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言文检测 3页

  • 59.00 KB
  • 2022-08-24 发布

教师文言文检测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业一:文言文复习检测:出师表诸葛亮(三国)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1、夙夜忧叹2、恐付托不效3、深入不毛4、攘除奸凶5、庶竭驽钝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至于斟酌损益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10、以彰其咎11、察纳雅言12、以谘诹善道13、临表涕零二、翻译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5、夙夜忧叹,恐托付效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7、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的事。10、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好道理,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三、原文填空:1、文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2、从文中找出出师北伐战略目标的句子:,,,。四、内容理解1、作者在结尾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结合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诸葛亮“涕零”的原因。(3分)诸葛亮因为想到了先帝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临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还有怕不能完成先帝遗愿的焦虑,对后主刘禅的担忧,百感交集而“涕零”。(共3分。共4个要点,写出1点给1分,写出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2、选文中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___和“3\n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3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评分:共3分。前两空,一空1分。后一空,感恩、表忠缺一点扣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行拂乱其所为人恒过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二、解释下列通假字的意思曾益其所不能衡于虑入则无法家拂士三、翻译下列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至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死亡。四、理解文章内容:1、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开头列举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但是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作用:引出文中所要论述的话题,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2、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3、作者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有怎样的条件?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又需要有哪些条件?人才造就需经受苦难的磨练;国家长盛不衰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4、课文第三段从正反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论述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是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5、读选文第二段请用原文回答问题: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去磨练,磨练的好处是,。答案略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3\n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贤者能勿丧耳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二、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胜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难我不躲避。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干这种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贤者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人能够使它不丧失罢了。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你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会接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又有什么用呢?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是也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四、内容理解: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                                                                              参考答案:三层。理由:第一层提出“舍生取义的”的观点;第二层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阐释观点;第三层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2、“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写出选文的观点,并简要分析观点提出的方法。观点:                                     方法:                                                                            参考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作业二:默写下列古诗关雎蒹葭  《凉州词》唐王之涣《塞下曲》唐卢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北宋苏轼《饮酒》晋陶渊明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