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诵读三要诀湖南黄钢 1.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这类字的读音可以借助课本注解或查阅工具书,然后根据字的形、义加深记忆。比如“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中的“彘”应读“zhì”:“夫子哂之”中的“哂”应读“shěn”而不读“xī”:“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中的“鄞”应读“yín”而不读“qín”。这类字尤其要注意不能望文生“音”,也不能蒙混过关,一定要查字典,弄清真实读音。 2.注意文言文的通假异读现象。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种以上的读音。文言文的异读主要有三种: ①破音异读。即改变一个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如《勾践灭吴》中“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的“衣”,应读作“yì”,意思是“穿”,由名词变成了动词。又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王”就改变了原来的音“wáng”而读作“wàng”,其词性也由名词变成动词,意思是“为王,做王”。 ②\n古音异读。有些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姓氏、器物名等的读音具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的“逢”就不读“féng”而读作“páng”;《勾践灭吴》中“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中的“句”就读作“gōu”,不能读“jù”,因为“句”是古代浙江的一座山名。 ③通假异读。字词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朗读时应该读本字的音,而不读通假字的音。如《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中的“政”与“征”相通,所以应读作“zhēng”而不读作“zhèng”。 诵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虽然教材中的文句都已经加了标点,但仍需注意句子内部的停顿,不能读破句。 1.区别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却是一个复音词,且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朗读时应分开读,而不能合起来读,否则就混淆了古今词义。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诵读时的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因为这个“地方”是两个单音词,意思是“土地方圆、地方纵横”,如果连读就将它与现在的意思混淆了。 2.辨清长句的语意和内部结构。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较长,句\n意层次多,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诵读时一定要注意停顿和语意、语音结构保持一致。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此句就有两层意思:一是赵太后替燕后做长远打算,二是期望燕后的子孙能一代代相继做王。所以它的正确停顿是: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3.\n抓住句首的文言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放在句首起到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诵读时必须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意的准确理解。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是“如果没有”的意思,统领了后面的内容,所以必须停顿,而连读的话,“微”字的统领作用就没有了。 读文言文时一定要放声朗读,不宜压低声音轻读或默读。响亮而又富有表情的诵读不仅可以判断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得当,还有助于体会句子的语气,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首先要弄清句式特点,准确把握语调,然后正确处理语句的抑扬顿挫和读音的轻重缓急。什么时候用升调,什么时候用降调;什么时候音调高,什么时候音调低;什么地方该轻读,什么地方该重读,都要结合课文的内容仔细体会,认真处理,做到朗读既高低起伏、富有变化,又和谐优美、浑然一体。 比如《勾践灭吴》中的“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朗读该句时就要抓住疑问句的特点,句末用升调,要读出文中埋怨、叹惋的语气。 又如《烛之武退秦师》第二段读“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时,就要结合该句是感叹句这一特点,读出烛之武心中因年轻时不得重用的委屈和埋怨的语气。 总之,朗读文言文时一定要前后连贯,一气呵成,不要随意停顿,应该给人一种完美流畅的感觉。做到这一点,主要靠平时多朗读,在充分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富有表情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