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北京一模(文言文)朝阳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C.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其先自晋昌徙焉令邕总为诸军节度A.B.置杯焉则胶为御史所劾朕已杀之不中与唐邕作奴C.D.久之,以旧恩,……失其所与,不知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从军吏以上,对他们的功绩缘由,(唐邕)无不熟悉14/14\nB.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诋毁唐邕,被皇帝处死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隋朝初年10.阅读延伸题:第Ⅰ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海淀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①。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②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③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14/14\n起,不得一字,皆大笑。(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注释: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②别驾:官职名。③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绝倒:极为佩服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易:轻视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烂:光鲜亮丽D.俱以游倦晏起晏:安逸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A.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逼视之,则公也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春所公)家境极其贫寒,(他)教书可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家徒四壁。B.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春所公)阅榜后,安然地看着新晋孝廉去赴宴,又买了几本好书,然后收拾行囊。C.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春所公)总是平易近人,所到之处他都被称为“龚佛”。D.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闲居时听到有不利于百姓的政令,春所公就去官府控告邑长令,言辞很是激烈直率。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所公性情从容,为人大度,别人待他横暴无礼,他也泰然受之。B.春所公质朴节俭,乐善好施,把所得俸禄,全部都用来接济百姓。C.春所公工于写诗,很有才情,游罢石洲,分韵记游之诗已完成。D.春所公年过七旬仍童心未泯,和晚辈诗词唱和,同嬉同游,其乐融融。崇文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画网巾注先生传14/14\n(清)戴名世顺治二年,新令剃发更衣冠,不从者死。于是士民以违令死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奇。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巾”云。岁庚寅夏,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姓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瞋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不辍。注: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裹发,始于明代。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盥栉毕栉:梳头B.之纲穷诘其名诘:追问C.顾死亦有礼顾:回头D.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筹:谋略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画已,乃加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且夫改制易服不出,火且尽C.因指其发而诟之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命卒先斩其二仆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从槛车中出先生把先生从囚车里放出来B.危不即致身国家危难之时不能立即保全自己C.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我们能够在黄泉之下为您做打扫、清除的事情了D.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我耻笑古今以来按照一般人的做法而背弃节义的人14/14\n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许多人都因为违反剃发的命令而被杀的情况下,画网巾先生仍然坚持头戴网巾,体现顾念旧国的忠贞品格。B.画网巾先生因与王之纲是旧日相识,要求在死前见到他,是想要当面训斥他不顾忠义、背叛故国的可耻行径。C.文章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先以二仆互画网巾来侧面表现主人气节,后以二仆慷慨就义为先生从容赴死做铺垫。D.作者在这篇人物小传中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行,不仅塑造了感人至深的义士形象,而且表达了自己的褒贬与爱憎。石景山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B.从者病,莫能兴兴:起来C.意者吾未知邪知:了解14/14\nD.夫道之不修也修:善,美好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者久留陈蔡之间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B.孔子用于楚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人之不我信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矣侣鱼虾而友麋鹿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于是他们就与兵士们一起在荒郊野外包围了孔子。B.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了。C.夫子盖少贬焉?先生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D.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不被容纳有什么可忧虑,不被容纳才显现出您是君子!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贤者”,陈、蔡大夫唯恐孔子受楚重用后危及自身,因此合谋围困孔子。B.孔子一行人受困,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弟子们都对他的这种行为非常不满。C.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三名弟子胸怀、识见之高下立判,孔子最不喜欢子贡的回答。D.颜回的“不容然后见君子”与孔子的“君子固穷”的持守是一致的,故孔子欣然。10.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孔子的弟子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对他们的回答,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东城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李谟①,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其声始发之后,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②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李生改容,坐客皆谢之。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③,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14/14\n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況,李生蹙踖④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⑤,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取材于《太平广记》)注:①李谟(mó):唐玄宗时的乐工。②钧天之乐:天上的仙乐。③入破:唐代指乐曲演奏进入的某一阶段。④蹙踖(cùjí):恭敬。⑤帖息:平服,驯服。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私更宴更:轮流B.李生拂笛拂:擦拭C.得无有龟兹之侣乎侣:朋友D.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候:等待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渐移舟于湖心A.托遗响于悲风邻居召至者甚惭悔古之学者必有师B.独孤生乃取吹之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至则唯茅舍尚存D.金就砺则利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时州客会镜湖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和李谟聚会B.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李谟认为他轻视自己,心里非常怨恨他C.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老先生是神奇少有的人,我自己都没有察觉D.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这些笛子都不能用,拿着的人只是粗通音乐罢了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孤生本来就不在被邀请参加聚会之列,是临时被人带来参加聚会的。B.带独孤生来的人认为独孤生没为李谟喝彩很没有礼貌,连忙替他解释。C.