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 M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特殊句式\n文 言 句 式常式句变式句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n判断句类型1、用“者”“也”表示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肯定判断,“非”表否定判断3、“为”“是”表判断4、直接表判断判 断 句\n1、用“者”“也”表示判断主语后用“者”,表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判断。\n①.……者,……也1、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子瑜者,亮兄瑾也。《赤壁之战》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4、追我者,谁也?(高考题)5、臣之所好者,道也。(高考题)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n②.……,……也1、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2、和氏壁,天下共传宝也。3、其巫,老女子也。《西门豹治邺》4、戴进,锻工也。(高考题)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n③.……者,……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2、粟者,民之所种。《论贵贮疏》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n④……者也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3、宴婴,齐之喜辞者也。(《宴子使楚》)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n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肯定“非”表否定判断\n乃、则、即、皆、耳、非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是乃狼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此亡秦之续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n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3、“为”、“是”表判断\n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无伤也,是乃仁术也。——没有关系,这是行仁政的途径。\n4、直接表判断荀卿,赵人。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臣本布衣。\n被 动 句1、使用“被”做标记2、使用“见”做标记3、使用“为”做标记4、使用“于”做标记无标记被动句有标志被动句5、使用“受”做标记\n1、使用“被”表示被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n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n注意:用“见”表被动,如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n2、用介词“为”“为……所……”表示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n3、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n4、在动词前用“受”表示被动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人控制。\n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王之蔽甚矣!\n1、被动句翻译中一定要有一个“被”2、……谓语+于见+谓语+于受+谓语+于为+谓语+于该形式除了是被动句,还是一个介宾短语后置句而君幸于赵王而您又被赵王宠幸\n省 略 句类型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省量词\n省略主语廉颇为赵将,( )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廉颇承前省公蒙后省\n省略主语()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孟子王对话省\n省略谓语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歧路亡羊》承上文省略蒙下文省略为乐追之\n省略宾语项伯乃…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鸿门宴》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之之注意: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n省略介词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注意: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n倒装句类型倒 装 句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2)、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介宾短语)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n(一)主谓倒装\n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1、甚矣,汝之不惠。2、美哉,我少年中国。3、不仁哉!梁惠王也。\n(二)宾语前置\n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沛公在安?\n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沛公安在?《鸿门宴》3、微斯人也,吾谁与归?4、何以知之?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n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古之人不欺余也。4、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我)多年供养你,(你)却不顾念我!莫肯顾我\n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表示否定的词有:“不、非、勿、毋、弗、否、莫”等\n5、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有什么简陋呢?有何陋?6、唯利是图。(成语)只贪图利益。唯图利。\n3、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命是听(成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n4、介词“以“的宾语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 氓》3、夜以继日\n5、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n(三)定语后置\n1、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求可使报秦(者)人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n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3、太子及门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n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n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n4、中心词+数(量)词1、铸以为金人十二。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3、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n(四)状语后置\n3、拜送书于廷。(《廉蔺列传》)在朝堂上拜送了国书。于廷拜送书4、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大王曾经把爱好音乐的事情告诉庄暴。王尝以好乐语庄子\n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以、于、乎”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置于谓语部分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n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n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B、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n文言文的固定格式:2)表示反问:A、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何辞为?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如:宋何罪之有?\n文言文的固定格式: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B、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n文言文的固定格式:4)表揣度:A、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如:若辈得无若贫乎?B、其……欤?(不是……吗?)例如:其可怪也欤?\n文言文的固定格式:5)表示选择:其……,其……也?(是……呢,还是……呢?)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