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考语文复习 36页

  • 145.0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高考语文复习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 京 四 中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一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1."/"为画线部分断句。(4分)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2.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祥符禁中火。       禁中:禁卫军在宫中B.不日皆成巨堑。     不日:没有几天C.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诸道:各路D.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斥弃:抛弃3.文中的"一举"和"三役"各指什么?(摘录文中的词句作答)(4分)《陶母责子》: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一坛腌鱼)饷母。母封鱼付使,反书责之曰:"汝为吏,以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4.与"以物见饷"中的"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B.举类迩而见义远。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D.臣城恐见欺于赵。5.翻译加红的句子。(2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6.翻译加红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n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发《欧阳公事迹》7.下列句子句式与"惟读书是务"相同的是()(3分)A.苏秦说赵王于华屋之下。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8.下列句子中与"以荻画地"中"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刀劈狼首。C.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险以远,则至者少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嗤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默解与之,挽车而去  挽:牵引B.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C.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谢:感谢D.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乘:凭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  冰,水为之,而寒于\n水C.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亦必数年之后,教乃大行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项是()(3分)①举为侍郎,给事黄门②心知其谬,默解与之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④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⑤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⑥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义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B.卓茂骂告发者是"敝人"时,心里真有点火了,因为告发者话中有话地指责他没有管好属下官吏,他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毫无仁爱可言。C.卓茂认为那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如果百姓出于敬爱而赠送他礼物,他也可以接受,虽然法律禁止此类事物,但这样做是顺从人情,并不违背礼义。D.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13.翻译画线的句子。(1)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9题。  袁涣,陈郡扶乐人也。郡命为功曹,后辟公府,举高第。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指曹操)。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太祖深纳焉。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一》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辟公府,举高第。   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B.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和亲:和睦亲近。C.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 教训:从失败中获得认识D.恕思而后行。      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n15.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  B.涣颜色不变C.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 D.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吕布击术于阜陵         B.涣闻唯德可以辱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帝不以臣卑鄙C.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  D.使彼固君子邪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坚持操守的一组是()(3分)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②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③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⑤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B.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然不拘细行,仍然受到人民的敬重。C.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的战争,力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D.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重。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然敬之不敢不礼也。译文:(2)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25题。20-24每题3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n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o孟尝君列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20.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驩乃西说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币:钱币C.先生为客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  趣:同"趋"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    ②而余亦必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B.①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陈涉乃自立为王D.①敢不奉教焉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B.①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    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C.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D.①冯驩乃西说秦王        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尝君被罢免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孟尝君的声名盖过了齐王,二是独揽了齐国的政权,三是齐王被秦、楚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并无识人的眼光,而他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2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安石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政治家的眼光,评价历史现象,对"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B.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脱于虎豹之秦",这都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所以说他只能算是"鸡鸣狗盗"之辈。C.士不在多而在于精。齐国倘若凭靠自己的实力,再加上有真才实学的士人的辅助,当可称霸天下并最终制服秦。D.启示后人,鸡鸣狗盗之辈并非真正的士,安邦定国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士人。\n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6-30题(26-29每题3分)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青州刺史范之子。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久之,行河南尹,寻即真。肃宗以沃野、怀朔……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以为边备。未几,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遂为宝夤所害,卒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魏书·酷吏传·郦道元传》26.