众宾客看见李谟变了脸色,怕破坏了聚会气氛,于是纷纷向李谟道歉。D.独孤生只凭着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已经让李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西城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14/14\n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④,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④丁艰: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B.体仁衔之衔:怀恨。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B.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D.天下神器,为之有道/视为止,行为迟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14/14\n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9.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10.第Ⅰ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丰台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人也。从祖吉,宣帝时为西域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①,举孝廉。弘师同郡河东太守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鈇锧,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四迁,建初初,为尚书令。后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②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③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④,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还乡里。(选自《后汉书·郑弘传》,有删改)14/14\n[注]①督邮:官名。②交阯:泛指五岭以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③正朔:农历正月初一。④廷尉:官名,掌刑狱。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诣阙上章,为贶讼罪。拜访B.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平坦C.帝诘让弘,收上印绶责备D.帝省章,遣医占弘病察看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为贶讼罪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因乞骸骨归,未许不如因而厚遇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太守)看见(郑弘)后,认为他是奇才,召见他让他代理督邮一职,推举他为孝廉B.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郑弘亲自护送恩师焦贶的遗体及其妻子儿女返回了故乡C.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皇帝)于是允许摆放云母屏风,把他们分别隔在屏风两边,从此把这作为定例D.病笃,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郑弘)病很重,(向皇帝)上奏章表示认罪,并且谈论了窦宪的缺点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焦贶冤死,门生、老朋友都害怕被牵连,纷纷躲避,而郑弘抱必死之心,为恩师奔走辩解,最后使冤情得以昭雪。B.交阯七郡从海上运输贡品接连发生沉船事故,做大司农的郑弘便下令修建道路,在职两年,省下的利息共三亿万。C.每年正月初一,大臣朝见皇帝时,已做太尉的郑弘对曾奖掖自己而现在品级在自己之下的司空第五伦恭顺而自谦。D.郑弘上书弹劾了依附权贵窦宪、有贪污等秽行的尚书张林和窦宪的门客——贪婪凶残的洛阳令杨光,但是没有奏效。宣武区:14/14\n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伐树记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然其言而记之。[注]①樗(chū):臭椿树。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茀:杂草丛生。B.然一旦悉翦弃翦:修剪,修整。C.庄周之贵也贵:看重,崇尚。D.以无用而贼有用贼:侵害,妨害。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根壮而叶大②视其处之而已B.①以杏故,特不得蔬②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②美泽可用,反见存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②才者死、不才者生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①(樗)不足养,是宜伐②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园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14/14\n答案朝阳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C(田:通“畋”,打猎)7.A(焉:兼词,于此。B、为:前者动词,做,担任;后者介词,被。C、前者代词,代他;后者助词,用在时间词后,无实义。D、前者介词,给,替;后者动词,结交,亲附。)8.B(应译为:(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精明强干),一人可以抵得上一千人。”)9.B(应为:皇帝多次赏赐唐邕)10.(10分)评分标准:联系文本2分;观点2分;分析4分;语言2分。海淀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D7.A8.D9.B崇文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6.C(“顾”为“但是”的意思。)7.D(其:代词;他的,代“画网巾”。A项,乃:副词,才;却。B项,且14/14\n:连词,况且;副词,将要。C项,因: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8.B(国家危难之时不能立即献身国家)9.B(由“吾固不识若也”和“吾亦不识若也”可知二人本不相识)石景山:二(12分,每小题3分)6.C7.A8.A9.B10.答案略(10分,就文本内容,明确看法,3分;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具体阐述看法,5分;语言表达,2分)东城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6—9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D候:拜访7.C副词,于是,就。A介词,到;介词,给。B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人。D连词,却;副词,就。8.A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聚会9.D独孤生对李谟还有指点、点拨。西城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C(赞同)7.A(A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可译为“于是”。B项中,前“于”,介词,对于;后“于”,介词,向。C项中,前“而”表承接;后“而”表并列。D项中,前“为”作动词,治理;后“为”作介词,因为)8.A(③为崇祯帝所为;④表现黄道周的正直勇敢;有③④的不可选)9.B(“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10.认识要联系文意和现实,切近对人物的认识;角度不必拘泥于题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2分;联系文意与现实贴切,2分;分析有层次,4分;语言简明连贯,2分。丰台区: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A[A项:诣,到……去。]7.C[C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中前句“以”解释为“来,以便”,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中前句“为”解释为“给,替”,后句解释为“被”。D项中前句“因”解释为“于是,就”,后句解释为“趁机”。]8.D[“谢”为“辞谢”;“短”为“陷害,说别人的坏话”,指陷害郑弘这件事。]9.B[应是“做大司农的郑弘上奏皇帝,皇帝便下令修建道路”;“所息”中的“息”并非名词“利息”,而是动词“慰劳”。]宣武区:6.B(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翦:砍伐。]14/14\n7.C(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见”都是介词,表被动。A项第①句中的“其”,代词,“它的”;第②句中的“其”,代词,“它”。B项第①句中的“以”,连词,“因为”;第②句中的“以”,介词,“凭”“根据”。D项第①句中“者”,语气词,引出下文的原因、解释等;第②句中的“者”,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等后面指代相关的人和事物。]8.A(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①③④三句话都与庄子的观点“才者死、不才者生”相反,其中①是守园人对“不才者”樗的处置办法,认为“宜伐”;③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樗“不材”,所以对其“一旦悉翦弃”;④也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杏树是“才者”,而不死,“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②是守园人向作者建议的话,要将还有用的杏树砍掉。⑤是庄子“才者死”这一观点的例证。⑥是“客”议论庄子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作者处置东园树木的看法。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而非与庄子态度“完全相反”。]9.D(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揭示“有益者生存发展,无益者遭淘汰”的客观规律,而非“反思自己”。]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