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5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2013届各地高三月考文言文专题集训(一)(杭高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共19分)墨妙亭记(宋)苏轼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选自私刻《古文观止》)[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登:登上,到达。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D.使者旁午旁午:交错频繁。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寡求而不争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富有余者C.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将相率亡去D.皆争出谷以佐官余以事至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D.“物必归于尽”一句,画龙点睛,是全文的主旨。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n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3分)(2)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二)(第一次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匹夫犹敦然诺敦:敦厚、淳厚B.上亦为霁威霁:止、收敛C.运祚修短祚:福分D.不若守令之迭居也迭:交替、轮换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尽以封国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文宣怒,召而责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D.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n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4分)(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3分)(三)(慈溪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8分)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一:都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C.予窃悲其人 悲:悲痛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以为圣贤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C.而散亡磨灭 惑而不从师 D.亦因以自警焉 不如因而厚遇之\n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四)(东阳南马高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n(《后汉书•董宣传》)16.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宣考岑考:拷问B.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苍头:奴仆C.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俯:下跪D.宣悉以班诸吏班:分赐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而以奴骖乘至丹以荆卿为计B.乃悉收系剧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因格杀之因击沛公于坐D.幸思自安之宜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宣不畏豪强,执法如山,在担任北海相时,他杀死公孙丹父子,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B.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不仅得了钱悉数分发给部属,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也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C.董宣虽然嫉恶如仇,但并不是一味诛杀。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2)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五)(岱山县大衢中学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7分)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n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21.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B.委质而臣事襄子质:作人质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责备D.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掩:遮掩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刺襄子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何乃残身苦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名既成矣既无伯叔,终鲜兄弟D.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2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豫让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用尽一切手段。D.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赵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2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2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2分)\n②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六)(富阳场口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30题。(19分)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n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七)(杭高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1-35题。(共19分)叶限①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钩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②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③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注:①选自唐代段成式(约803-863)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上》。②赪chēng,红色。③郁栖,粪壤。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令樵险汲深汲:汲水B.忽有人被发粗衣被:同“披”C.所须第祈之第:只管D.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货:进贡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投于后池中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因击沛公于坐C.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D.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洋洋乎与造物者游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nA.这则故事在情节发展上有两条线索,其中,前半部分的线索是鱼,后半部分的线索是鞋。B.鱼在故事中既是叶限的精神寄托也体现了叶限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的优秀品格。C.陀汗王找不到金履的主人,只好把金履扔在路旁,到各家各户搜查穿类似鞋子的人。D.叶限的金履小巧玲珑,轻如羽毛,即使是陀汗王身边脚最小的人穿上去也还是差一寸。3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3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3分)(2)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4分)(八)(建人高复第一次教学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40题。(19分)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名,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戒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而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之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n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选自《古代文论名篇详注》,有删节)〔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岁谙声识韵谙:熟悉,熟记B.见皆谓之工工:巧妙,精巧C.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复:实现D.达官无半面之旧旧:过去的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及其所之既倦B.不相与者,号为沽名求人可使报秦者C.上以广宸聪挟飞仙以遨游D.未老而齿发早衰白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自幼聪慧,十五六岁就立志苦学,后因勤学苦读而未老先衰。B.白居易既专注于科举考试,也酷爱写诗,他写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常常受到朋友的称赞。C.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得罪了权贵豪强,但是妻子儿女依然理解、支持他。D.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了诗歌的社会功效和现实意义。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4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4分)(2)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3分)(九)(西湖高级中学8月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45题。(19分)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n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潘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宝库。4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晏:平静B.亚信之,拷掠竟罪掠:掠夺C.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遗:赠送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寝:搁置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何以伐为B.藩与权德舆在中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吾尝跂而望矣D.