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默写 保温 讲评 35页

  • 97.0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 默写 保温 讲评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保温(一)黄甘陆吉传①(宋)苏轼黄甘、陆吉者,楚之二高士也,黄隐于泥山,陆隐于萧山。楚王闻其名,遣使召之。陆吉先至,赐爵左庶长,封洞庭君,尊宠在群臣右。久之,黄甘始来,拜温尹平阳侯,班视令尹。吉起隐士,与甘齐名。入朝久,尊贵用事。一旦甘位居上,吉心衔之,群臣皆疑之。会秦遣苏、钟离意使楚,楚召宴章华台。群臣皆与甘坐上坐。吉咈然②谓之曰:“请与子论事。”甘曰:“唯唯。”吉曰:“齐、楚约西击秦,吾引兵逾关,身犯霜露,与枳棘最下者同甘苦,率家奴千人,战季洲之上。拓地至汉南而归。子功孰与?”甘曰:“不如也。”曰:“神农氏之有天下也,吾剥肤剖肝,怡颜下气,以固蒂之术献上,上喜之,命注记官陶弘景状其方略,以付国史,出为九江守,宣上德泽,命童儿亦怀之。子才孰与?”甘曰:“不如也。”吉曰:“是二者皆出吾下,而位吾上,何也?”甘徐应之曰:“君何见之晚也。每岁太守劝驾乘传,入金门,上玉堂,与虞荔、申梠、梅福、枣嵩之徒列侍上前,使数子者口呿③35\n舌缩,不复上齿牙间。当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吉默然良久,曰:“属之于子矣。”甘曰:“此吾之所以居子之上也。”于是群臣皆服。岁终,吉以疾免。更封甘子为穰侯,吉之子为下邳侯。穰侯遂废不显,下邳以美汤药,官至陈州治中。太史公曰:田文论相吴起说,相如回车廉颇屈,侄欲弊衣尹姬悔。甘吉亦然。传曰:“女无好丑,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此之谓也。虽美恶之相辽,嗜好之不齐,亦焉可胜道哉!【注】①本篇系寓言。②咈(fú)然:不悦貌。“咈”,通“怫”。③呿(qū):(口)张开。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旦甘位居上,吉心衔之        怀恨B.身犯霜露,与枳棘最下者同甘苦     冒着C.吾剥肤剖肝,怡颜下气          和颜悦色D.命注记官陶弘景状其方略        大概的形状方法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黄隐于泥山在35\n不拘于时,学于余被B.吉起隐士,与甘齐名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交往,和…友好C.君何见之晚也怎么为什么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多么D.是二者皆出吾下,而位吾上但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但是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封洞庭君,尊宠在群臣右。理解:封为洞庭君,尊敬、宠爱他的程度在群臣之上。B.下邳以美汤药,官至陈州治中。理解:下邳侯凭借汤药制得好,官位升至陈州治中。C.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现”理解:士人无论有才没才,一旦入了朝廷,就会看到嫉妒的场面。就会显现出嫉妒。D.虽美恶之相辽,嗜好之不齐,亦焉可胜道哉!理解:虽然美和恶相差很远,嗜好有所不同,又怎么可以说尽呢!35\n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陆吉认为自己劳苦功高,所以地位也理应高于黄甘,但听过黄甘的解释后,承认了他的功劳。B.黄甘作为“侍卫之臣”,服侍宫内,让君王勤政,阻止小人得势,默默奉献,可谓“不懈于内”。C.文章引用太史公的话,把田文、蔺相如、陆吉的做法和吴起、廉颇、黄甘的做法对比来写,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为官之道的思考。田文、蔺相如、黄甘——被嫉妒的吴起、廉颇、陆吉——嫉妒的D.本文以寓言的手法,通过黄甘和陆吉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人际交往的现状,阐明了人不要争功邀宠,不要枉生嫉妒的道理。①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5\n④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⑤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兮生烟。③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回首向来萧瑟处⑤唯见江心秋月白⑥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译文】黄甘、陆吉是楚国两位贤士,黄甘隐居在泥山,陆吉隐居在萧山。楚王听说了他们的名声,派遣使者召请他们。陆吉先到,楚王赐爵左庶长,并封为洞庭君,尊敬、宠爱他的程度在群臣之上。过了很久,黄甘才来,楚王就任命他为温尹平阳侯,颁布命令任命他做了令尹。陆吉的出身为隐士,与黄甘齐名,进入朝廷做官已经很久,并且得到重视及任用。有一天,黄甘的官职位居陆吉之上,陆吉心有不平,而群臣都对此感到疑惑。恰逢秦国派苏轸、钟离意出使楚国,楚国在章华台设宴。群臣和黄甘皆坐上位。陆吉生气地对他说:“35\n请允许我和你谈谈这件事。”黄甘说:“可以。”陆吉说:“齐国和楚国相约西击秦国,我率领士兵闯关隘,冒霜露,与他们同甘共苦,率领家奴千人战于季洲。开拓疆土,到汉南才回来。你的功劳与我相比怎么样?”黄甘说:“我不如你。”陆吉又说:“神农氏拥有天下,我剥肤剖肝,和颜悦色,把固蒂之术献给君王,君王十分开心,命令注记官陶弘景描述固蒂的方法,把它放入国史,并派我出任九江太守,宣布君王的德政恩泽,让儿童也感怀在心。你的才能和我相比怎么样呢?”黄甘说:“我不如你。”陆吉问:“既然你这两样都比不上我,但你的职位比我还高,为什么?”黄甘慢慢地回答说:“你怎么这么晚才明白?每年劝君王乘车马,入金门,上玉堂,与虞荔、申梠、梅福、枣嵩等人分列侍奉在君王面前,使许多人张口缩舌,无话可说。在此时,功劳是属于你还是属于我呢?”陆吉沉默许久,说:“属于你啊。”黄甘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位居你之上的原因。”于是众臣都服了他。年尾,陆吉因为生病而被免官,改封黄甘的儿子为穰侯,陆吉的儿子为下邳侯。穰侯不久就被废了,而下邳侯凭借汤药制得好,官位升至陈州治中。太史公说:田文论相,使吴起心悦诚服;蔺相如引车避匿,使廉颇感服;尹姬悔恨自己对待侄儿的方法。