”是“来”的意思,其它都是“因为”的意思。)7.D(D中“与”不是古今异义,其它都是古今异义。)8.A(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将第Ⅰ卷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译文: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翻译通顺得1分,互文手法0.5分,落实“以”的意思得0.5分。)  (2)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翻译通顺得1分,落实“微”“斯”得0.5分,倒装句翻译正确得0.5分。)十八.17.⑴形体(形迹)     ⑵离开      ⑶日光(阳光)     ⑷探求  评分标准:4分。每词1分。18.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n19.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评分标准:3分。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                                                                       十九.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2分。每词0.5分)   10.B(2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各0.5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分。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n二十.7.A 8.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9.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二一.(一)(19分)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10.(1)放晴 (2)日光 (3)一起 (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1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12.(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13.对比 悲喜(每空l分,共3分)14.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二二.23、具:通“俱”,全,都。  离开 日光  因为 24、(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观的景象。(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25、不以物副总,不以己悲26、C27、略二三.9.(1)国都1分。(2)日光,1分10.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患;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分,意思对即可。11.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                                                            二四.7.4分。每小题1分。(1)在……之前 (2)归依 (3)建筑,建造(4)让\n8.2分。每小题1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我)只看见了血山,哪里(怎能)看到假山?9.4分。姚坦关心百姓,敢于直言。(2分)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写照。(2分)十四、《醉翁亭记》一、 8、D9、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0、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11、忧   醉与乐12、先天……后天…… 二、 1.时:季节陈:陈列,摆开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三、19.①就 ②情趣 ③尽兴地喝酒 ④下棋   20.C   21.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爱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2.水落而石出。23.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四、⒍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⒎B  ⒏(1)佳木秀而繁阴(1分)(2)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3分)   ⒐(1)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我太守啊。  ⒑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n五、25、髫 tiáo 伛偻yǔ lǚ 觥gōng 26、(1)交错相通;(2)管乐器 27、(1)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开心、自得其乐。(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放歌,行路之人在树下歇息 28、世外桃源;觥筹交错 29、(1)甲段主要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写太守与民同乐。(2)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的活动。六、(10分)   14.(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5.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 间(本题1分)    16.(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7.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七、19.①就②象鸟展开翅膀的样子  评分标准:2分。②题的“翼”是名词作状语,一定要解释准确,否则不给分。20.远望那长满茂盛树木的山峰和显得幽深秀丽的山谷,就是琅琊山。评分标准:3分。“蔚然”和“深秀”是主要计分点。翻译正确各计1分,整个句子翻译通顺计1分。21.D评分标准:2分。八、15.(1)日光(2)景色(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6.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宠和屈辱一起忘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那真是高兴至极啊。(每对一句给1分,答对四句即给满分)17.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个体现,对于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考查题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考试卷使用。文言文句子的停顿通常是在发语词后面、主谓之间,另外,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而对于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应当连读。A项属于是发语词后的停顿;C项属于转折连词后的停顿;D项属于主语(“四时之景”)和谓语(“不同”)之间的停顿;而B项的错误在于句中的“而”作为关联词语表示前后的并列关系,即“树木枝叶茂盛,而且形成浓密的绿阴。因此答案应为“佳木秀而/繁阴”。\n18. 悲春和景明   山间之四时  评分:本题3分,每空1分。19.略(言之成理即可。第一伺1分,第二问2分)九、 16.(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十、22.B23.背摆放酒杯蔬菜24.①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②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25.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6.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十一、答案:6.(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7.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9.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②\n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十二、16、①情趣②昏暗③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④交互错杂。(答对一词给1分,共4分)17、①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对一句给2分。共4分)18、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意思接近即可。共4分)十三、答案:17.(3分)(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各1分)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十四、答案:8.(1)到、靠近(2)的(2分。每小题1分)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2分。每小题1分)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十五、答案:17.(3分)(1)跟从,随从(2)第二年(3)下雨(各1分)1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2分)19.(4分)关心人民疾苦(2分,意思对即可。答“喜雨”给1分)与民同乐(2分,意思对即可)20.(4分)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n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十六、6.答案:(1)像鸟的翅膀(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7.答案:C评分:选对得2分。8.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9.答案示例: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千山万水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10.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示例二:会,画家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十七、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苍然白发()(2)醉翁之意()(3)树林阴翳()(4)述以文者()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12.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n1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1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答:十七、10、(1)脸色苍老(20的)(3)遮盖(4)用11.(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2.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3.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14.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十五、《陈涉世家》(一)9.B10.A11.C(二)10.