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61-70) 8页

  • 73.0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61-70)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十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听到岩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去看,只见一条大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折断了。(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见一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脚去抓它的头,甩也甩不掉,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额头,皮肉已被撕破了。【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昂首想吞食蜘蛛,(它着势往上)而高低略微差一点。久了,蛇将要走。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蛇有昂首等它。蜘蛛便回守它的网中。象这样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乘其不备,奋身迅速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狂跳颠摔,而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去。【注释】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ū):吸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⑴闻崖上有声甚厉(⑴听到)⑵渐近临之(⑵从上往下看)⑶久之,蛇竟死(⑶终于)⑷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⑷曾经)⑸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⑸离开)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分)⑴之①反侧倾跌之状①的②蛇复昂首待之②它,指蜘蛛⑵以①以刺刀攫其首①用②以首俯地②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⑴然审视殊无所见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⑵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六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8\n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设宴招待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乙】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其实味不同其/实味/不同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①吏二缚一人诣王(①捆绑)②晏子避席对曰(②座位)③齐人固善盗乎(③偷)④叶徒相似(④白白地(仅仅、徒然、只))⑤晏子入见,立有间(⑤一会儿)⑤逸而知人之劳(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译文: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答: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4分)答: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六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8\n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三国志 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曾祖父龚,祖父畅,都作过汉朝的三公。父谦,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用他连姻,叫他的两个儿子见王谦,让王谦选择,但王谦不同意。)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他就认为他非同寻常。当时蔡邕以高才硕学而著名,在朝廷中地位很高,经常车马填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还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跑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之后,年纪既小,身材又矮,一座皆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的书籍文章,要全部送给他。”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不看就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就是如此之强。他特别精通计算。他著的算术著作,能简明扼要地说清其中的道理。善于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无有可改动的。当时人们常以为他预先就构思好了。然而假若让他重新深思熟虑,也不能再写得好一些。[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g)记:记忆力强。⑥属(zhǚ)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1.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时邕才学显著。时/邕/才学显著(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2.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①奇:①看重(以……为奇)②一:②全(满)③识:③记3.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2分)3.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2分,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4.强记默知;善算;善属文  (2分,答出一个给0.5分,两个给1分,三个给2分)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5.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说出前后两句的原因,若只说出其中一句的,给1分)6.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的合理答案,均给分。) 六十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8\n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道路本来是平坦的,但陷入空想,抓住某点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到这个瞎子可以省悟了吧!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有盲手道涸溪道:取道,过(或走)。②视此省哉省:醒悟,反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译: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④这则寓言它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已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 六十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选自《孙子今译》)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2分,一点1分)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2分,意对即可。) 六十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热情款待。张咏将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麽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取书读之,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1)闻准入相(听说、听到)(2)咏适自成都罢还(恰好)(3)准莫谕其意(明白)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8\n此张公谓我矣。这是张公(在)说我呀。评分标准:词语准确,句式恰当得2分;词语或句式有一项不恰当得1分。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2分)3.(2分)示例: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品质。  评分标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答出两个以上要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六十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注释]①神:灵性。②厮:相互。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1.(2分)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评分标准:每画对一处得1分,共2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不足为外人道也。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2.(2分)C  评分标准:选择无误得2分,选错或多选不给分。3.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译文: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4.略六十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王著教帝学书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8\n在宋太宗统治的朝代,有位王著,这个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深得羲之书法的精髓,被选为侍书翰林。在太宗临朝听政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王著常常认为不够尽善尽美。于是太宗更加用心的去临习,然后哪作品去让王著品评,他还是象往常一样说不够好。有人询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王著说:“太宗写的字已经很好了,不过如果马上说写得好,恐怕皇帝不再用心写了”。后来,太宗的书法笔墨精绝,超越古人,世人都认为有王珠劝勉的功劳。(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2分)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太宗益刻意临学2.更加;精益求精。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又以问著,对如初。译文:(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六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题。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⑤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⑥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为天子今,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董宣当洛阳县令的时候,湖阳公主的管家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在了公主家中,所以衙役抓他不得。等到公主要出行的时候,他上了车。董宣在夏门亭等他们,于是拦车并把吗扣了下来。拿刀划着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错,呵斥那人下车,于是把他杀了。公主于是回到皇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大发雷霆,召见董宣,想杀他。董宣叩头说:“我请求说完这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皇恩浩荡,却放纵奴才杀良民,将怎么使天下的人信服?我不需要,请让我自杀。”于是用头去撞门框,血流满面。皇帝让小太监抓住他。让他叩头谢罪,董宣不服从命令,于是被强迫叩头,董宣两手撑住地,终究不肯低头。公主说:“。藏逃亡和犯了死罪的人,衙役不敢上门抓人。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严不能作用于一个小小的县令吗?”皇帝笑者说:“天子和百姓不同。”于是医治他,他强项令的名号也传开去了。并得到赏赐的三十万钱,董宣把它都分发给了各个衙役。自此以后打击豪强,没有不使他们害怕的。(《后汉书·董宣传》)注: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诅。下文又称“主”。②苍头:奴仆。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④帝:即汉光武帝。  ⑤黄门:指太监。⑥文叔:刘秀的字。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纵奴杀人 纵:放纵。  B.使宣叩头谢主 谢:感谢。B(谢:道歉。)C.强使顿之  顿:指磕头。 D.宣悉以班诸吏 班:分发。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因匿主家 (2)驻车叩马 因格杀之   宣叩头曰8\nA.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叩”字也相同。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叩”字相同。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叩”字不同。D.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叩”字也不同。2.C(两个“因”是“于是”;第一个“叩”通“扣”,是“拉住”之义;第二个“叩”是“磕头”。)3.下列语句翻译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藏亡匿死 (2)强项令出A.(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B.(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坚强不低头的县令出来C.(1)藏匿逃跑犯死罪的人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D.(1)躲藏逃跑几乎至死  (2)这是他的强项命令他出来3.A(亡:逃跑。强项:坚强不低头。)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董宣在湖阳公主出行时,查堵列举公主过失并打死了杀人犯,公主告诉皇帝,皇帝大怒,欲棰杀董宣。B.面临被棰杀,董宣没有畏惧,借允许说话之机,阐明应严明法律才能治国之理。C.董宣的一番话使皇帝醒悟,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的自杀之举更是使皇帝感动,而释放董宣并赐钱给他。D.湖阳公主对皇帝所说的话,是要皇帝想想她的恩德,而为她出气,不能放过董宣。4.D(公主说的话是激怒皇帝制服这个小县令。)七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惟一女远适他乡B.老者暴卒惟吾德馨士卒亡者过半C.乃俱归D.仍牢守故宅吾谁与归彼竭我盈,故克之。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8\n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3.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