而今黄甘与陆吉也是类似的状况。传曰:“女人本来看不出她们的善恶,可是一旦进了宫,就会因为争宠而引起嫉妒心。士人本来没有贤与不贤的差别,可是一旦入了朝廷,就会因比较而产生嫉妒。”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虽然美和恶相差很远,嗜好有所不同,又怎么可以说尽呢!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保温(二)梓人①传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35\n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35\n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规矩:测量圆、方的量具。B.委群材,会众工委:聚积。C.盈尺而曲尽其制制:制造,建造。结构式样。D.而能知体要者欤体要:(事物)要领,关键。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介词,“在”劳力者役于人介词,“被”B.则其姓字也代词,“他的”彼其智者欤副词,“大概”C.物莫近乎此也介词,“于”35\n大哉相乎语气词,“啊”D.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连词,表顺承。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连词,表顺承。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舍我,众莫能就一宇。如果不用我,大家就没有人能住进一间房屋。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C.彼为天下者,本于人。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D.犹梓人自名其功。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第一段:梓人自述能指挥建造大厦;作者却发现他竟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B.35\n第二段:通过描述梓人指挥修建官署的情形,引出作者大骇,知其术之高超。C.后三段: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天子和宰相学习。D.全篇主要运用类比的写法,叙议结合,卒章显志,表现作者在政治上的见识。①迷花倚石忽已暝栗深林兮惊层巅。②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③其孰能讥之乎?④楼船夜雪瓜洲渡⑤相逢何必曾相识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35\n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保温(三)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于是使人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35\n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矣。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夫黄雀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矣。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①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矣。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②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35\n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③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注释]①子发:楚国大夫。②黾塞:地名,在河南信阳。③执珪:楚国的一种爵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绝:截断,截取B.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招:箭靶,目标C.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陵:巍峨,高大动词,攀登,登上D.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填:充塞,布满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庄辛去之赵,留五月动词,前往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代词,这些,复指“鄢、郢、巫、上蔡、陈”。B.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介词,凭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C.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连词,和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介词,和、跟D.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表顺承,就35\n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表转折,却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则)楚国必亡矣B.于是(襄王)使人征庄辛于赵C.(然)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D.(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子发))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庄辛直言楚襄王淫逸侈靡,宠幸奸佞,不顾国政,楚国将面临巨大的灾难,楚襄王竟责骂庄辛老糊涂,并将庄辛流放到赵国。