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 27页

  • 164.53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这里的"肉食者"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课文中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2.他的"远谋"具体内容指的是____________用我们的话说就是________3."齐师伐我"的"我"指的是()A鲁国B鲁庄公C曹刿D乡人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是说,你又何必参与呢?B"肉食者鄙"的"鄙"指目光短浅.C"弗敢加也"是说,不敢再增加D"战则请从"是说,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5.第一段文字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A受过恩惠的近臣们的勇敢精神B靠神灵的保佑C鲁庄公自己的指挥才能,有勇有谋D为人民尽本职,取信于民6.用"||"将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正确的是()A"乃入见.||问:"何以战?"…B公将战.||曹刿请见…C…请见.||其乡人曰D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7.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是()A战则请从B曹刿请见C肉食者鄙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对第一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鲁国战前的准备,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讨论战争取胜的条件B鲁庄公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C曹刿请见鲁庄公D曹刿与鲁庄公密谋作战方案.9.下边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弗敢专也(专门) B、未能远谋(谋划)C、小惠未偏(恩惠) D、齐师伐我(讨伐)10.下边加点字古今字意思一致的一项是A、战则请从B、小大之狱C、再而衰D、肉食者鄙11.下边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彼竭我盈竭其庐之入      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公问其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2.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13.\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 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战?译:凭什么作战?B、可以一战。译:可以打一仗。C、夫战,勇气也。译:大丈夫作战,(是靠)勇气的。D、牺牲玉帛。译: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15.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16.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17.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待鲁国战胜了齐国。(二)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候: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B.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间谍。C.乃卷甲而趋之趋:追赶。D.胥后令邯郸胥:通“须”,等待。\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⒉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③国弱则诸侯加兵②赵奢纵兵击之④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B.有以军事谏者死C.秦军鼓噪勒兵D.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王乃令赵奢将君安得有此富乎艨艟斗舰乃以千数君安与项伯有故⒌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会轻视天下人吗?B.道远险狭,难救——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救援C.赵奢善食而遣之——赵奢用好的饭食款待他,然后把他送回去D.请就鈇质之诛——请让我接受死刑⒍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而平原君丝毫不计较,还把他推荐给赵王并委以重任,反映了平原君任人唯贤的宽广胸襟。B.赵奢能力排众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C.赵奢在距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留二十八日而不进军,目的是麻痹秦军,以出奇制胜。D.赵奢接受了军士许历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因而一举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三)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击数牛飨士飨:用酒食招待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C.以数千人委之委:抛弃D.李牧多为奇陈陈:陈列⒉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赵之北边良将也③出战,数不利②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④以数千人委之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其后十余岁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其皆出于此乎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好学而不勤问虽连城拱璧不啻也⒋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防地内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B.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保卫国土C.牧杜门不出,固称疾——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D.大纵畜牧,人民满野——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⒌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牧“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①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②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③出战,数不利,失亡多④大纵畜牧,人民满野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⑥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⑥⒍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D.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而临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策之不以其道译句。②食之不能尽其材译句。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之情。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五)(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采,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1.填空答问: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陛下”指。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①夙夜忧叹:。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甲文:。乙文:。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①。②。(六)\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恃卫之臣不懈于内C.暮归,亡其牛其真无马耶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1.解释加点的词。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八)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臣闻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句:。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答:。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答:(九)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②达者七十二人:③经传无文:④博士无以对: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据何文,以知之?(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答: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十)(42%)【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解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义为:假如)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1.【甲】段文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的《》,他的文集称为《》,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人是()A.欧阳修B.曾巩C.范仲淹D.苏辙(4%)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7%)(1)骈死()(2)食马者()(3)槽枥()()(4)冀北()(5)辄()(6)苟无良()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2%)A.策之不以其道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以五十步笑百步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食之不能尽其材()(3)伯乐虽善知马()(4)不为虚语()5.选出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A.然后有千里马(这样以后)B.马之千里者(助词,无义)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D.其真无马耶?(其实)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2%)A.虽有千里之能虽鸡犬不得宁焉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C.骈死于槽枥之间至于负者歌于途D.解之者曰吾欲之南海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C.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D.满坐寂然,无敢哗者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1)安能空其群邪?(2)策之不以其道(3)亲贤臣(4)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5)见白书,乃钻火烛之(6)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A.(1)(6)B.(2)(5)C.(3)(6)D.(4)(5)9.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B.鸣之而不解其意——听马的鸣叫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10.翻译: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11.简答下列问题:(6%)(2001宁波)(1)【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怎样的人?(2)【甲】文表面上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作者在文中强调了人才和\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人才的重要性。(3)【乙】文中,加点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是什么?12.