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公开课) 5页

  • 47.0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公开课)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语句翻译一、导入:高考对古诗文能力的要求为理解B,其中包括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一。就是指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并且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重新表达。复习回顾:以前我们讲过,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几个原则:信、达、雅,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3.“雅”,则要求译文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不作要求)经过上一轮的复习,我们的同学基本上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但是在最近考试当中还是发现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大家出现的这些问题来做讨论。二、自我诊断。1.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①。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三国志》)[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2分)译:天下没有谁不怨恨(或:天下没有谁不斜着眼睛看),但没有首先发难的。(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3分)译: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并)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3分)译:救济(他们的)急事,接济(他们)缺少的东西,信用和道义被称颂。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10分)董槐,字庭植。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嘉熙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槐言事无所隐,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遂薨。(《宋书·邓寇列传》注:洊jiàn,再度。(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3分)译: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4分)5\n译: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3分)译: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三、情况分析:1、忽略语境,不能直译2、字词、句式没有落实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10分)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①曾子衣敝衣以耕。(2分)译: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4分)译: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4分)译: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南史·列传第五十九》)(1)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3分)译:派人召唤沈炯,将要把书记的职位(负责文书的工作)委任给他,沈炯以有病来推辞。(2)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3分)译:陈武帝曾经赞许沈炯,(说他)应居辅佐大臣的职位,军队、国家的大事,(应该)多多参预筹划(谋划)。(3)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3分)译:陈文帝也很看重他的才干,想使他受到宠幸,使他显贵。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5\n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战国策·燕一》)[注释]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3分)译:我自己没有一点功劳,但您到郊外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显赫。(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3分)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讲信用,在大王面前伤害我。五、归纳总结文言翻译注意事项。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强化“译准关键词语”和“译出文言句式”两个意识;注意古今词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现象;注意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注意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1)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都按原文保留不译。[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换――替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今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例]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翻译为“阐明”。“大”翻译为“重大意义”。“重”翻译为“重要作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筑”翻译为“修筑”。“守”翻译为“把守”。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系”翻译为“捆绑”。“组”翻译为“绳索”。“首”翻译为“头颅”。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改换为“蟋蟀”,“岁”改换为“年”。(3)补――补充。译文需要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5\n(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本,(草本)尽死。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作用),偏义复词中起陪衬作用的词,翻译时应删除。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夫”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偏义复词,其中“息”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5)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例]豫州今欲何至?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和骨头”。(6)贯――贯通。对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进行推测,将运用修辞、典故的地方灵活贯通地翻译。[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翻译为“做官的人”。5\n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用典故,翻译为“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