庄辛是自己要求去赵国,并非被流放B.本文引譬设喻,由蜻蛉、黄雀遭遇杀身之祸说到蔡灵侯,步步紧逼,最后指出襄王的危险处境,襄王十分惊骇,于是重用庄辛。35\nC.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几乎都由对话完成,并主要运用对话的方式,塑造了庄辛这一机智果敢、有胆有识、从容善辩的策士形象。D.本文具有浓厚的论辩色彩,运用相同形式的比喻,由小到大,由远及近,由浅入深,说明安而忘危必致祸患的道理,寓意深刻。⑴令初下,,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⑵,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⑶,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⑷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⑸,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⑹曲终收拨当心画,。《琵琶行》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跟随着鄢陵君和寿陵君,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下去郢都一定会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庄辛说:“35\n臣的确是看到了楚国如此下去的必然后果。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楚国一定会因此灭亡的。请君王准许我到赵国避难,留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只在赵国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不得不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侯,楚襄王派人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庄辛来到城阳,楚襄王对他说:“我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该怎么办呢?”庄辛回答说:“我听说过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才放出猎狗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我听说当年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仍不免灭亡。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百里吗?“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起头来喝甘美的露水,自认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完全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蜻蜓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遭遇也许是小事,黄雀其实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白米,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些公子王孙正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高高的天空射击,以黄雀的脖子为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饭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黄雀的遭遇也许是小事情,蔡灵侯的事其实也是如此。他曾往南边到高陂游玩,往北边登上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乘一辆车,驰骋在高蔡集市上,根本不把国家放在心上。却不知道楚国大夫子发正在接受灵王的进攻命令,蔡灵侯将要被红色的绳索捆缚着,去跪见楚灵王。蔡灵侯的事情也许是小事,君王您的事其实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口里吃着各封邑奉送来的粮食,车上载着四方进贡的金银,和这些人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和天下的事情放在心上。君王您却万万没有料到,穰侯魏冉正奉秦王的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夏侯他们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地区。”楚襄王听完庄辛这番话,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执珪的爵位授给庄辛,并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就帮助楚襄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注释]①揜:读yǎn。②嬖:读bì。③穰:读ránɡ。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保温(四)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35\n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①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②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不耻其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35\n,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注】①信:伸张。②衡秦:与秦“连衡”。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保守:保卫,守住B.