(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2分)(1)向来,一向(2)亲自,亲身\n12.(3分)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十六七”1分)13.(3分)C14.(4分)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三)答案:(1)逃亡(逃走)(2)响应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四)16(1)带领(2)通“披”穿着(3)应当(4)被。。。。。所苦17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18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六)19.(1)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2)亡——逃亡(逃跑)(3)应——响应(呼应)(4)旦日——明天(第二天)(4分,每一小题l分,写错别字不给分)20.(1)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2)皇上派(他)到外边带兵。(4分,每题2分。“苦秦”“将兵”\n为得分点,要落实,少译一处扣l分)21.B(2分)22.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可)(七)答案:19、适逢,恰巧遇到;唱,通“倡”,首发。20、C21、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22、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八)答案:(一)9.逃跑用鞭打一起十分之六七愿望(每字1分,共5分)  10.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每句1分共3分)  11.抓住时机(1分);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分) (九)答案:三、8.D9.B10.A11.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12、(1)假装(2)穷尽十六《唐雎不辱使命》(一)(10分)6、(2分)〔1)通“措”,置。(2)道歉7、(2分)答案:B8、(4分)(1)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2分)\n(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2分)9.(2分)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二)(5分)10.(2分)(l)完成(2)热水11、(2分)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反复六七次才停止。12(1分)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9—12题(10分)9.(2分)逆:违背谢:道歉10.(2分)C11.(共4分)(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12.(2分)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7、(4分)①扩充②只,仅仅@平民④明白,懂得8、(4分)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②秦王色挠,长跪丽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n(各2分,加点词语翻译错误扣1分)9、(4分)天子之怒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挺剑而起1O、(3分)知人善任(-E于辞令)恃强凌弱(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献身)10.(1分)(1)盛怒的样子(2)向唐雎道歉11.(2分)A12.(3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答对1处给1分。)13.(4分)(1)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2)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人。(每问2分) 答案: 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 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19.(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0.A 21.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22.豁达(乐观、洒脱)(一)18.①确实,的确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n(二)22.A(2分)23.B(2分)24.耻怯(面子)奔利(金钱)(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十七、《公输》(一)答案:6.C(固:应解释为“本来”)7.D(D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项前句“以”解释为“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8.C(公输盘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9.(4分)(1)(2分)杀害(或“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智”的意思计1分)(2)(2分)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二)答案;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n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2、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简答: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三)答案:7.①同“悦”,高兴②解说③劝谏,劝阻④明白事理8.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9.先生有什么见教呢?10.(1)闻、起、行、至、见。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2)班门弄斧墨守成规11.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五)7.B8.A9.B十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7、是:这9、D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1、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二、12、B13、B14、C15、D三、6。(1)尚思为国戍轮台(2)留取丹心照汗青(3)不畏浮云遮望眼(4)莫道不消魂(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n(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共8分。每空1分。错1字该空不给分)四.7。孔子《生于忧患,死于按乐》(或:《鱼我所欲也》)(2分,每空1分)8。D(2分)9。B(2分)10。(1)“畔”通“叛”,背叛。(2)“曾”通“增”,增加。(2分)11.D(2分)12.使人民定居不迁到别处去,不能靠边疆的限制;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3分,每句1分。关键词语:域界;固险;威利)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五、9.A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11.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n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13.A六、选择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8910ADC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七、(6分)6.D7.B8.A(每小题2分)七、(15分)18.(4分)(1)至:极点(2)畔:同“叛”,背叛。(3)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情)。(4)走:跑。(每词1分)19.(3分)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句子1分,翻译2分)20.(2分)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1分,只写第一句不给分)21.(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分)\n22.(4分)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每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八、答案:7、A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九、答案:9.①委:放弃去:离开②畔:通“叛”,背叛  10.D(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2.①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②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13.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十、17.(3分,每个l分)①池:护城衬。②兵革: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③委:放弃,丢下18、(2分)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或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19.(3分)能联系现实,言之有理,文从句顺即可。\n十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5、同“弼”,辅佐边境  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二、9.儒(1分)10.“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1分)1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分)12.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4分)1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4分)三、10.《孟子·告子下》或《孟子》11.(1)被选拔(2)责任,使命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14.(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五、23.D24.C25.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26.1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n2这以后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衰亡。27.由他们经受艰苦磨练而成就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六、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                                                                                 。七、   13.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八、9.战国 儒10.