阅读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为治书侍御史      引:引荐、推举B.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 累:连续C.久之,行河南尹,寻即真  寻:不久D.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  讽:怂恿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念匿于悦第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石钟山记》)B.①道元素有严猛之称②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C.①末几,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②除暴安良(成语)D.①蛮民诣阙讼其刻峻②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2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悦)遂为宝夤所害B.久之,(道元)行河南尹,寻即真C.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悦)卧起D.太和中,(范)为尚书主客郎29.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评价郦道元为人的一组是()①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②道元素有严猛之称③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④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⑤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⑥久之,行河南尹,寻即真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⑤\n30.翻译下列句子(5分)(1)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2)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参考答案1.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2.答案:A禁中:宫中。3.答案:一举:凿通衢。三役:取土,运杂材,以瓦砾灰壤实于堑中。译文:祥符年间,宫中失火。当时丁晋公主持修复宫殿房屋的工程,因为嫌远道取土麻烦,就下令在大路上挖土,几天后街道都被挖成很深的沟壑,然后引汴河的水入沟中,调集各路竹木排筏和船只运送建筑材料,全从水渠中运入宫门。宫殿修复完毕后,又下令把废弃和用剩的瓦砾灰土回填到大坑中,结果又成了大道。一举三得,省下的费用数以万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答案:C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A看见B同"现"D表被动5.答案:你做官吏,把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却增加了我的担忧。("见"字1分,顺畅1分)6.译文:以前,弥子瑕被卫君宠爱。卫国的法律,私下驾用国君车子的人受到砍脚的惩罚。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听说,晚上赶去告诉他,弥子瑕假托国君的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卫君听说这件事称赞弥子瑕说:"真是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不怕)犯砍脚的罪!"(有一次)弥子瑕跟卫君一道游果园,弥子瑕吃桃子觉得很甜,没有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是爱我啊!不顾自己爽口却想到了我。"等到弥子瑕姿色衰退,卫君对他的爱也就减弱了。(后来弥子瑕)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假称王命私下驾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给我。"可见,弥子瑕并没有改变当初的行为,原先受到称赞而后来却(因此)招来罪过的原因,是因为爱和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7.答案:D。A是介词结构后置,B是定语后置,"利""强"分别是"爪牙""筋骨"的定语,C是省略句,"再"和"三"后分别省略"鼓"字。D和例句一样,是宾语前置句。8.答案:B。A介词,因为B介词,用C连词,表修饰D连词,表并列译文:先祖欧阳公四岁就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把书上的字教给他。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又要他学作诗。到他年纪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到村中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的书读完了便抄下来,没有抄完,已能背出来了。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味专心致志地读书,从小所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那样高的水平了。9.C(谢:道歉。)10.A(A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B项均为介词,表示比较。C项均为连词,表示目的,以便,用来。D项均为副词,于是,才。)11.C(①表明卓茂的履历,表现其熟谙儒术④表现"言亭长受人米肉之人"对"吏"的看法⑥\n是一种假设"今"相当于"如果")12.B(卓茂指责告发者为"敝人",是因为他感到这种告发行为不妥当不高尚;"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之说也不符合文意。)13.(1)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知道互相尊敬的事理啊。(2)于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诲,而那官吏则感激他的恩德。附【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月多几天啊。"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临行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本性不喜欢争执就像这样。后来卓茂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随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因而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来的米肉,卓茂让左右回避,而后问那人说:"亭长是向你索要了吗?是你有事托他而接受你的米肉吗?还是平日自己因为恩情而赠送给他呢?"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财物。现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官吏已最终接受,所以来告发啊。"卓茂说:"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知道互相尊敬的事理啊。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送他们礼物,这是为人之道中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呢?官吏只是不应该凭借威势权力硬要索取礼物罢了。大凡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和睦交往。你岂不想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向来是好官史,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那么刑律为什么禁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定大法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没有怨恨;如果用刑律来惩治你,你将怎么放置手脚呢?这一大门之内,小错可以判罪,大恶可以杀头啊。暂且回家想想其中道理吧。"于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诲,而那官吏则感激他的恩德。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教化广泛生效,县中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节选自《后汉·卓茂传》)14.C("教训":指通过教育来感化人。)15.B("颜色":古代一般指脸色,现在多指色彩。)16.B(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来"、"来",第二个"以"是介词,"认为"。其余:A为介词"在"C为副词"已经"D为副词"本来"。)17.C(③与坚持操守无关。④是为政的主导思想和做法。⑤只表现袁涣不炫耀邀名。)18.D(A"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所言过重,与事实不符。B"审势度势"意为"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文中无此内容,且"乏则取之于人"也不能算"不拘细行"。C袁涣谈"兵"是从为政角度而非从军事角度,不能得出"通晓军事"的结论。)19.(1)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2分)(关键词是"然"、"礼")(2)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办法,您已经勤勉地实施了。(3分)(关键词是"所以……者""既"、"勤"。翻译应在直译的基础上,把省略成分补充完整。20.B,礼物。21.A.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们"。B都是连词,表目的C都是副词,"于是""就"D都是句末语气词。22.D23.D  "并真心祝愿对方能像过去一样遇到许多门客"一句说法有误。24.B  "孟尝君相位先废后复"并非依赖于鸡鸣狗盗之辈。25.①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貌。②\n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附【译文】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他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驩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驩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驩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驩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节选译文:世人都称许孟尝君能够赢得士人,士人因为这缘故而归顺他,(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士人的力量,而从虎豹般的秦国脱身。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哪里足以说他赢得了士人?