不耻其身在缧绁之中缧绁:累赘,牵累指牢狱C.颜色不变,辞气不悖颜色:表情,神态D.天下震动,诸侯惊骇惊骇:惊慌,害怕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鲁仲连乃为书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   35\nB.今楚魏交退于齐现在今王与百姓同乐假如C.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况且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将  D.所杀虏于齐甚众用在动词前表示名词性词组。臣所过屠者朱亥用在动词前表示名词性词组。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聊城人或谗之(于)燕,燕将惧诛B.(公)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C.三战之所亡(曹子)一朝而复之D.已有隙,恐(鲁仲连)诛(己)(燕王)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写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B.鲁仲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35\nC.鲁仲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D.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燕将是因为读信后感到进退两难、走投无路才决定自杀的。⑴,渐车帷裳。(《诗经·卫风·氓》)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劝学》)⑶,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⑸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⑹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关汉卿《窦娥冤》35\n燕国的将领攻下了聊城,聊城有的人(到)燕国说燕将的坏话,燕将害怕被杀,于是据守聊城,不敢回(燕国)。齐国的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卒死亡很多而聊城攻不下来。鲁仲连于是写了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中,给了燕将。信中说:“我听说:聪明的人,不会违背时机而放弃利益;勇敢的士人,不会贪生怕死而埋没名声;忠诚的大臣,不会把自己放在前面而把君主放在后面。现在您只顾一时的忿怒,不考虑燕王失去臣子,是不忠诚的;身死而失掉聊城,而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敢的;功败名亡,后世不能称许您,是不明智的。现在(是抉择)死生荣辱、贵贱尊卑(的时刻),这样的时刻不再来,希望您审慎考虑而不要与世俗同见。“况且(现在)楚国攻打齐国的南阳,魏国攻打(齐国的)平陆,秦人出兵,魏国不敢向东方(进军);(齐)与秦连横的形势已形成,楚国的形势危急;再说那齐国一定要在聊城决一胜负。现在楚魏的军队相继从齐国撤退,而燕国的援兵不来,(您)与聊城共同据守这个烂摊子一年(之久),那么我预见您是不能成功的。为您考虑,不如保全车甲而回报燕国。对上辅佐君主来控制群臣,对下教养百姓并资助游说之士,矫正国事更正弊俗,功名(就)可以确立了。(若)没有(这个)意思,(不)也(可以)抛弃燕国、不顾世人(的议论),向东投奔齐国吗?(在那里)划地分封,(您的)富足可以和陶、卫一样,世代称王,和齐国长久共存,(这)也是一种考虑。这两种考虑,(既可以)显扬名声,(又可以)获得丰厚的财富,希望您认真考虑并审慎处置一种。“况且我听说,以无伤大体的行为为法则的人不能成就光荣的名声,憎恨小羞辱的人不能建立大功业。从前管夷吾不以身受囚禁为耻而以天下没治理好为耻,不以不为公子纠死为耻而以声威不能在诸侯中伸张为耻,因此(他虽身)有三种过失行为而能(辅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名扬天下而光照邻国。曹刿在会盟的场所之上凭一把利剑抵住桓公的心脏,表情不变,言辞声调不乱,(结果)三次征战所失的土地一时就收复了,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势施加到吴国、越国。像这两个人,不是不能成就小的气节,(而是)认为死了(之后),(就)不能建立功名,是不明智的。所以(他们)抛弃怨忿,建立一生的荣名。因此(他们的)功业可以跟三王媲美流芳,(他们的)名声可与天地共存。希望您选择其中一种去做。”燕将看了鲁仲连的信,哭了三天,迟疑不能自作决定。想回燕国,已有了隔阂,害怕(燕王)杀掉(自己);想投降齐国,(因为)在齐国所杀害和俘虏的人太多,害怕投降后被侮辱。(他)长叹说:“与其别人来杀我,不如自杀。”于是就自杀了。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保温(五)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①。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35\n六年春,秦缪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②,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③。”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九月壬戌,秦缪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④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惠公更令梁由靡御,虢射为右,迓秦缪公。缪公壮士冒败晋军,晋军败,遂失秦缪公,反获晋公以归。秦将以祀上帝。晋君姊为缪公夫人,衰绖⑤涕泣。公曰:“得晋侯将以为乐,今乃如此。且吾闻箕子见唐叔之初封,曰‘其后必当大矣’,晋庸可灭乎!”乃与晋侯盟王城而许之归。十一月,归晋侯。晋侯至国,诛庆郑,修政教。谋曰:“重耳⑦在外,诸侯多利内之。”欲使人杀重耳于狄。重耳闻之,如齐。(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注释]①倍其地约:指晋本答应给秦土地,后违背诺言。