(1)田间、田地(2)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或资财缺乏,即贫困(3)通“横”,梗塞,不顺(4)了解,明白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n12.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13.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14.(1)离开 (2)至或到达到15.围绕“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回答。16.围绕“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艰难创业;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回答。二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7.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8.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舍身取义 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二、  10.(2分) ①祸患灾难; ②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n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三、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n(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五、9.D    10.C      11.B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七、\n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八、参考答案:1、(1)好处、益处、裨益等 (2)感谢、感激、感恩等  (3)从前、以前、昔日等 (4)停止、抛弃、丢弃等(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2分。意思对即可。)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2分。意思对即可,从正面阐述亦可。如是套用课文中的原句作简单翻译,最多只能得1分。) 九、   1.(1)苟且(2)通“避”,躲避(3)丢掉、遗失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A   4.(1)舍生取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十、1.(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n   2.(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4.(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十一、7、B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处停顿1分,共2分)9、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  l0、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十二、\n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十三、10.(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11.(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12.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13.舍生取义十四、19、(1)益处、好处(2)通“向”,从前(3)侍奉(4)停止、放弃\n20、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21、义;万钟或施舍22、“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十五、15.(4分)(1)茍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18.(5分)(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六、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n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3.赤峰市(09内蒙古)十七、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  21.(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十八、答案:17、B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n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二一、《曹刿论战》(一)9分16.(2分)(1)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1分)(2)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1分)17.(4分)(1)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2分)(2)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2分)18.(3分)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举出1例,即可得2分)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1分)二、11.D\n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共6分,每句3分。第(1)句语意基本正确记1分,“狱”“虽”“以”“情”译对两个记1分,不记0.5分;第(2)句语意基本正确记1分,省略成分补充正确记1分,“属”“请”译对记1分,不记0.5分)13.夫大国,难测也(1分),惧有伏焉(1分)14.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记4分)三、9.A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11.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13.A\n四、12.⑴①于是②原故(原因)③倒下④“诎”通“屈”⑵①B②B13.⑴战斗,靠的是勇气(或:打仗,要靠勇气。)⑵我知道您抵抗我的办法,但我不说(或:我知道您怎样对付我,可我不说)。14.⑴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⑵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5.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④非常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6.起了决定胜败的关键作用。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7、AC(各2分)8.2分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善于观察调查,不盲目追击。9.2分一鼓作气辙乱旗靡10.同:都认为人是战前准备的关键。异:曹刿强调取信于民;诸葛亮则强调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要激励官兵。\n11。爱国热情;深谋远虑五、18.①“充满”或“士气正旺盛”②倒下③偏爱④“方圆”或“纵横”19.⑴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⑵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20.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21.参考答案:①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②略六、18.①“充满”或“士气正旺盛”②倒下③边境④对……说,告诉19.①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②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20.故克之故逐之怀疑否定、蔑视及嘲讽21.①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际,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②略七、22.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八、7.答案:①驱车(追赶)②倒下③士(元)气④锐利(饱满)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答对得1分。8.答案:①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②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n9.答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评分:本题4分,每空填对得2分。10.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评分:本题3分,第一问答对得2分,第二问答对得1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九、8.A9.B10.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1.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或“衬托”)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思对即可)12.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人和;④得道(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3.开放性题目。示例: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十、文言文阅读(10分)7.(1)同“遍”,遍及(2)赐福、保佑(3)案件8.C9.做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10.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n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可得满分。十一、8.(1)参与(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11.(1)远谋鄙(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十二、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13.(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n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十三、20.倒下正遇上一会儿抵挡助词,无实义就21.虏众盛而范兵不敌。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十四、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2)已经15.(5分)(1)(2分。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2)(3分。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16.(3分。每处1分)齐人三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n(2)既济而未成列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