如果不是这样,依仗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人,应当能够称霸天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辈出于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士人不到他门下的原因啊!26.答案:D解析:"讽"在文中是"暗中推荐"的意思。27.答案:C解析:A.两个"于"均为"在"的意思。B.两个"素"均为"平素、一向"。C.①任命,②除掉。D.均为"到……去"。28.答案:B解析:A.应为道元。C.应为丘念。D.应为道元。29.答案:A解析:③表现郦道元对违法的人和事毫不留情。⑤写郦道元被劾免官。⑥\n记叙郦道元的升迁情况。30.答案:(1)道元以严格执法为治理政务的准则。当地有人到朝廷告发他严酷,他被定罪免官。(2)然而,兄弟不能和睦相处,又相互多猜忌,当时舆论很看不起他。译文: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中,任尚书主客郎。由于道元执法清廉,尽心尽力,御史中尉李彪推荐他担任书侍御史。连续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道元以严格执法为治理政务的准则。当地有人到朝廷告发他严酷,他被定罪免官。很久以后,才让他代理河南尹职务,随后正式任职。肃宗将沃野、怀朔……各镇一并改为州,这些郡县的驻防仍准许用古城邑名称。命道元兼任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划郡县的设置、人员的去留、储备粮草,作为边境防务。不久,道元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御史中尉。道元素来有威严勇猛之称。司马牧、汝南王悦宠爱近臣丘念,常与他住在一起。干预选州官,多通过丘念活动。丘念藏在王悦的家中,有时回自己的家,道元逮捕丘念,把他投入监牢。王悦禀告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太后下令赦免丘念。道元冒死抗命,并趁机揭发王悦的罪行。当时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反,已稍露形迹,王悦等人进谏朝廷派遣道元为关右大使,不久被萧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道元好学,广泛阅览奇书。为《水经》撰写40卷注,撰写《本志》13篇,文作《七聘》以及其他许多文章,都流传于世。然而,兄弟不能和睦相处,相互多猜忌,当时舆论很看不起他。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二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有少年卢生自叹贫困,言讫思睡,主方炊黄粱。翁探囊中一枕以授生,曰:"枕此即荣遇如意。"生枕之梦自枕窍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老病而卒欠伸而寤顾吕翁在傍主人炊黄粱犹未熟。生谢曰:"先生以此窒吾之欲。"----唐·无名氏《异闻录》1.为下列句子加上标点。(4分)生枕之梦自枕窍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老病而卒欠伸而寤顾吕翁在傍主人炊黄粱犹未熟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有少年卢生自叹贫困,言讫思睡,主方炊黄粱。翁探囊中一枕以授生。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冀日,问濂昨日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藏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交,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明史》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2)善者与臣交,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n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4-7每题3分)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史记·陈丞相世家》节选)4.对下列句子加红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平……乃谢病       谢病:因病免职。B、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   明习:明了通晓。C、陛下即问决狱        决狱:打开监狱。D、右丞相大惭         大惭:内心悲伤。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绛侯为右丞相 申之以孝悌之义B、苟各有主者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C、陛下不知其驽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晋于是始墨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陈平处事机敏、有才干的一组是①愿以右丞相让勃②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③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④宰相者……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⑤君独不素教我对⑥绛侯谢病请免相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文帝初年,大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回答,陈平则巧妙应对。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既在相位,理应知道宰相职责。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凭借实力夺回了本属于他的丞相职位。\n8.翻译下列的句子。(6分)(1)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2)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9-13分,每小题3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常设大瓦壶于视事阁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焚之。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①昭宪皇太后大渐②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九月,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吕余庆以疾求解职;丁卯,罢为尚书左丞。余庆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然不以介意。处耘获罪时,余庆知江陵,还朝,帝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解释。及普忤旨,左右争倾之,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时称长者。(《续资治通鉴·宋纪七》)[注]①矧(shěn):况且。②大渐:病重。9.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欲除某人为某官 除:封授B.卒可其奏     可:同意C.中外表疏     疏:陈述D.左右争倾之    倾:倾轧、排挤10.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普颜色自若   B.适当其时C.帝委曲问处耘事 D.余庆以理解释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帝竟从其请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C.后果以称职闻 生作《师说》以贻之D.于大宴何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普性格"刚毅果断"的一组是()①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②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③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④必投之壶中,束缊焚之\n⑤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⑥时称长者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⑥1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皇帝当初并不怎么重用赵普,曾经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终被他刚毅的性格所感动,他也以称职而闻名于世。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使皇帝改变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正在宫外奏乐求雨,使皇帝转怒为喜。C.赵普上书称赞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临终遗诏,言下有推荐皇弟作接班人之意,并希望早定此事,皇帝很重视他的话。D.李处耘获罪,赵普违背皇帝的旨意,吕余庆先后竭力为他们开脱。李、赵无事,吕余庆却因此被罢为尚书左丞。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3分)译文:(2)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3分)译文:(3)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2分)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15-18题每题3分。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擢直隶巡抚,莅任,戒州县私加火耗①馈遗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县,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宣化所属东西二城与怀安、蔚州二卫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是年冬,乞假丧母,优诏许之。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江苏、安微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成龙历官朱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罔欺。上曰:"于成龙江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又谕大学士等曰:"联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清史稿》)注释:①火耗:明清时附加税之一,规定存留地方用于官吏养廉。15.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前政金世德请除粮     除粮:任命为粮官B.人贵终始一节\n       始终:从始至终。C.朕博采舆评        博采:与人打赌。D.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 挟嫌:混为一谈。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尔其勉旃 吾其还也B.