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指导课 3页

  • 37.5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复习指导课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内篇目,引导学生复习课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点;2.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训练,进行当堂巩固与反馈;教学重点与难点:1.帮助学生积累、归纳文中的重点实词解释和虚词的用法;2.指导学生学习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练习中。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中考再现。同学们,今年的中考,文言文考试的篇目为课外浅易文言文。那我们究竟应该从何处入手来复习文言文的知识点呢?首先,请大家来看一看2009年中考当中江苏省南通市的文言文考题,进而了解考试的考点。【此处无需做题,只是要求学生了解考试题型即可】  (2009年江苏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的考试当中主要的题型有:语句的停顿、实词的解释、虚词的用法、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中实词的解释和虚词的用法,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在课内的学习。所以,从今天这堂课起,我们就要开始对课内文言文进行分类复习。只有把课内的知识点掌握扎实了,才能很好地将知识迁移到课外。二、分类复习。(一)复习实词。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解释。安排此环节的方式,让学生按照复习篇目的顺序全班齐声朗读课文。每朗读完一篇文章,教师将文中需要积累的重点实词打在课件上,让学生在文中用笔标出,然后回答这个词语的解释。教师再将正确的解释出示,帮助学生识记。这个教学过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重点实词究竟是哪一些,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现象”等。让学生引起重视,特别关注。还有一些词语在其它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也可以将典型的例子出示,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比较重要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连句子一起翻译。在完成关于实词的练习之后,老师引领学生复习关于课文内容和写法部分知识。由教师将整理好的关键写作亮点,以课件的方式集中展现。不宜再以回答问题的方式仔细复习。2.学生自我复习,及时巩固知识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程度比较好的班级,适合在将七篇课文复习完之后,给学生一个总体自我复习的时间。根据复习篇目的长短,时间可以做相应的调整。而基础比较薄弱的班级,适宜在每复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都留有一些复习的时间,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采取的方式,可以为自己复习,也可以两人小组互相复习的方式。(二)复习虚词。1.了解重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之、而、于、以、其”“之”①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例:水陆草木之花②代词,可译为“他”、“它”;例:愿陛下亲之信之③动词,可译为“至”、“到”;例:辍耕之垄上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助词,提宾标志,不译;例:何陋之有\n⑥语气助词,作衬字用,起舒缓语气作用;例:怅恨久之、公将鼓之⑦助词,表示前者对后者的限定。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而”①“而”表并列。可译为“而且”、“又”、“和”等。例:中峨冠而多髯者②“而”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例:或置酒而招之③“而”表转折。可译为“可是”、“但”、“却”等。例:人不知而不愠④“而”表修饰。不译。例:蹴尔而与之“于”①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实行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作介词。表示比较,大都在形容词谓语之后,可译为“比”。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作介词。表示原因。表示动作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作介词。表示范围。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动作的方向。可译为“在”、“到”、“从”等。例:战胜于朝廷、皆朝于齐“以”①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必以分人②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前提等)可译为“用”、“拿”、“依照”等;例:能以径寸之木、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策之不以其道③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作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去”、“为了”;例:属予作文以记之⑤作连词。“以”的前一部分表示条件或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情况。可译为“才”、“以至于”等。例: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⑥作动词。有“认为”的意思。例:皆以美于徐公、吴广以为然“其”①作代词,表示领属关系,大都用在名词之前。可译为“他她它(们)”、“他她它(们)的”等。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妻献疑曰②作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估计、揣测或询问。可译为“大概”、“可能”、“或许”等。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如土石何、安陵君其许寡人。2.学生完成虚词的反馈训练。首先,在今天复习的七篇文言文之中,挑选相关的例句,整合好,以课件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依次回答以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宜太多,要比较典型。五、教学设想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较为复杂多变,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一个要点。学生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为其中的变化而困惑,头疼。基于这一情况,同时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特设计此课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其中最常用的、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虚词的用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归纳文言知识点,为他们今后的文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教学步骤(一)\n导入新课这堂课我们上一堂文言复习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而虚词又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