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言文练习总汇 9页

  • 49.50 KB
  • 2022-08-24 发布

下文言文练习总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基础练习与答案寇本义老师《伤仲永》练习参考答案一、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1.邑人__yì___ 2.环谒于邑人,__yè___3.不能称前时之闻_chèn__ 4.泯然__mǐn__5.日扳仲永____pān_二、解释下边加粗字的意思 1.未尝识书具尝:___曾经___;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__完成__ 3.父异焉异___感到诧异___;4.收族收___团结___;5.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文采和道理___;6.邑人奇之邑__县、乡7.宾客其父宾客__像对待宾客一样__;或以钱币乞之 或_有的人_乞:求取 8.父利其然也 然_这样__;9.泯然众人矣泯然_消失_____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牵、引___ 环谒:四处拜访三、填空1.《伤仲永》的作者是宋朝代的著名文学家王安石。伤的意思是哀伤、叹惜,本文说明的道理是后天的教育对人的才能发展非常重要,。2.文中一个通假字是:扳通攀3.文中仲永的才能发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是童年阶段,才思敏捷,天赋极高;二是少年阶段,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三是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四、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此非常惊奇,渐渐地有请他的父亲去作客,还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题诗。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邑于邑人,不使学。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赋,远远地超过了有才能的人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__他最终成为普通人,是他所受的后天教育不够________五、选择题1.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9/9\n六、对比《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文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课文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伤仲永亲近的人对主人公学习的影响方父对其子仲永是消极的影响,仲永则“泯然众人矣”。孙权劝学孙权对吕蒙是积极的促进的影响,吕蒙进步了。《木兰诗》练习参考答案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①策勋十二转(A)转A.级B.回C.转动②赏赐百千强(C)强A.多B.大C.有余③愿为市鞍马(B)市A.市场B.买C.集市④愿驰千里足(A)愿A.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B)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B.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C.意思是非常、十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9/9\n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8、多义字辨析市:东市买骏马(  市场    )    愿为市鞍马(  买    )将:将军百战死(   将军   )    出郭相扶将(  扶持    )帖:昨夜见军帖(  文告    )    对镜帖花黄(  贴    )机:不闻机杼声(   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  战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东……西……南……北……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事。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      ;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三、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当   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研究    ;4、但当涉猎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于是,就;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擦;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A.{但当涉猎  (应当   )            {门当户对(  9/9\n相当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好处  )      {多多益善(  更加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过去的事)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军中多务(C)A.把B.被C.用2.即更刮目相待(A)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A.于是B.却C.只,仅仅4.结友而别(C)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   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参考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淮南子》,它们都是神话故事  (体裁)。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结果是:“天柱折,地维绝  。”二、加点字词注音。1、夸父(kuā)2、颛顼(zhuān)(Xū)3、水潦(lǎo)三、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追赶)  2、入日(追赶到)  3、欲得饮(喝水9/9\n)4、河、渭不足(够)5、北饮大泽(喝  )  6、弃其杖(丢弃  )7、昔者(从前)8、怒而触不周山(碰撞)9、地维绝(绳子)(断)10、故日月星辰移焉(因此  )(移动)   11、地不满东南(饱满  )12、故水潦尘埃归焉(积水)(归向)   13、天柱折(折断)14、道渴而死(半路上  )四、翻译下列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五、问答题: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答:  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答: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5、“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在在与作为。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狼》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1.《狼》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  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蒲松龄  ,字留仙  ,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山东人。 2、文中狼的狡猾体现在“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3、文中屠夫的机智表现在“屠乃奔倚其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作者记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启发我们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缀(zhuì)行甚远; 2、屠大窘(jiǒng);3、苫( shàn )蔽成丘; 4、弛(chí )担相向; 5、眈眈( dān)相向;6、少(shǎo)时;7、目似瞑(míng); 7、止露尻( kāo)尾;9、狼亦黠( xiá9/9\n);三、解释下列加黑的字(1)目似瞑(闭眼  )         (2)意暇甚(空闲,悠闲  )(3)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   (4)乃悟前狼假寐(睡觉)(5)缀行甚远(紧跟)        (6)两狼之并驱如故(        )(7)一狼乃从(跟从  )      (8)屠大窘(处境危急  )(9)顾野有麦场(看)       (10)屠乃奔倚其下(就    )(11)乃悟前狼假寐(才  )   (12)屠暴起(突然)(13)以刀劈狼首(用   )    (14)盖以诱故(用)  (15)苫蔽成丘(覆盖)      (16)禽兽之变诈(欺骗)四、“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本文中“其”有下列几种意思,根据句子意思,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A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B  )3、屠乃奔倚其下。                       (C  )  4、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E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C)(D  )五、对下面一词多义的词语加以解释  1、①止有剩骨(  只     )②一狼得骨止(  停止   )2、①意暇甚(   神态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   )  3、①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②盖以诱敌(指屠夫   )六、下面是几句文言的译文,把翻译错的两句找出来。(①)(③)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有一个屠夫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己经没有了。②场主积薪其中——场主在那里堆积了许多柴草。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夫过去,靠着柴草,放下担子,拿起刀。④目似瞑,意暇甚——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显得很悠闲,没事似的。七、现代文翻译下列句子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2、一狼径去,其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户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八、选择题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9/9\n)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2、诵读下列语句时,语音停顿正确的一组是:(B  )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口技》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屏障(  )  2.呓语(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三、解释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  )2、施八尺屏障(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5、众宾团坐()6、夫叱大儿声()7、宾客意少舒(  )8、虽人有百手(  )9、妇抚儿乳()10、奋袖出臂()11、但闻屏障()12、其夫呓语()2、少宾客意少舒少壮不努力1、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4、指手有百指指其一端3、坐满坐寂然坐屏障中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   齐发,众妙毕备。4.(  )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5.(  )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9/9\n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口技》答案一、《虞出新志》清张潮清林嗣环二、píngyìhōuyèhǔjī三、(1)擅长(2)设置安放(3)全、都(4)适逢正赶上(5)围绕(6)呵斥(7)心情(8)即使(9)喂奶(10)扬起举起(11)只(12)说梦话四、妙:(1)妙处好处少(1)稍微坐(1)通“座”指(1)指头(2)美妙(2)少年(2)坐在(2)指明五、1少顷2既而3一时4未几5俄而六、1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2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具备了。3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4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5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9/9\n6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7于是宾客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颜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8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音都消失七、1C2A3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善”4两个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5三次。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9/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