或为属员欺罔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C.造为此言耳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D.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17.对下列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龙复疏请,从之称代前文的"金世德"B.臣不得已劾之称代前文的"赵履谦"C.乞假丧母,优诏许之称代前文的"成龙"D.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称代前文的"成龙"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减轻农民负担,赈济灾民,对地方官的贪污行为,及时上疏弹劾,依法治罪。B.于成龙工作勤勉,母亲死了,都未能及时服丧,当他请求扶柩归故里时,皇上特诏准许。C.于成龙在江南治事,清政廉明,受到势家的谗毁,遭到弹劾,但皇帝仅处罚了下级官员,仍保留成龙官职,不久,还提拔了于成龙。D.于成龙死后,康熙皇帝联系他一生作为,综合各方意见,评论他为"天下廉吏第一"。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2)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24题。20-23每题3分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勘。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①\n。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勘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明史·周新传》)[注]①戢:收敛。20.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 凌:欺辱B.密令广市布      市:买卖C.赵居任匿不以闻    匿:隐瞒D.在道榜掠无完肤    掠:殴打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以志新字 不如因而厚遇之B.视印文合者捕鞠之 惟弈秋之为听C.后纪纲以罪诛 忽魂悸以魄动D.岭外乃有此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新"善决狱"的一组是①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②至果雪之⑧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④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⑤周廉使名闻天下      ⑥新欲按治之,遁去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新善于见微知著。在进入浙江边境的时候,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查访发现死尸,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D.明成祖派人重去视察浙西水灾后,按照周新所言确定了赈灾措施。周新被杀之后,他便萌生悔意,叹恨自己误杀了岭外直臣。C.周新正直敢言,多所弹劾,一时名满天下。上自京中贵戚,下至地方官员,都对他极为畏惧忌惮,最终却因此触怒皇上被诛杀。D.锦衣卫指挥纪纲纵容千户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在听到手下的报告后,又在皇上面前诬告周新,后来自己的罪行败露而被处死。\n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3分)译文:(2)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3分)译文:(3)臣奉诏擒恶,奈何罪臣?(2分)译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和侯。监和候日:"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日:'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末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25.翻译下列句子。(7分)(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和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3分)参考答案1.答案:生枕之,梦自枕窍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老病而卒。欠伸而寤,顾吕翁在傍,主人炊黄粱犹未熟。2.答案:有个姓卢的年轻人叹息自己很贫穷困苦,说完想睡,店主人正煮黄粱。吕翁伸手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枕头交给那姓卢的年轻人。译文:吕翁经过邯郸的路上,在旅馆舍中,有个姓卢的年轻人叹息自己很贫穷困苦,说完想睡,店主人正煮黄粱。吕翁伸手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枕头交给那姓卢的年轻人;说:"枕上这个枕头就可以得到美好的遭遇而使你样样满意了。"姓卢的年轻人枕着以后,梦见从自己枕头的小孔进到一个国家做官非常得意,亲身享受富贵五十年,年老生病而死。这时,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就醒了,回头看到吕翁还在身旁,店主人煮的黄粱还没有熟。姓卢的年轻人感谢吕翁说:"先生用个枕头堵住了我心中的私欲。"3.答案:(1)宋濂全都按事实回答。太祖笑道:"的确是这样,你没欺骗我。"(2)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译文:宋濂曾与客人饮酒,明太祖暗地派人察看。第二天,他问宋濂昨天是否饮过酒,在坐客人是谁,吃什么东西。宋濂全都按事实回答。太祖笑道:"的确是这样,你没欺骗我。"隔了些日子,太祖又召宋濂去,问到关于群臣的好坏,宋濂只挑那些好人好事作回答,并说:"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4.B(A项应为"推辞有病"。C项应为"判断官司案件"。D项应为"非常羞愧"。)5.A(A第一句中"以"是"让"的意思,第二句中"以"是"用"的意思。B项两句"苟"均作"如果"讲。C项两句"其"字均作代词,代自己。D项"于是均作"从此以后"讲。)6.A(①③④表现陈平处事机敏、有才干。②表现孝文帝尊重老臣。⑤为周勃责备陈平的话。⑥\n是周勃辞相位。)7.D(从用语讲,"夺回""丞相职位"不妥,陈平从未"失去","丞相职位",何谈"夺回"。从内容讲,陈平辞让右丞相原因复杂,其中有陈平对官场的认识,有陈平对周勃诛诸吕功高的赞赏,也有陈平忠于汉家、不争名位的精神境界。政治现象不是打球,用"失去一分""夺回一分"来评论,过于简单化了。)8.(1)认为太尉周勃亲自带兵诛杀吕氏,功劳大(2)右丞相周勃非常惭愧,出宫后责备陈平:"你怎么平时没有告诉我这样应对呀!"  [译文]  孝文皇帝即位,认为太尉周勃亲自带兵诛杀吕氏,功劳大;陈平想把高位让给周勃,于是称病推辞。孝文帝初登帝位,对陈平生病感到奇怪,问他怎么回事。陈平说:"高祖时,周勃功劳不如我陈平大。到了诛杀几个吕氏叛臣,我的功劳就不如周勃大了。愿把右丞相的地位让给周勃。"于是孝文帝就让绛侯周勃做了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降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赏赐陈平千斤黄金,加封三千户。过了不久,孝文皇帝渐渐通晓国事以后,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天下一年判断官司案件有多少?"周勃回答:"不知道;"问:"天下一年钱粮支出收入有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知道。"出汗湿透了脊背,惭愧自己不能应对。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问:"主管者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断官司案件,请询问廷尉;如果问钱粮事,请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部门都有主管的人,那么你主管什么呢?"陈平说:"管人!陛下不了解我能力低下,让我做宰相。宰相的作用,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关注万物生长;对外安定四夷诸侯;对内亲和百姓;使得卿士大夫各能尽其职责啊。"孝文帝表示赞同。右丞相周勃非常惭愧,出宫后责备陈平:"你怎么平时没有告诉我这样应对呀!"陈平笑着说:"您处在相位上,还不知道宰相的职责吗?况且,如果陛下问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你还想勉强应对吗?"从此绛侯自知他的才能远不如陈平了。过了不久,绛侯称病请求免去相位,陈平独自一人担任宰相。9.C/疏,疏奏,名词。10.D/"颜色",神色、脸色;"适当"正处在......;"委曲",详情,详细地。11.A/两个"者",都是语气助动词,表提示、停顿。B."其"①代词,他的,②指示代词,其中的;C."以"①介词,凭借,②连词,表目的关系,来;D."于"①介词,对,对于,②介词,表比较。12.B。13.C/A."不怎么重用赵普"错,"称职"的是赵普推荐的人;B."求雨"错,是庆贺下雨;D.吕余庆罢为尚书左丞在前,且是自请"解职"。14.译文见附录。附:文言文译文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赵普)曾经想要封授某人官职,皇帝没答应;第二天,(赵普)又上奏皇帝,(皇帝)又没答应;又过了一天,(赵普)再次上奏皇帝。皇帝大怒,撕裂他的奏章将其丢在地上,赵普神情不变,慢慢拾起奏章归家,将其修补,又如当初一样上奏。皇帝省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被赵普推荐的人)果然凭借称职而闻名。又有一位建立了功业应当升官的人,因皇帝向来厌恶他,不授予他应得的官职。赵普极力请求授予,皇帝大怒道:"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怎么办?"赵普说:"刑法是用来惩罚有罪之人的,赏赐是用来酬报有功之臣的。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难道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吗?"皇帝听不进去,起身离开,赵普紧跟着。皇帝入宫后,赵普站在宫门外,很久没有离去,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请求。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宴会圆满结束。赵普就是像这样随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的。(赵普)一直将一个大瓦壶放在议事厅内,朝迁内外的奏疏,赵普心里不想施行(办理)的,一定将它们放入壶中,捆些乱麻点火将其烧毁。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赵普调出京师镇守地方后,上书皇帝道:"朝廷外面的人说我轻易地谈论皇叔\n开封尹,皇叔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正值)昭宪皇太后重病之际,我实在是想事先得知天子遗诏。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请圣上明鉴!"皇帝新手封存了他的信,把它藏在金柜里。九月,吏部侍郎兼参知政事吕余庆因病请求辞职:丁卯日,(皇帝)免除吕余庆吏部侍郎兼参兼政事的官职,让其任尚书左丞。吕余庆是帝霸府的幕僚,赵普、李处耘都在先前被皇帝起用,吕余庆坦然面对,不把此事放在心里。