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指要 5页

  • 104.0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要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要  能否正确断句,是衡量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故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省市高考时加强了断句题的考查,且多以给指定句子划斜线断句的题型出现。如何备考呢?下面介绍些断句方法,希望能起到指导作用。  一、览全局,通大意  断句题不要急于下笔,先要通读题中所给文段,根据上下语境,搞懂该文段表达的大致意思和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及思路层次,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出几个关键的难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此时还要注意句首、句末的虚词,凭语气将确有把握的地方从宏观上先粗略断开来,再一步步切分细一点。例如:  ?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讲学之要也  在不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的情况下,几乎无从下手。可试着先通览全局,揣摩其大意是说――张?的言论是: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这是张?论学的要领。于是,就可以这样断句了:  ?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讲学之要也  二、标名词,析结构5\n  初读断句文段,随时标出其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一般是文句要陈述的对象,常作主语和宾语,观察其前后紧跟着的动词或形容词,搞清是主谓结构、还是动宾结构,即可断一下,这是断句题最基本的做法。例如:“(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中。迷惑点是“胡人”一词该怎么断,推前及后发现,“胡”是跟着“亡而入”构成动宾结构,而“人”是和“吊”构成主谓结构,所以应断句为: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当陈述对象转换时,往往表示另起一层意思了,此时也该断开这两层不同意思。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句子先说“湖阳公主”,再转而说“帝”,所以中间断开;第二处划“/”理由:同一主语“帝”的先后言行之间要断开,“微观其意”是“与共论朝臣”之后的又一行为,这类题要警惕前后句有主语省略的情况。  注意:涉及古人的衣食住行礼等方面的专有名词,如表示人物年龄、称谓(字号、谥号)、职官、地名、器物名、朝代纪年等方面的,断句时应合在一起别拆开。这需要考生能将课本上出现过的古代文化常识熟记于心。  三、看虚词,定前后  1.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夫、若夫、且(夫)、至若、盖、唯(惟)、斯、今、凡”以及“何、胡、安、曷、奚、盍、孰、孰与、奈何”等词,常居于句头有领起作用,前面可断句。同时,要注意这一发语词究竟统管到下文哪里,以便再断句。  2.有些放在句首的关联词,如“5\n虽、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而况、至于、于是、岂、是以”等词前面一般要断开。  3.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叹词(“嗟夫、嗟乎、呜呼”)以及谦敬副词(“窃、请、谨、敢”)等,或前或后都可断句。  4.句末词气词:“也、乎、矣、焉、耳、与(欤)、邪(耶)、哉、夫、兮、而已”等词后面可断句。但是,“乎”作介词(有“于”的意思)时,“也”表句中停顿时,其后都不能断句。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其它虚词:如“以、于、为”作介词、“则、而”作连词时,往往居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注意特例:①“而”表转折意味且后面接一个又长又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一下;②“之”作音节助词时,“之”字后要断一下。如:“久之,州署止存东厅一所,门亦废,塞入书院之门。”③“为、乃、即、则”等领起判断意味的词,要在判断意味完了的地方断一下。  四、察对话,知论题  遇“曰、云、言”等表示说话的词语,后面一般都要断句。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对话双方(说话人做主语常省略)以及所说内容。注意:“谓”在表示说话时译为“对……说”,所以后面一定要先加宾语,然后再加所说的内容,因此断句应断在宾语(听话人)后面,如“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云……’”  五、辨句式,明局部5\n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熟记相应标志语可有效辅助断句。例如:①…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者”(表句中停顿)和“也”的后面分别要断一下。②宾语前置句:“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唯……是……”(唯余马首是瞻)。③被动句式:为……所……,见……于……,受……于……④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⑤其它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足以、何以、至于、于是、然则”等复音虚词。  注意以上这些固定结构,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不要将其拆散。  例: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这里有判断句“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被动句“以节俭力行重于齐”。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此句中的“不……乎”这一句式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六、凭修辞,断一串  顶真、对偶、排比、反复、对比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断句时可以参照利用。  例如:①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群英会蒋干中计》)②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5\n  当然,以上所说方法不要孤立运用,而应该多管齐下综合考虑,才能断准句。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