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 10页

  • 53.50 KB
  • 2022-08-24 发布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n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n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文言句式练习判断句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4、斯固百世之遇也。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6、此人力士。7、燕王,吾所立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n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2、梁文即楚将项燕。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被动句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定语后置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n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宾语前置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宋何罪之有?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6、父母唯其疾之忧。7、惟余马首是瞻。8、惟你是问。9、大王来何操?10、沛公安在?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3、是以后世无传矣。14、夜以继日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介宾短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n省略句1、省主语触草木,尽死。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省宾语竖子不足与谋。秦王不怿,为一击缶。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水中。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5、省量词蟹六跪而二螯。6、分句省略。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固定结构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1.表示疑问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n《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②何所……?(所……是什么?)《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⑤孰与……?(与……比哪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⑥安……乎?(怎么……呢?)《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⑦独……耶?(难道……吗?)《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2.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②何……为?(……干什么呢?)《鸿门宴》:何辞为?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n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⑥安……哉(乎)?(哪里……呢?)《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⑦不亦……乎?(不是……吗?)《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②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n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⑤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①无乃……乎(欤) (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师说》:其可怪也欤?④……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n三、文言翻译的方法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等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