李处耘遭罪时,吕余庆正在江陵任知州,他回到朝廷时,皇帝详细向他询问处置李处耘一事,吕余庆用(恰当的)道理加以解释。......等到赵普抵触圣意,左右大臣争相倾轧他,唯独吕余庆为他说明辨白,皇帝(想惩处赵普)的心思(才)稍微缓解。时人称吕余庆为谨厚者。15.B(A."除粮"作"减免粮税"解;C."博采"作"广泛听取"解;D."挟嫌"作"心怀不满"解)16.C(前一个"为"作"编造,捏造"解,后一个"为"作"起草、写作"解。A.均表劝告,译作"还是、一定";B.均作"有时"解;D.均为介词,作"用、拿"解)17.A(应是"于成龙")18.B(从文中最后一段可知于成龙为官从未带家属,故"扶柩归故里"不合文意。)19.翻译见译文。译文:康熙十九年,于成龙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到位后,(便)革除州县官吏私加税金用以馈赠上司(的陋习)。政令发布后,道府(一旦)弹劾州县,州县(便)立即攻击道府是(因为)没得到馈赠而心怀不满,(于成龙)奏请皇上对他们严加处分,要求部下照办。宣化管辖的东西两城和怀安、蔚州两地原有水冲沙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德曾上疏请求减免粮税,(但)没有成功,反遭连累。于成龙(接任后)又请求减免粮税,皇帝恩准。他又上疏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应按法律惩处。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回京觐见皇上,回答皇上问话,皇上赞扬他是"清官第一"。又说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于成龙说:"赵履谦有错误而不思悔改,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说:"处理政务应当注重大体,小聪小察不值得崇尚。人贵在始终保持节操,你还要努力呀!"这年冬天于成龙因母亲去世请假,皇上特诏恩准。不久,于成龙调江南任江西总督。他喜欢微服私访,调查了解民间疾苦、属下的好坏。他的生活十分简陋,每天只以粗米蔬菜度日。江南流行奢靡之风,他率先穿布衣。数月过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得到很大改变。豪门大族害怕于成龙对他们不利,(便)制造谣言。康熙二十二年,副都使马世济督造运粮船回京,乘机在皇上面前说于成龙老了,被中军副将田万侯蒙蔽。康熙令于成龙回奏说明情况,于成龙承担过失请求对自己严加责罚。皇上让他留任,田万侯降职,调任别地。康熙二十三年,令于成龙兼任江苏、安徽两地的巡抚。不久,他死于任上。于成龙做官从未携带过家属,他死时,将军、都统和属下到他屋里,只见竹箱中仅有一件绨袍,床头边仅有几个装盐、装豆豉作料的器皿罢了。市民不做生意聚丧痛哭,都在家里挂上于成龙画像祭祀他。内阁学士锡住勘查海疆回京,皇上问他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说于成龙十分清廉,只是因为轻信,有时会被属下欺瞒。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做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他始终是这样的廉洁,被百姓称道。大概是因为他生性鲠直,坏人便挟私诽谤,捏造了这种说法。做官像于成龙的,能有几个呢?"又对大学士等人说:"我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都说于成龙确实是天下廉吏第一。"20.答案B("市"意为"购买")21.答案D(D项"乃"均意为"竟然"。A就;趁机。B代词,代犯罪的人;助词,宾语前置标志。C表原因,因为;并列关系,并且)22.答案C(排除①⑤⑥)23.答案C("因?quot;一说有误)24.(1)译文:京城中甚至有人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奔逃躲藏起来。\n(本小题3分。"至、奔匿"各1分,其中"奔匿"译意不全不得分,句意完整1分)(2)译文:县令要拷打处治他,听说廉使要到,就把周新关进了监狱。(本小题3分,"拷、系"各1分,句意完整1分)(3)译文:我奉皇上之命捉拿作恶的罪人,怎么反倒判我的罪?(本小题2分,"恶、罪"各1分)附参考译文:周新,广东南海人,起初名叫志新,字日新。明成祖经常只喊他"新","新"就成了名,就把志新作字了。洪武年间由地方上的诸生推荐进入太学。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因善于判决案件而被人称道。明成祖即位后,他改任监察御史。他敢于直言,很多官吏被他弹勘。权贵们都很震惧害怕他,把他看作是"冷面寒铁"。京城中甚至有人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奔逃躲藏起来。周新巡视考察福建时,在奏章中提出都、司、卫、所各级武官不能欺辱府、州、县各级文官,同等官阶的各级文武官员相见时都须用平等的礼节,武官们因此有所收敛。回到朝廷后,被提拔为云南按察使,未及赴任,又调任浙江按察使。(浙江)冤屈的百姓被拘禁很久了,听说周新到来,兴奋地说"我们能活命了。"周新到任以后,果然为他们雪洗了冤屈。当初,周新赴任进入浙江地界时,成群的飞虫围着马头飞,周新追踪来源,在丛生的荆棘中发现一具尸体,死者身上系着一个小木印。周新查验木印,知道死者原是一个布商。秘密下令多买些布回来,看布上的印文与木印相合的就把人抓起来审问,全部抓获了那些偷盗的人。有一个商人傍晚回家,担心遭到打劫,就把金钱藏在荒野丛中的神祠的石头下面,到家后就告诉了他的妻子。第二天早上去取金钱时却没有了,向周新诉说。周新叫来商人的妻子讯问此事,果然是商人的妻子私通他人。商人突然跑回家,妻子私通的那个人还藏匿在他妻子的住所内,是他听到商人说的话,连夜去拿走了金钱。商人的妻子和她私通的人都被判了死罪。周新平民打扮在按察区内巡察,违逆了地方上的县令,县令要拷打处治他,听说廉使要到了,就把周新关进了监狱。周新在狱中向那些囚犯了解情况,掌握了县令贪污的罪状。告诉狱吏说:"我是按察使。"县令惊惧地认罪,周新弹勘罢免了他。永乐十年,浙西发大水,通政赵居任隐瞒不把情况上报,周新上奏朝廷。夏原吉替赵居任辩解。皇上命人重去视察后,得以按周新说的减免租税赈济灾民。这个时候,周新的廉使的名声天下闻名。锦衣卫的指挥纪纲让一名武官千户任浙江的缉事,他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周新要审察处治他,这名武官逃匿而去。不久,周新送文册进京,在涿州遇到这一武官,就把他抓起来关押在州的监狱里。他脱身逃跑后向纪纲告状,纪纲捏造事实上奏皇上说周新有罪,皇上大怒,下令逮捕周新。押解的官员都是纪纲的心腹,在途中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到了京城,周新伏在台阶前,慷慨陈词说:"陛下您下诏按察司执行公务,与都察院一视同仁,我奉皇上之命捉拿作恶的罪人,怎么反倒判我的罪?"皇上更加恼怒,下令杀了周新。临刑前,周新高喊:"我活着是正直的臣,死了要做正直的鬼!"最终还是杀了他。后来有一天,皇上后悔了,问侍臣说:"周新是什么地方人?"回答说:"南海人。"皇上叹息说:"岭外竟有这样的人,我错杀了他。"后来纪纲因犯罪被处决,事情的真相更加清楚了。25.(1)庄周家里贫穷,所以前往监和侯那里借粮食。(2)你有一斗的水使我活下去吗?(3)还不如早早地到卖干鱼的集市上去找我。北 京 四 中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三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钟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n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邻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1.翻译加红的句子。(6分)(1)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3分)(2)乃买东家邻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3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元史》2.翻译加红的句子。(6分)(1)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2分)(2)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2分)(3)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8题。(3-7每题3分。)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宋史:《唐介传》)3.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D.进用冢司     冢司:宰相的别称。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帝怒,却其奏不视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介不为\n动,既而果不能行 若属皆且为所虏D.皆帖伏以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5.对下列各句"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指"辽使"。B.中人杨怀敏主之     指"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C.介筑堤阑之       指"泛滥的塘水"。D.即有之,不可隐     指文彦博的劣迹。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②民以为利③遂劾宰相文彦博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A.①④⑥  B.②③⑤C.③⑤⑥  D.①③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D.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译文:(2)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译文:\n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4题  韩延寿,燕人也,少为郡文学掾。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民多怨仇。延寿欲更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数年,徙为东郡太守。延寿为吏,尚礼义,好古教化,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里正、伍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之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遂大用之。(节选自《汉书·韩延寿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俗,民所疾苦。       疾苦:疾病痛苦B.修治学官,习射御之事。   射御:射箭抵御C.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   布告:公布宣告D.接待下吏,恩施其厚而约誓明。接待:迎接款待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足矣!"B.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信向者数十八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D.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蜩与学鸠笑之曰11.对下列各句中加红的"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称代韩延寿。B.皆便安之。          称代上文太平安宁的局面C.延寿止车问之。        称代门卒D.骑吏闻之,趋之出谒。     称代骑吏的父亲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延寿政绩突出的一组是( )①设酒具食,亲与相对。