【甲】文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从正面阐述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这样的人才?(3%)(2001广西)13.【甲】文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说明理由。(4%)(2001广西)(十一)(30%)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cù,,,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4.选文出自《》,作者是,文集是《》(3%)15.给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4%)(1)乡邻之生日cù()(2)饥渴而顿bó()(3)nǎng与吾祖居()(4)huī突乎南北()16.为下面两个字写出拼音:死者相藉()悍吏()(2%)17.文中划线处应该填上,。(2%)18.(1)依据选文,把下面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而吾以捕蛇独存B.吾乡邻之旦旦有是C.虽鸡狗不得宁D.非死则徙尔E.弛然而卧F.一岁之犯死者二焉()()()(3%)(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2%)19.解释加点的字词:(1)谨()食之,时而献焉(2)以尽吾齿()(3)则熙熙()而乐(4)今虽()死乎此20.下面加点字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其真无马耶B.又安敢毒耶若毒之乎\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D.向吾不为斯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1.选出和“吾恂恂而起”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A.人不知而不愠B.黑质而白章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面山而居22.下列句子中的“之”和“则吾斯役之不幸”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A.是以谓之“文”也B.四时之景不同C.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D.子将安之?23.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24.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矣。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引出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毒。C.后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的所有的东西”的意思是:(献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的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2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个字)(4%)(十二)滥竿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答: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答:3、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答: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答:(十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1.(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2.根据要求写一段话。要求:(1)以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作为内容,其中人物要涉及3个或3个以上。(2)用上总分(或“分总”)结构和排比手法。(4分)(十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3.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3分)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注释】①肆:尽力。②靡(mǐ):没有。③暧():隐蔽。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C.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D.《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十五)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②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2.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分)[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1)既克——(2)夫大国,难测也——(3)望其旗靡——(十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6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吴广素爱人        。  ②尉果笞广        。 ③广故数言欲亡        。 ④陈胜佐之        。2、“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2分)(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3、翻译“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十七)课外阅读。请借助注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2题。(4分)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十八).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迹。公将弛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选文节选自课文《      》,它记述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2分)(2)找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             改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写出原句。(2分)(4)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鼓            靡         (5)把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6)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大意。(2分)\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十九).阅读下面选自《公输》中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5分)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3分)①子墨子解带为城。子:_________________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______________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才美不外见以牒为械A.B.于是见公输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子墨子九距之楚王问其故C.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彼竭我盈,故克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6分)①吾知所以距子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激战之结果,用________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3分)二十.《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C.主人怪而问衡(奇怪)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C.非学无以致疑D.以此戒之4.读了这则故事以后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出来。(100字左右)二十一.《铁杵磨针》唐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文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未成,弃去(离开)B.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C.还卒业(返回)D.太白感其意(感动)2.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错误的一项是()。A.问之,曰:“欲作针。”(老媪)B.学而时习之(学习)C.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杜处士)D.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此正午牡丹也)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状语后置句)B.问之,曰:“欲作针。”(省略句)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D.彼不我恩也(省略句)二十二.《借书速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思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无以致书以观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嗜好)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在)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虚假)D.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未成,弃去(离开)B.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C.还卒业(返回)D.太白感其意(感动)二十三.《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通假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B.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C.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D.臣是以无请也(“无”通“亡”)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有疾在腠理(君王)B.扁鹊复见(又,再)C.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D.司命之所属(类)3.下面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君之病在肌肤C.司命之所属D.君子之学必好问4.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B.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C.(疾)无奈何也D.(使者)已逃秦矣5.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是非君子之道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二十四.《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或曰而或长烟一空B.以子之矛父以足受C.陷子之盾吾欲之南海D.不可同世而立人而无止,不死何俟3.对本文的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刘基明朝B.列子战国C.韩愈唐朝D.韩非战国二十五.《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1.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A.比三日立市比肩继踵而在B.人莫之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愿子还大府召是儿,幼愿耳D.去而顾之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A.臣有骏马欲卖之B.愿子还而视之C.去而顾之D.臣请献一朝之贾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愿子还而视之(huán)B.臣请献一朝之贾(ɡǔ)C.臣请献一朝之贾(zhāo)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A.人莫与言(骏马)B.(余)乃重修岳阳楼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二十六.