②晋卜御右:御,驾车的人;右,车上警卫的人。③郑不孙:孙通“逊”,恭顺。④騺(zhì):马重陷在泥里。⑤衰绖:穿着丧服。⑥重耳:晋惠公的哥哥,众人普遍认为其欲与惠公争夺王位。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5\nA.秦饥,请籴于晋。籴:买进粮食。B.秦师深矣,奈何?深:实力强大。深入国境C.更令梁由靡御,虢射为右,迓秦缪公。迓:迎战。D.缪公壮士冒败晋军。冒:奋力冲击。7.选出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介词,“凭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动词,“认为”B.乃欲因其饥伐之介词,“趁着(机会)”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介词,“趁着(机会)”C.得晋侯将以为乐,今乃如此副词,“竟然”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动词,“是”D.且吾闻箕子见唐叔之初封助词,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提宾标志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其可逆天乎?35\n理解: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B.秦内君,君倍其赂。理解:秦国让您回到了晋国,您却违背给秦国土地的约定。C.秦将以祀上帝。理解:秦国将要把(晋惠公)杀了祭祀先帝D.晋庸可灭乎!理解:晋侯庸碌,应该灭掉他!晋国怎么能灭亡呢!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面对秦的饥荒,晋出现了救助、不讨伐秦和不救助、讨伐秦两种声音,惠公听取了错误的声音。面对秦的饥荒,晋庆郑说惠公只强调应该救助秦饥的事,未涉及讨伐问题。B.庆郑离开惠公是因两次劝导惠公而不纳,韩原之战又不受惠公重用。这为惠公杀他提供了依据。C.韩原之战晋军败,国君被俘,缪公将杀惠公以祭先帝,夫人改变了他的主意,最终将晋侯放归。D.缪公修秦晋之好,不仅救晋饥,而且放归惠公;惠公归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35\n①群臣吏民,,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③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④,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⑤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五年(公元前646),秦发生饥荒,请求从晋国买进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庆郑说:“(君王)凭借秦国力量得以即位,后来(我们又)违背给秦国土地的约定。晋国发生饥荒,秦国把粮食卖给了我们,今天,秦国饥荒,请求买进晋国的粮食,(我们)卖给他们,有什么疑问呢?还要商量!”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粮食给了我们。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就应该去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反而派军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攻打晋国。六年(前645)的春天,秦缪公率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深入到我国境内,该怎么办呢?”庆郑说:“秦国让您回到了晋国,您却违背给秦国土地的约定;晋国闹饥荒时,秦国立即运来援救的粮食,秦国闹饥荒,晋国不仅不给予援助,竟然想趁秦国的饥荒攻打人家,(现在)秦军深入国境不也应该吗?”晋国对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进行了占卜,二者都是庆郑吉。惠公说:“庆郑不驯服。”就改让步阳驾车,家仆徒做车上的护卫,进军秦。九月壬戌日,秦缪公、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惠公的马深陷在泥里跑不动了,秦军赶来,惠公十分窘迫,召庆郑驾车。庆郑说:“35\n不照占卜的去做,打败仗不也应该吗?”说完,庆郑就走了。惠公改让梁由靡驾车,虢射担任护卫,迎击秦缪公。缪公的勇武士兵奋力冲击打败了晋军,晋军败退,就让秦缪公跑了,(秦军)反而俘获晋君带回秦国。秦国将要把他杀了祭祀先帝。晋君的姐姐是缪公夫人,(闻讯后,她)身穿丧服哭泣不止。缪公说:“俘获了晋侯应该庆贺高兴啊,如今你竟这样悲痛。况且我听说箕子看到唐叔刚刚被分封时说过‘他的后代一定应当昌盛’,晋怎么能灭亡呢!”于是,(秦缪公)和晋侯在王城结盟,并答应他返回晋国。十一月,(秦缪公)将晋侯送回晋国。晋侯返回晋国,杀了庆郑,重新整顿政治教化。(晋侯)与大臣们商议道:“重耳在外,诸侯大多认为送他返国做晋国国君对自己有利。”于是想派人到狄杀死重耳。重耳听到风声,逃到齐国去了。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保温(六)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①;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徙知陕州。盗聚青灰山久不散,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盗杀其党与自归。徙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②,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计。若谷乃制石版为岸,压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35\n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③,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无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若谷性资端重,在政府,论议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注]①赇:贿赂。