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 5页

  • 105.00 KB
  • 2022-08-24 发布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廉耻〔清〕  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5\n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日知录集释》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其:其中。B无耻之耻,无耻矣。耻:感到羞耻  C而至于悖礼犯义,悖:违背。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5\n之推:颜之推,人名。  2.下面哪个事例不属于因贪忘耻而造成严重后果或因廉拒贪或养廉而受人尊重的?()  A.《唐书》讲到王?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  B.《后汉书》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部退还。  C.《颜氏家训》说:“齐朝一个士大夫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  D.《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  3.用本文语句指出本文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给下列语句画斜线断句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5\n  5.翻译下列语句  ①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②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③蕃人知?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2012年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解析与演练》参考答案  1.⑴明净澄洁、秋高气爽、高远寥廓。⑵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心境与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三四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精神性格。  2.⑴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意境高古、清幽(或“幽雅”);颈联写入望的远景。景象阔大、幽渺(或“幽深”)。⑵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对卢岵处士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卢岵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高洁,以及作者的景慕之情。  3.⑴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态。⑵①这两句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②夹岸桃花不仅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⑴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5\n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⑵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5.⑴中间四句写景,写了柳、花、小径、鸟声。各具特色,写柳,重在姿态,柳枝低垂;写花,重在形色,花影朦胧;小径,幽寂,主于静;鸟声清脆欢悦,主于动。⑵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境。诗人写景,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漫步于水榭亭边的幽径,柳条、花影、幽径、鸟鸣,淡晴之景迷蒙幽寂,烘托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  6.⑴南方暮春时节景物的凄凉(春天即将逝去的凄清景象)。作者借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随风带雨的片云,表现了诗人漂泊无定,无所归依的凄凉(落寞)情绪。⑵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自己的春愁,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实际上将那种世无知音的落寞感含蓄得更为深沉,表达得更耐人寻味。  7.⑴特点:生活苦寒。十月边疆气候恶劣,官军衣单身寒,苦等军衣不来,夜冷难眠,苦寒难受。(意思对即可。)⑵对比。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