《多多益善》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1.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君何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多多而益善耳陈康肃公尧咨善射C.此乃信之所以乃不知有汉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其印为余群从所得2.下列通假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上常从容常通尝,曾经B.诸将能不不通否,坏C.何为为我禽禽通擒,擒获D.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竟通尽,完3.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差别。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二十七.《世无良猫》\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1.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恶鼠(讨厌)B.率不食鼠(于是)C.鼠以故益暴(更加)D.遂不复蓄猫(就)2.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的解释()。鼠以故益暴。A.因为B.因此C.凭借D.用来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的解释()。以为天下无良猫也。A.把……当作B.以之为C.认为D.当作4.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厌以腥膏A.楚人以晏子短B.孔子云:何陋之有C.咨臣以当世之事D.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5.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的供养它,还给它很好的环境居住。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D.某人最终认为是天下没有好猫,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结果。他没有想到过于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二十八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司亩斌壮词以寄之》)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1分)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1分)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二十九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0分)(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1分)(1)嗜学()(2)叱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3)寓逆旅主人()(4)皆被绮绣()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D.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三十.仔细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章,回答问题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                                      三十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3~117题。\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答: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答:三十二.阅读《醉翁亭记》中的片段,回答下列各题(13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往来而不绝者B.临溪而渔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莅临指导C.宴酣之乐D.泉香而酒洌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杂然而前陈者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2分)\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三十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4分)[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3分)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2)a或问“三余”之意意: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4分)(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三十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秋:______________光:__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_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塞忠谏之路也”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王好战,主以战喻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今以蒋氏观之,犹信D.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3.诸葛亮写这段话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三十五)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十六)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品行的追求,对__________世风的厌恶。(4分)(三十七).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十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8-201题。(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夫呓语其真不知马也B.当是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既而儿醒而计其长D.为人五不足为外人道也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妇抚儿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3.两段文字中各有一个表示评价和赞美的句子,写出并翻译。(4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2分)(三十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与谁归?1、文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A、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进退问题。B、指“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感情。C、指“迁客骚人”的“感极而悲”、“其喜洋洋”这两种“览物之情”。D、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两种心态。2、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是”解作()A、这些B、这样C、正确D、同现代汉语“是”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译文正确的是的一项是()A、不因为外面的影响和自己的失去而悲。B、不因物好就喜欢,也不因失去它而悲哀。C、不因为外界环境好高兴,也不因为自己原失意而痛苦。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4、对“微斯人,吾与谁归?”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作“无”或“没有”解。B、“斯人”特指滕子京。C、译文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D、“吾谁与归”是个宾语提前句。5、这段文字所引出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或异二者之为。6、对文中带点的词“二者之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迁客骚人”的行为。B、“古仁人”的心理活动。C、“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行为。D、“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即“或喜”、“或悲”的两种心情)。(四十)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下列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A、以上两段文字选自《捕蛇者说》。B、选文的作者是宋代人柳宗元,他的文集叫《柳河东集》。C、选文第一段概述了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D、选文第二段包含了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B、专其利三世矣。/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阴风怒号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现在我的孩子做这件事已有十二年了。B、貌若甚戚者:脸上好像很悲伤。C、吾尝疑乎是: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括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先言“利”再说“戚”,形成鲜明反差。B、选文第二段指出,“苛政”是造成蒋氏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C、选文第二段以议论为主,以孔子的话为立论根据。D、选文第二段在论述过程中先表疑而后表“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四十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布衣()咨()驱驰()倾覆()咨臣以当世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不│求闻达│于诸侯B、遂许│先帝│以驱驰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躬│耕于│南阳3、“先帝不以臣卑鄙”的正确理解是:()A、先帝不拿我当小人物看待B、先帝不因为我卑劣低下C、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D、先帝不认为我品质不好4、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句子是(四十二)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默写文中空缺处的语句。2、“若”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B、貌若甚戚者C、若毒之乎?D、仿佛若有光3、“食”字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肉食者谋之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C、民以食为天D、谨食之,时而献焉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在文中不能构成反义词的一组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非死则徙尔B、而乡邻之生日蹙——往往而死者相藉也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而入D、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5、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6、对下列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积于今六十岁矣:(我)到现在已活了六十岁了。B、饥渴而顿踣:饥渴交加而倒地死去。C、呼嘘毒疠:呼吸着有毒的疫气。D、今其室十无二三焉:现在他们十家中已经消失了两三家。7、这段文字的内容中含有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六十年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作对比。\n27中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B、以三代人之间的不同遭遇作对比。C、以乡邻们的痛苦生活跟自己的安乐生活作对比。D、以乡邻们大多“非多则徙”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8、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句子。(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