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4、(1)给下列字注音:畎亩( )傅说( )胶鬲( )孙叔敖(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 )士(2)解释重点词:发()举()故()是: ()苦: () 劳()饿() 空乏() 乱()所以()动 ()忍()过()喻()入()出()敌: () 生: () 死:()5、翻译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大任”在文中的意思是: 7、准备承担大任的人,先要经历怎样的磨练? (用原文回答)8、这些磨练是可有可无的吗?原文中哪个词表明了这一点? 10、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灭亡?用波浪线在原文中标出。11、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课文词语回答)1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作者孟子基于( )和( ),阐述了穷困挫折能( );闲适安逸则使( )的道理。《愚公移山》1、注音:万仞( )惩( ) 迂( )曾不能( ) 魁父( )荷担( )箕畚( )孀妻( )始龀( )智叟( )河曲( )穷匮( )2、解释重点词语:方七百里( ) 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 )聚室而谋( )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 )( )其妻献疑(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且焉置土石( )( )( )如太行、王屋何( )投诸渤海之尾(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始龀( ) 寒暑易节( ) 长息( )固不可彻( )( )虽我之死( )穷匮( )何苦( ) 惧其不已( ) 帝感其诚( )3、写出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 ( )通( ),义:( )。甚矣,汝之不惠( )通( ),义:(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义:( )。4、文段理解: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2、愚公坚信两座山可以移走的两点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6\n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用原文填写)6、说明愚公获得辩论胜利的一句是 (用原文填写)7、选文第一段加点字“笑”表现了智叟的什么心态?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 ),刻画了一个富有( )和( )、又富于( )的愚公的形象。《曹刿论战》1、注音:曹刿( ) 玉帛( )小信未孚( )又何间焉( )旗靡( )辙乱( )夫战( ) 登轼而望之( ) 2、解释重点词: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牺牲玉帛( )神弗福也( )大小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 )既克( )公问其故( )再而衰 ( ) 难测也(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3、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小惠未徧 ( )通( ) 义:4、一词多义:故:既克,公问其故( )其:其乡人曰( ) 从:民弗从也(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公问其故( ) 战则请从( )望其旗靡,故逐之( ) 吾视其辙乱( )5、翻译句子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何以战?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⑤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⑧夫战,勇气也。 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⑩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文段分析: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等,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2、鲁庄公所说的“必以分人”中的“人”,指什么人? (3、用曹刿自己的观点回答他“请见”的原因。 (4、曹刿肯定的“忠之属也”所指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可以一战”中的“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以”相当于“ ”“以”后面省略了代词“ ”,它指代的是 “可以一战”这句话与上文 相照应。(6、鲁庄公说了可以作战的 个条件,它们是: ; ; 。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因为这个条件取信于民,正如孟子所说的“ ”。(7、概括本段段意: 。(8.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略作分析。 (9.《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10、按原文默写问:“何以战?”公曰:“ , , 。”对曰:“ 6\n,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 。”公曰:“小大之狱, , 。”对曰:“夫战,勇气也。 , , 。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 。”《出师表》1、注音:崩殂( )疲弊( )陟罚臧否( ) 费祎( ) 性行淑均( ) 长史( )以遗陛下( ) 倾颓( )夙夜( )攘除( )咨诹( ) 庶竭驽钝( )察纳( )涕零( )遗诏( )以彰其咎( ) 以昭陛下( ) 妄自菲薄( )塞忠谏之路( )裨补阙漏( )2、解释加点字:崩殂( )存亡之秋( )殊遇( ) 开张圣听( )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平明之理( )此皆良实( )简拔( )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 )布衣( ) 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猥自枉屈( )先帝以驱驰( )驽钝( )攘除( ) 允等之慢( )咨诹善道( ) 叹息痛恨( ) 不宜异同( ) 裨补阙漏( )3、翻译句子: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隐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斟酌损益 4、文段分析:文段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联系本文背景写出“今天下三分”中的“三分”是指什么?答: 2、作者分析了蜀汉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不利条件是: 有利条件是: 3、作者认为“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什么?不这样做的害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作者对执法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向刘禅提出了怎样的劝诫和避免内外异法的建议?(用原文回答) 5、翻译句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段二: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1.这段文言文选自诸葛亮的《 》。"表"是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臣本布衣(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 ) ④由是感激(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达于汉阴 b.受任于败军之际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作者强调自己本来志趣的作用是什么?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 )7.第②6\n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8.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9.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北拒: 排人阵:文段三,回答问题: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秋:__________光: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先帝不以臣卑鄙: 后值倾覆:3.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4.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2分)5.第③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6.《出师表》选自( ),作者( )是三国的( )家,( )家,( )家。表是古代向( )的一种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基础部分1.加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邹忌(zōu) 昳丽(yǐ)朝服衣冠(guàn) 雄辩(biàn)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 幽默(mò)c.窥镜(kuì) 期年(qī)纳谏(jiàn) 铺张(pū)d.间进(jiān) 旦日(dàn)暮寝(qīn) 规劝(quàn)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隐蔽)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3.与例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燕王私握臣手曰……b.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c.岂天地之大,独私一人一姓乎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在意义和用法上一致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自以为不如c.邹忌修八尺有余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6.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忌不自信 d.何以知之二、阅读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委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回:“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苦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爱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人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爱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交民能面利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7.加点词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偏私。c.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地。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c.忌不自信。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9.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6\na.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b.此城危急存亡之秋c今诚也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10.与“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吾不能将十万之众受制于人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11.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4分)( )a.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c.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12.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13、概括各段的段意 答: 。14、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把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按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1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 孰:经常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私下 d、朝服衣冠 朝:上朝18.翻译句子: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9.简答题:请概括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政治家力谏自己的君王“战胜于朝廷”的,请举例。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鱼我所欲也》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苟得( )不屑(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通 词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词义: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词义: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词义: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①二者不可得兼(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⑥呼尔而与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②生,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得兼, 。③呼尔而与之, , ; ,乞人不屑也。二、阅读理解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n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填空: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故不为苟得也( )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 ③蹴尔而与之 ( )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分) 8、文中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句中“有甚于生者”的是什么?又说“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句中“有甚于死者”的又是什么?(2分) 9、第二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 (1分)请举例说明(1分) 10、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描写: 叙事: 抒情: 2.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请在原文中填入所缺的语句。4.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5.简答并赏析(5分)诗歌《春望》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此诗写于 (历史事件)前期。诗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