②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梦之忧,皆便安之。③以期会为大事,使民敬畏趋向之。④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⑤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③④⑤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寿刚担任颍川太守时,由于豪强大户在背后怂恿挑拨,致使工作难以开展。B.延寿为官重视教化,严明法纪,组织百姓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社会太平安宁。C.延寿下令处罚骑吏,幸得门卒说明真相而使骑吏得到赦免,门卒也得到了重用。D.延寿为官令行禁止,恩威并用,采取措施化解社会矛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4.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又置里正、伍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3)(2)以敬父而见罚,得无污大化乎?(4分)(3)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3分)\n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20题。(15-19每题3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quot;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①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注释: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15.下列加红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固谢不受B.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于我心有戚戚焉C.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16.加红词古今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A.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B.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C.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潦倒新停浊酒杯D.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n17.下列加红的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邻家有起大宅者 后秦击赵者再D.臣下守职,惧于不称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③④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3分)译文:(2)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5分)译文:\n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1-26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注]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恶草具:粗劣的饭食。2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22.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善,陈孺子之为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2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2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n(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2分)译文:(2)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2分)译文:参考答案1.答案见译文译文: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1)句"适""不信"各1分,顺畅占1分;(2)句"豚""食"各1分,顺畅占1分)2.答案见译文。译文:许衡曾经在大热天走路,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子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来吃是不行的。"又有人说:"这棵梨树是没有树主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难道我们心中也没有主吗?"3.3.C(远窜:贬谪远方)4.B(A.却,表转折。B.①代词,他的;②表揣测语气。C.介词,表被动D.连词,表修饰。)5.B(之,指处理"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的事)6.D(②写百姓得利;④写唐介被皇帝改迁;⑥写士大夫对唐介的敬仰。)7.A("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说法不对。见译文。)8.①唐介扣留文牒不下发,而且交给安抚司指责崔峄。②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至任所。("中使"一词可不译)参考译文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正处在辽使往来的道路上,驿吏被辽使勒索以致无法维持生计,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不是规定所应该给的,一切都不给。(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在田边的池塘每年泛滥,毁坏了民田,宦官杨怀敏负责处理这件事,想要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作为积水的地方,唐介(主持)筑了堤来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在德州当通判时,转运使崔峄拿府库里的绢配给百姓,但提高了价钱,唐介扣留文牒不下发,而且交给安抚司指责崔峄。崔峄发怒,屡次发公文责问唐介,唐介不为所动。不久果然不能实行。\n(唐介)入朝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又转任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然之间被任命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极力争谏,又请中丞王举正纠合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唐介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河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仁宗对他说:"任命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唐介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种镶金的绸缎,用这种绸缎通过宦官打通后宫,而得到执政要职;现在重用张尧佐,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势力,请求皇上罢免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富弼为宰相。又说谏官吴奎表里不一,看风行事。唐介的话都诚垦正直。皇上大怒,推开他的奏疏不看,而且说要把他贬谪远方。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皇上连忙召来执政给他们看奏文说:"唐介上疏谈论大事是他的责任。至于说文彦博靠嫔妃的力量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呢?任用官员,她们怎么可参预呢?"当时文彦博在面前,唐介责问他说:"文彦博应当自己反省一下,如果有这回事,就不能隐瞒。"文彦博拜倒在地,不住地谢罪,皇上更加愤怒。梁适呵斥唐介叫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连忙向前替唐介开脱。结果。唐介被贬到春州。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第二天把唐介的奏疏取来,改贬英州,同时罢免了文彦博的宰相之职,吴奎也被贬京外。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9.C(A.疾苦:痛苦B.射箭驾车,代打仗D.对待)10.A(A.副词:于是,就。B.第一个表被动;第二个表判断,是。C第一个是介词,表原因;第二个是介词,用,凭借。D.第一个是介词,跟;第二个是连词,和)11.A(指代交纳租赋这件事)12.B(①是关心厚待百姓,⑤与政绩无关)\n13.A(对照译文)14.见译文。(1)"相率以孝悌""舍"各占1分,通顺1分。(2)"见""得无……乎""污"各1分,通顺1分。(3)"舆中""微子"各1分,通顺1分。译文:韩延寿是燕地人,年轻时做州郡里的文学掾。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征召地方郡国中的品行贤良富有才能的文学掾吏,拿治理国家的得失(好坏)问题向他们询问。因此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后升为淮阳太守。(延寿)治理地方非常有名,后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老百姓大多逞勇斗狠,互相结下仇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几年以后,韩延寿被调任东郡太守。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又设置里正、伍长,率领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官吏就不用从事追捕坏人的苦差,老百姓也没有犯法被鞭打的忧患,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到舍邸,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了他。15.A(A.均为"推辞"。B.第一个为"忧愁";第二个是"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C.第一个"被";第二个"我"。D.第一个"犯错误"或"犯罪";第二个同现代的"坐"。)16.C(A."姓氏"意为"其姓为氏";B."多谢"意为"多多劝诫";D."是非",动词"肯定和非议";"行为"意为"品行是"。)17.B(B.均为动词"往""到"。A.用,拿;目的连词"来"。C.定语后置标志词;……的情况。D.在……方面;比。)18.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19.D(D.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20.