②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秫秸、芦苇捆绑而成。③芍陂:què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葺兵营,课民输木葺:修缮B.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程:日程标准、尺寸C.洞庭贼数邀商人船邀:拦截D.每贷死,隶他州贷:宽免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5\nA.少孤,游学于洛下介词“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B.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介词,“趁着”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介词,“凭借”C.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连词表承接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D.使塞堤,盗决乃止副词“才”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副词“才”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遣牙吏持榜招谕之理解:派衙门的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B.自是寇稍息理解:从此以后强盗作乱渐渐平息C.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理解:若谷挑出那些冒占田地的人驱逐他们D.其去,多见思理解:他离去后,许多深谋远虑都显现出来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35\n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滑州任上,黄河堤坝出险,若谷亲临现场指挥,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用石板护岸成功抵御洪水”,非滑州任上事,而是延州任上的事。B.李若谷不惧豪强,他曾调动寿州豪族堵塞决口,打击了他们决堤自保的行为。C.若谷给那些抛下妻子的人规定了期限,过期不回家的,允许他们的妻子改嫁。D.若谷为官调动频繁,政绩突出,最终成为朝廷大员,死后得到朝廷充分肯定。①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③寄蜉蝣于天地,。(苏轼《前赤壁赋》)④元嘉草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⑥,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35\n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年少时父亲过世,他到洛下游学。考中进士,补任长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后来)改任大理寺丞,任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茶叶质量差的,旧时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把这些质量差的茶叶还给百姓,准许转手买卖来补偿所缺数量。(后来)调任陕州知州。强盗啸聚青灰山久久不散,(李若谷)派遣衙门胥吏拿着榜文招抚晓谕盗贼,盗贼杀死同伙自己来归顺。调任潭州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人船只,杀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人),因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每每(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又逃回来,重新以抢劫为业,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施行分裂尸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后来李若谷)做到太常少卿,任滑州知州。黄河侵蚀韩村堤,(李若谷)夜里驱马前往,督促士兵制作大埽,到早晨河堤完好无损。(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岸,用巨大的木头压住,后来虽然河水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家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些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决口,就调动靠近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后来)兼任集贤院学士,做江宁知府。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供给伙食。(后来)改任枢密直学士,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官拜参知政事。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于是)免去(原职)改任资政殿大学士。(最后)以太子少傅职位退休,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为太子太傅,谥号康靖。李若谷本性端直庄重,在政府工作,发表论议常常近于宽容仁厚。管理百姓花费很多心智思虑,和乐平易,仁爱待人。他离去以后,常常被人们怀念。高三语文冲刺——文言文保温(七)张宏勋诗集序刘大櫆天下之达道五①,而其一曰朋友之交。朋友者,所以析疑劝35\n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故为仁者必取友。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谘之于友,一朝而豁如;无友则虽终至于悟,而日月亦已淹矣。