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第1课时)髙三(2)部孟凡河2016-9-7一、考题回放下面是2016年髙考全国卷1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大家先试着做一下,感受一下高考文言文的文章特点和题目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冷硃有<声盗类窜俾境革<户不用尝有俄賽女橐中勢梦爷诘庫分耷痕吾境不我庫今从者之息sdu耳索之果终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參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n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二、考点阐释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上的第二大题,包括四个小题,共19分。高考文言文的内容有一个相同点,所选的都是史书里的人物传记,内容大多是记叙为官经历中几件彪炳史册的事迹。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全国卷在文言文一块分配的分数和设计的题型相对固定,没有变化。第1小题考査文言文断句,分值3分;第2小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分值3分;第3小题考査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分值3分;第4小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求翻译两个句子,分值一共10分。三、应试策略(一)学好文言文有且只有一个方法做好文言文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读懂文章,只要把文章读懂了,所有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而能够读懂文章,最关键的又在于文言词汇的积累,可以说,谁记忆的文言词汇量\n大,谁就稳操胜券。为了积累文言词汇,我们最好的方法是背诵高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既积累了文言词语,同时又记住了古文名句,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我们要在平时做好个人背诵计划,确保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全都熟读成诵。高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共有28篇:《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寡人之于国也》、《陈情表》、《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六国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二)怎样阅读文章高考文言文都是二十四史里的人物传记,大多人物经历复杂,事迹繁多琐碎,我们读起来往往会有一种头绪纷乱、内容驳杂的感觉,不能迅速清晰地把握文意。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边阅读边对每一个事件标记序号,文章读完了,文章共记叙了几件事情随之也就历历在目,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了然于胸,做题时就可以快速地确定应该回读、思索的区间。如2016年全国1卷高考题,本篇文言文共记叙了曾公亮的10件事,具体如下: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①(任职会稽县时为民兴修水利)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②(任职郑州时审理盗窃案)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③(任职京城时和首相韩琦的交往)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④(争议密州民田盗银案)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⑤(禁止契丹在界河捕鱼运盐)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⑥(质问辽国使者事件)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⑦(晚年为官经历)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⑧(曾公亮性格优点与缺点)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⑨(曾公亮和王安石的交往)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n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⑩(曾公亮受到苏轼和世人讥评)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四、课堂练习运用标记序号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文后题目。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颖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兔,人户保安。迂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輒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题目】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n文言文阅读(第1课时)教师版一、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冷碑底輯声逢座窜垮璋聋來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阎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攀•攀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攉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屮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很有声名,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W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屮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没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屮原常发生争端。【答案】A【解析】“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说法错误,应该是与当今某\n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大致相同。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朴I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m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答案】C【解析】“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答案】(1)(国君)赐予的宴席不前往参加,这是不敬重国君的旨令。君主有疾病,可是(如果)一定要让(他)亲自前来,对待这种做法安心吗?(2)苏轼曾经严正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吋弊,世人讥讽曾公亮(只想)保持禄位和稳固受宠幸(的待遇)。【文言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屮进士甲科,主管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罝斗门,将湖水池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分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j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芥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罝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W:,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I上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齊公亮质H使者说:“(国君)赐予的宴席不前往参加,这是不敬重国君的旨令。君主有疾病,可是(如果)一定要让(他)亲自前來,对待这种做法安心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囬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n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Y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來报答他。苏轼曾经严正地贵备曾公亮不能纠正时弊,世人讥讽曾公亮(只想)保持禄位和稳固受宠幸(的待遇)。二、考点阐释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上的第二大题,包括四个小题,共19分。高考文言文的内容有一个相同点,所选的都是史书里的人物传记,内容大多是记叙为官经历屮几件彪炳史册的事迹。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全国卷在文言文一块分配的分数和没计的题型相对固定,没有变化。第1小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分值3分;第2小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分值3分;第3小题考查对文章整体A容的理解,分值3分;第4小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求翻译两个句子,分值一共10分。三、应试策略(一)学好文言文有且只有一个方法做好文言文试题,关键在于能够读懂文章,只要把文章读懂了,所有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而能够读懂文章,最关键的又在于文言词汇的积累,可以说,谁记忆的文言词汇量大,谁就稳操胜券。力了积累文言词汇,我们最好的方法是背诵高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既积累了文言词语,同时又记住了古文名句,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我们要在平时做好个人背诵计划,确保商考要求背诵的篇目全都熟读成诵。岛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共有28篇:《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寡人之于国也》、《陈情表》、《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六M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二)怎样阅读文章高考文言文都是二十四史里的人物传记,大多人物经历复杂,事迹繁多琐碎,我们读起來往往会有一种头绪纷乱、内容驳杂的感觉,不能迅速清晰地把握文意。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边阅读边对每一个事件标记序号,文章读完了,文章共记叙了儿件事情随之也就历历在目,文章的基本内界也就了然于胸,做题时就可以快速地确定应该回读、思索的区间。如2016年企国1卷高考题,本篇文言文共记叙了曾公亮的10件事,具体如下: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①(任职会稽fl•吋为W兴修水利)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②(任职郑州时审理盗窃案)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③(任职京城时和首相韩琦的交往)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④(争议密州田盗银案)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⑤(禁N:契乃•在界河捕色运盐)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⑥(质问辽国使者事件)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⑦(晚年为官经历)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⑧(曾公亮性格优点与缺点〉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n⑨(曾公亮和王安石的交往)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⑩(曾公亮受到苏轼和世人讥评)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四、课堂练习运用标记序号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文后题目。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債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颖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兔,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輒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题目】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琼向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岀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答案:D(本篇文言文共记叙了苏琼的七件事:①答曹芝问,②审盗牛案,③豪假苏威,④智对道研,⑤梁上悬瓜,⑥为民贷粟,⑦废止淮禁。D项不符原文,“冒着获罪的危险”本属第⑥件事,这里却把它嫁接到了第⑦件事上,混淆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