(1)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2)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四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没有上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就把姓改了。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皇宫内的尚书台审阅文书。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严厉非常,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  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  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来有任何过失。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有的一个人就四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21.D(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22.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肃而有礼貌。A.\n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古代汉语意为宣言、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23.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24.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25.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26.见译文。(1)"馋""亡"各1分。(2)"请骸骨"1分,通顺1分。附参考译文: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士人因此又不依附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聩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或"请让我退职还乡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北 京 四 中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2007年《考试说明》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n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是围绕"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三方面,所谓"浅易"表现在:选文中所涉及到的实词、虚词越来越贴近教材,考试所选的材料多以人物传记为主,叙事加议论,人物典型,不需过多地了解选文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  一、命题特点  (一)近几年命题特点。  1、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指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单音节词仍以《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为主。对双音节词的考查侧重貌似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偶尔也会涉及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常常是选择题,赋分3分。  2、对虚词的考查仍是以以下18个虚词为主: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与、则、者、之。常常是选择题,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都分别列出文段中的一个句子和高中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进行两两比较,赋分3分。  3、对句式的把握,侧重于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倒装句是考查重点,省略句次之,被动句和倒装句再次之。对词类活用的掌握,应侧重名词、动词、形容词,特别是使动、意动两种用法。句式、用法经常和翻译一起考查。  4、分析综合的考查,因为主要是人物传记作品,所以较突出地考查概括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是否符合原文这两点。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做出正确地选择。常常是选择题,两点设置两道题,各赋分3分。  5、所选材料大都是传记文学作品,一般以二十四史为主。所设考点答案几乎都能在高中文言课文中找到答案,体现了以教材为纲的原则。  (二)未来命题趋向  1、文言文阅读命题,将会尽量贴近和暗合当代社会热点,或借名臣良将的事迹表现官员勤政爱民和从政治军的才干等,或以古人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宽仁恭谨、乐善好施来体现民族文化及传统美德。篇幅一般在五六百字。  2、题型稳中有变,近几年一般设四道选择题,即实词、虚词各一道,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道,共为12分,翻译一般设置2-3句,分值逐年加大。\n  二、复习策略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兵"--本义,兵器--用兵器伤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做题时要结合语境,综合判断。  2、古今异义。有些词古代的意义用法现今已不用,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天仅仅指妻子。又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指品质恶劣,完全变为贬义词了。平时复习应当认真记忆课文中及阅读中遇到的古今异义词。  3、通假字。复习时对于这类字,只能下功夫记忆,特别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尤其要认真对待。在阅读中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如:"秦兵逼淝水而陈"中"陈"字无法理解,可是如果意识到是"阵",就豁然开朗了。  4、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如"宫中府中,具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异同"用义偏在"异"不在"同"。对偏义复词的判断必须依据语境,结合上下文。  5、理解词义的根本方法是组词法,把文言文中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然后从中选择一个与语境最吻合的词义即可。如"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可组词"平素""朴素""素净"等,根据语境可断定是"平素"。  6、同位相证法。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由此推求的词语的正确解释。如"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与"德"相对的是"谤",由此可知"毁"是"诋毁"之义。  7、联想课文佐证。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把要分析的词和课文中同形的词相对应,用来佐证答案,如"颜无子,不克葬",联想"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中--克:能够,就可以知道"不克葬"的"克"也是"能够"的意思。  8、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要借助于课本文言文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常识的积累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如:"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工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如果知道古代常识,称"宫中"为"禁中",那就可以顺利理解"祥符"是年号,那就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是"祥符年间宫中失火"。  9、大量阅读,培养语感,语感的形成离不开反复阅读,因此多读文言文,应当尽量把那些文句流畅、语言现象丰富的文段背下来,多读多背就能形成敏锐的语感。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虚词的用法随文而定,因境而别,要判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意义,首先要看虚词作用的方向--向后多,向前少,兼顾两边最重要。然后看虚词用法的情理--既要合乎表述的语法规则,又要合乎表达的事理、逻辑。就近几年考查情况来看,对虚词"在文中"加以分析,一直与句中的语意、事理息息相关。如:比较"其待侯君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中两个"其"的用法,"其……乎"为习惯搭配,表示推测语气,而后者明显指代"鱼",为代词"它的"。  2、注意特殊现象--兼语和固定结构。兼语如:"焉""盍""诸"等,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焉"相当于"于之",如"青麻头伏焉"。"盍"相当于"何不",如"盍试之"。"诸"相当于"之于"如"投诸渤海之尾"。固定结构如"不亦……乎""得无……乎""奈……何""孰与……"等等。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应对这一考点的根本方法是准确把握知识点,正确理解句子意思和逻辑关系。  1、判断句常见的句式有(1)"……者,……也"\n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如"粟者,民之所种"。  "……,……也"如"夫战,勇气也"  "……者也"。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不用"者也",如"刘备,天下枭雄"  (3)用"即""乃""为""则""皆""非""是"等表判断。  2、被动句常见的有  用"于"字,如"而君幸于赵王"。  用"见"字,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用"为"字,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用"为……所"字,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用"被"字,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动词本身表被动,如"戍卒叫,函谷举"  3、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  (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余"为代词,作了宾语,又在否定句中,所以前置了。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3)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又如"惟命是从","命"做"从"的宾语前置了。  4、省略句。