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考点解析。1、考查题型。主观翻译题,两小题,赋分10分。2、得分点设置。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语气揣摩(陈述、疑问、反问、感叹、揣测、祈使等)。提示大家回忆什么样的句子会作为翻译题的题目:关键词语(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关键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二、常见翻译误区。指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地方及原因。(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译: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所以兴衰,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2)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译:(豆卢宁)跟随(宇文泰)擒拿窦泰,又弘扬农业,攻克沙苑,任命他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3)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译:您殷勤的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有恬静安适是希望呀。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翻译标准:信、达、雅。信:准确。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通顺。畅达,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雅:文采。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2、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直译为主: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词语要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一样。意译为辅:万不得已,采用直译实在翻译不通的时候,可以在忠于原意的基础上,灵活翻译语句。四、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加。即加字法。(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译文:忧虑辛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二)古今异义词,通常需要逐字对应翻译。(注意翻译误区:以今义代古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如:(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之死》)(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译:(1)“祖父”,今义指父亲的父亲,古义指祖辈和父辈。5\n译文:想起他们逝去的祖辈和父辈,冒着风霜雨露,斩断荆棘,才有了这一点点土地。(2)“地方”今义指地区、空间的一部分、民间。古义指“土地方圆”译文:江东虽然小,但是也土地方圆千里(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译文:(廉颇)公开扬言说:“我看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三)数词后面增加量词。如:(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译: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有神灵保护的原因。二、减。即删字法。(一)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如:(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译: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之:消独;也:句中表停顿,语气词,无义。)(错误: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译: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攻打过来。(消独)(错误:就担心秦国军队的到来)(二)此外,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思;译:我日日夜夜辛勤工作,孤孤单单,被辛劳缠绕。(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译: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发生。(3)时因坐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于齐国之土,吾必以仲子为巨擘)(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参考答案:“开合”只有“开”的意思。译:当时因为坐轿远道而来腹中饥饿,便在病人的床前吃饭。看到病人用手掰开眼皮,看着自己吃喝,因为眼眶完全浮肿,不能睁开。(4)“利害”只有“害”的意思;译: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三、乘。(一)古汉语中,如果两数并举,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了。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如: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同样,“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花季年龄。(二)古汉语中,倍数表达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倍”字,(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有时也可以省略倍字)如果是一倍则单用“倍”表示,“一”省略。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其中,“十”“五”后省“倍”字:“倍”,表示“一倍”。译文:所以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和敌人交战,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四、除。5\n古汉语分数表达形式,绝大多数出现在表比较的语境中,结合语境来概括,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完型式。如“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三分之一”的分数形式,从古代延续至今,已保留下来了。(二)简略式。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十”为分母,“一”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三)嵌入式。(1)分母+“分”+“之”+分子。如“方今大王之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即不足吴楚的十分之一。(2)分母+名词+“之”+分子。如“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3)分母+“之”+分子。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治平篇》)“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五、留。(一)古代汉语中的各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不必翻译,直接保留,只有不译不明白时才翻译出来。(1)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战国策·齐策》)(人名)(2)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地名)(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朝代)(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6)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二)古今词义相同的词也可以保留。如: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译文:这样您的才能就自然显露出而不致辱没。(三)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结构形式,不随意变换词序。六、换。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随着旧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有的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主要注意以下几种。(一)通假字。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言现象,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翻译时,要先找出本字与现代汉语构成的通假。(1)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齐桓晋文之事》)(“枝”通“肢”,肢体)(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卒”通“猝”,卒然,突然)(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从,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文中指暗中跟踪)(二)名称说法改变。如:(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箧,箱子,指书箱;屣,鞋子)(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项脊轩志》)(爨,灶)(三)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游水。名词活用为动词)5\n(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入,收入的。动词活用为名词)(3)斫其正,养其旁条。(《病梅官记》)(正,正枝,或主干。形容词活用为名词)(4)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四)古今异义词。有些词语的意思古今意义不相同,翻译时将今义换成成古义。(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2)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五)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者出于外交的需要,不直言其事,说法比较委婉,翻译时要换一种说法。(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山陵崩:指尊贵人物的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六)敬辞、谦辞,要换一种说法。如:足下:您。七、移。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语序如果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一)主谓倒装。如:(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译文: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二)宾语前置。(1)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志同道合呢?B.大王来何操?译文:大王来带着什么(东西)?(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如: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的人没有欺我。B.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译文:没有人肯照顾我。(3)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A.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有什么功效呢?B.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怪你吗?(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A.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B.是以见放。(《屈原列传》)译文:因为这个被放逐。(三)定语后置。如:(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明确:“高”修饰“庙堂”,即“高庙堂”:“远”修饰“江湖”,即“远江湖”。)(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以皆是也。(《石钟山记》)(明确:“铿然有声”为定语,修饰中心语“石”)(四)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如:(1)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明确:“于掌”是“运”的状语)(2)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明确:“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宾短语做“饰”的状语。译文:(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五)调整使动、意动等动宾关系的语序。(1)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我让他活下来了。(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呀。八、补。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如:(1)(蛇)触草木,(草)尽死。(《捕蛇者说》)5\n(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权起更衣,肃追(之(指孙权))于宇下。(《赤壁之战》)(4)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赤壁之站》)(5)蟹六(条)跪而二(只)螯。(《劝学》)九、缩。文言文有时使用繁笔、铺陈、渲染的手法,几个句子表达的是相同意思,要凝缩翻译为一个句子的意思。比如: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译: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十、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译出。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3)臣以为布衣之交尙不可欺,况大国乎?(借代)(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借代)(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用典)一、文言文翻译步骤。1、通读语句,整体理解。2、找得分点,找关键词3、理清句式,调整语序。4、草拟底稿,连词成句。5、誊写到试卷上,不要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力求字迹工整清晰。二、文言文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