凡人之为善,独为之则怠,共为之则精力以相感而生;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呜呼!友道之衰也久矣。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势既去,利既尽则疏;又或相见则相谀,背则从而毁之。此不可以为友也。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②之谈。孔子之所谓群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是则余之忧乎?余谓人不可无友,而友不可以常聚,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如田之有畔。逾时而一晤,晤则出所疑以相质问吾友,所得于未相见之日者有几?其未知而今乃进于知者几何物?其已能而习之,以无至于忘者几何事?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友之道如是而已。余客游京师,寓居京城之外,而震泽张君宏勋寓居城内,相去六七里,每旬日或半月之间,则张君必一出相见。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袖而出之以共赏,宜其业之日益精。久之,其诗日益工,则亦日益富,裒③35\n然成集而问序于余。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于交友之道不能无所感,遂书之以为张君诗集序。(选自《刘大櫆集》)【注释】①《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②放辟淫侈:放纵而不加收敛。③裒(póu):聚集。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析疑劝善劝:勉励B.惟利是骛骛:追求C.无可相切磋之具具:才能D.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正:正确使动用法,使……正确,意即指正,修正。就正:请求指导修正。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而日月亦已淹矣连词,表转折,但逾时而一晤连词,表顺承,就B.友道之衰也久矣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余观今之为友者结构助词,无实义。C.背则从而毁之连词,就。35\n平居则各键其门连词,就。D.袖而出之以共赏连词,表目的,来;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介词,拿。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谘之于友,(则)一朝而豁如B.凡人之为善,(若)独为之则怠C.余客游京师,寓居(于)京城之外D.相见(余)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张君)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朋友的作用就在于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所以人必交友,且要常聚以相互交流和促进。原文第三段有“而友不可以常聚”。B.交友之道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人们趋势逐利,酒食嬉戏,群居而言不及义,这令作者十分忧心。C.作者提倡的交友之道,主要指朋友间有做得好的就相互表彰,有做得不好的就相互批评指正。35\nD.作者应张君之请,又愧于自己无作品与之交流,更感叹当时友道衰落的现象,于是写下此序。①三岁为妇,。,靡有朝矣。②,援玉枹兮击鸣鼓。,严杀尽兮弃原野。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⑤,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⑥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天下达道有五,而其中之一就是朋友之交。朋友,是用来解析疑惑劝勉向善,相互切磋学习来提升道德修养的。所以为仁者必定要选取朋友。一处道理没弄明白,读书十年之久都不能贯通,向朋友咨询,(也许)一下子就能豁然明了;如果没有朋友,即使最终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可时间已耽搁很久了。大凡人们做好的事情,独自做就会懈怠,大家共同做就会相互激发精力充沛。将要做邪恶的事情时,然而(由于)害怕朋友知道,或许就犹豫不决而中途停止。唉!交友之道衰落很久了。(人们大都)忙碌追逐,趋炎附势,惟利是图。一旦大势已去,利益已尽,就疏远了;有的人相见时相互吹捧,背地里就诋毁对方。这样的人都不可以作为朋友。35\n我观察如今相互交友的,平白无故相聚一堂,饮酒吃饭嬉戏作乐,相互谈论一些放纵而不加收敛的言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平时大家在一起谈论问题却不涉及大义,岂不是很难成就事业吗!有的或者放松懈怠,心意颓废,他们与朋友交往,散漫随便稀里糊涂,没有什么可相互切磋学习的才能,这是我所担忧的。我认为一个人不可没有朋友,而朋友不可经常相聚,平常则各关其门,各自专心自己的事务,如同田地有分界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朋友会面一次,会面时就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相互质疑询问:在没见面的日子里我的朋友学习有多少收获?那些曾经不知道而现在却能了解的事物有多少?那些已经会做又反复实习,以不至于忘记的事有多少?(朋友间)有善举则相互表扬,有不好的地方就要相互批评,交友之道(就应)像这样而已。我在京师作客游学,客居在京城外面,而震泽(县)人张宏勋先生居住在京城里面,相距六七里路,每过十天或半月,张先生必定出城与我见面。相见时必定有一幅书法、一卷画、几篇诗,从袖中拿出来与我共同欣赏,(这样一来),合宜他擅长的也越来越擅长,长久这样,他的诗一天比一天精工,也一天比一天丰富。他将诗作汇聚成集,请求我写一篇序。我敬佩张先生每次出城都会以诗文与我相会,又惭愧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向张先生请教,(且)对交友之道又有所感,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张先生诗集的序言。3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