句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常见的省略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省略介词"于""以"等。如"明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座谈"省略了主语和宾语。"蹑足(于)行伍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5、词类活用。指甲类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主要有:  (1)名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一般动词,如"沛公军霸上"(驻扎)  ②名词作状语,如"卒廷见相如"(在宫廷)  ③意动用法,翻译为"认为……","当作……"。如"孔子师郯子"(把郯子当作老师)  ④使动用法,翻译为"使……"。如"舍相如广成传舍"(使……住宿在……)。  (2)动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②意动用法,如"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  ③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  (3)形容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臣与项伯有旧"(旧交)  ②活用为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③意动用法,如"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差)  ④使动用法,如"足以荣汝身"(使……荣耀)\n  (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高考设题一般都是要求直译,因为一道翻译题常常是针对几个词设置分值,一个点一分,另外明白通畅占一分。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尽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字字落实,即原文每一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如"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翻译:"有五六个百姓坐着小船,横渡湘水"。  所谓意译,就是按原文的表达大意来翻译,对于不易直译的地方可以根据原文句子特点灵活处理。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翻译:"到职工作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直译和意译相辅相成,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2、具体方法  一般遵循"留、换、补、调、删、选"几种方法。  (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职等,可照录不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加点的词分别换成"你"、"父亲""你"。  (3)补。补出省略成分,如"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最后一句翻译时应把"为"的宾语补出,译成"都为他竭尽哀悼"。  (4)调。把倒装(如"主谓倒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的句序调整过来。如"蚓无爪牙之力"调整成"蚓无力爪牙",翻译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5)删。把那些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删掉。如"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加点的"之"无实在意义,删去。还有句首的一些发语词如"夫""盖"等,无实在意义的也要删去。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顾"是一个多义词,在此语境中比较接近的有"看""顾惜、顾念""考虑""但、只是",联系上下文,选定"但、只是"。  3、要想翻译得准确流畅,前提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只有读懂了才会翻译,还要靠平时的翻译训练,多动笔,切忌口头翻译,浅尝辄止。  (五)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  1、分析综合这一部分设题,主要针对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往往要考生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是否相符。鉴赏评价就需要分析题目、尾注,掌握文章出处、人物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及写作动机,然后结合有关的文学、历史知识分析概括评价。  针对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做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分析选项,然后辨析差异,排除干扰,最好用的办法是排除法,如: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审清题干,针对"敢于仗义执言",先找不能说明的,②句是孟尝述说未果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及孝妇的结局,不能说明;⑥非常明显,是孟尝到任后的举措,与题干无关;⑤也不能说明;一般情况下,只要找出两项不合题干要求的就能得出答案,如此题,排除②⑥、②⑤或⑤⑥任何一组,即可找到答案。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常设的误区有:时空颠倒,移花接木;妄加推断,节外生枝;曲解词义,解说失实;以偏概全,过于绝对。最好的办法是一定要把选项中所涉及的信息和袁文一一对应。如: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n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人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与A项画线处对应的原文是"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原文并没有说侯可"家贫",可知A项错,为要选的答案。  三、真题分析  1、(1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推断能力。A、B、D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是这些词语的常用义项,且放在句中与句义十分切合,所以正确。C句中的"怪"解释为"责怪,责备",一是不合理,作者无法去责怪、责备当时的人们;二是与上文语意不连贯。应当是意动用法,解释为"感到奇怪"或"以……为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其待侯君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卖吾庐而不售  位尊而无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四个选项中,每个选项都分别列出文段中的一个句子和高中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进行两两比较,所以特别要求考生熟悉课文。B项两个"其"不同,前一个表反问语气,后一个是代词。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表凭借,"用""拿"。C项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同"。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n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3、(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一组是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    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D.所苦因此而瘳。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解析:B。本题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组第一句只是客观说明当时情况,并不能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第二句只能表明裴侠宽大为怀。所以排除A。C组第一句表明裴侠心系公事,办公心切,第二句说明的是奸吏贪污的状况,也排除。D组第一句说明裴侠因办公心切,病情消除的奇迹,谈不上"不以私废公",第二句倒是说明了"对奸吏起镇慑作用"。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4、(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解析:C。本题是对阅读材料和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解析。ABD三项都符合文意,C项中其他内容都对,只有"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不合原文之意,文中表现的是裴侠的"清严有名"的震慑作用,让奸吏李贵主动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因此,选C项。  5、(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⑵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n  答案:(1)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2)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一个关键是对句子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大部分内容理解准确了,少数不太清楚或不清楚的词语也能猜测处大概的意思。另一个关键是要为文言词语找到相对应的准确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平时积累的现代汉语词语越多,就越容易找到,否则就会出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情况。第一句的重要词语是"役"和"罢"。"役",组成词有"奴役""劳役""役使"等,结合语境,译成"役使"更恰当。"罢"这个词,考生应知道有"停止""罢免"这样的意思,结合语境,译成"遣散更合适。至于"口腹",不难联想到"吃饭""填饱肚子"之类的意思,这样,句子就不难翻译了。  第二句的重要词语是"危笃""勤恪"。"危"字,有"危险"之义,"笃"也该知道"深""厚"之义。这样就可以知道是裴侠病情很重的意思。"勤"可想到"勤奋""勤勉","恪"可想到"恪尽职守""严谨""谨慎"等。在把对应的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如"愈"翻译成"痊愈","佑"翻译成"保佑"。不可忽视的是,句中包含一个句式,"岂非……也",应译成"难道不是……吗?",否则,对句子的理解就会出现大的偏差。  当然,文言文翻译没有纯粹绝对的答案,只要翻译的意思正确即可,应当灵活对待所给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