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技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家贫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不赞同,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4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3分)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n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45、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2)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十)(杭州外国语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50题。(19分)《看竹图》记(清)朱彝尊宁都魏叔子①与予定交江都,时岁在辛亥。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②为画《烟雨归耕图》。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记。 予性癖好竹。甲申后③,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④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叔子居易堂读书且二十年,天下无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论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注释:①魏叔子:魏禧,字叔子,江西宁都人。名模清初著名散文家。②戴苍:清代画家。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③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明亡。④易堂:魏禧的书斋名。46.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俾予作记俾:使,让。B.乃艺苇以代竹艺:种植C.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适:恰好D.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干:竹竿47.下列加点词语,选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则末乃直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乃艺苇以代竹于是乘其厉声以呵C.其后客游大同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D.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nA.这是一幅画的题记。作者酷爱竹子,文章选取了几件事,写对竹的喜爱,也写了与魏叔子的友情和共同爱好。B.作者他讲学念书的地方,本来没有什么竹子,自他种上了竹子后,规模不断壮大,以至于满山遍野都是竹子。C.作者从竹图联想到种竹,又从种竹联想到文章和做人之道。可谓意味深远。D.文章最后一句是作者直言不讳地向魏叔子提出忠告:“叔子你这样有才学的人也要不断学习,不要只依靠已有的学识。”4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3分)(2)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4分)50.用“/”号给划虚线的句子句读。(3分)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十一)(湖州三县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55题。(19分)西湖七月半[明]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选自《说库》本《陶庵梦忆》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优傒优良B.竹肉相发歌喉\nC.茶铛旋煮不久D.轿夫擎燎火炬5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五类看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C.簇拥而去鲤趋而过庭D.笑啼杂之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5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54.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5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4分)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3分)(十二)(考试院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60题。(19分)江阴邑令战死(明)李诩六月廿三日,邑父母钱公晚出擒倭,被杀,从公者二十余人皆死。公先御之于石撞,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有团长吴兑死之,公祭以文曰:“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呜呼,予以千人拒贼之来,千人走而予独后,汝以百人追贼之往,百人免而汝独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伤,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劝一惩,风纪攸系,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颔之。尚飨。”是文既书于轴,因无暇发,留于前库中。公从兵宪①王公从古命,方率邑兵援靖江,不虞侵城之至也,得报,亟驰接战,身罹数刃,马跃陷泽中,不幸死。贼且持公首悬于营,募谍者得之,始克完殓。夫公之死,非仓卒遘也,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应支俸,己独不支,曰:“民伤如此,何以俸为?”潜以印印其里衣,已预计郊原之莫辨矣。呜呼伤哉!始闻倭信时,各乡民拥入城者几万计,王公将不纳,钱公独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于难。王与任公②同入城,万民齐声呼曰:“惟苏州任兵爷救得小民,王兵爷在此,我等无靠。”哭声震天,余所亲见,诚哉莫作乱离人也。识者曰:“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为计,钱公岂遽及此哉!”钱公名錞\n,号鹤洲,湖广显陵卫官籍,嘉靖庚戌科进士,中时年二十六,战死时才三十一岁耳。【注】①兵宪:领兵的长官。②任公:苏州领兵副帅任环。5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予心而颔之颔:点头。B.不虞侵城之至也虞:忧虑。C.身罹数刃罹:遭受。D.乃平日所素植也植:这里指埋下。5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鹤洲主人悯吴团长之死也而吊之吾尝终日而思矣B.汝其有知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C.夫公之死予犹记周公之被逮D.以保民为计至通州,几以不纳死5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介绍钱錞在抗倭斗争中的典型事迹及其死难经过与原因,刻画了一个果敢顽强、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B.钱錞不顾主将王从古反对,毅然挺身担责,接纳数万乡民入城,使他们免于倭患,体现了他爱民如子的情怀。C.作者以倒叙手法开头,引发悬念,选取钱錞的祭文、“识者曰”等材料来组织篇章,使文章详略得当,文势起伏。D.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抗倭英雄钱錞的钦佩之情,但结尾纯客观地交代其名号、籍贯、履历、年龄等,与此前描写显示的情感不一致。5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慨赴之卒陷不测6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不知前之走而免者与夫闻风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伤如此,何以俸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白云高级中学第三次段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65题。(19分)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n,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改动)6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而反葬应山 反:返回。 B.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C.葬于安陆蔽山之阳阳:山南。 D.乃表其墓 表:表彰。6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家焉斯天下之民至焉B.尝以事之信阳乃夜驰之沛公军C.因不复仕进不如因而厚遇之D.其二子教以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C.连舜宾曾于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6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6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译文: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译文: (十四)(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6—70题。(19分)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仪封城北旧有堤,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溃,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总督张鹏翮行河,疏荐堪理河务。四十二年,授山东济宁道。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上命分道治赈,伯行赈汶上、阳穀二县,发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布政使责其专擅,即论劾,伯行曰:“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乃得寝。四十五年,上南巡,赐“布泽安流”榜。寻迁江苏按察使。四十六年,复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闻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n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上见伯行曰:“朕久识汝,朕自举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擢福建巡抚,赐“廉惠宣猷”榜。伯行疏请免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荒赋。福建米贵,请发帑五万巿湖广、江西、广东米平粜。建鳌峰书院,置学舍,出所藏书,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毁其偶像,改祠为义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贫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贫不能赎,官为出之。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①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于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氏贪生,佛者畏死,烈士徇名,皆利也。”在官所引,皆学问醇正,志操洁清,初不令知。平日齮龁②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曰:“已荷保全,敢以私废公乎?”(节选自《清史稿•张伯行传》)【注释】①会题:联名上疏。②齮龁(yǐhē):本指啃咬,这里指因意见不合而忌恨。6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值:适逢B.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与:赞许C.擢福建巡抚擢:提拔D.俗多尼,鬻贫家女鬻:卖6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焉用亡郑以陪邻B.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其皆出于此乎C.故学莫先于主敬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置学舍,出所藏书几为巡徼所陵迫死6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皇帝称赞他是最难得的清官,他勤于供职,在官时所举荐的都是学问醇正、志向操守清廉的人。B.张伯行担任山东济宁道时,发放仓谷,赈济灾民,而布政使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他,为此张伯行睡不好觉。C.张伯行破除地方陋习,重视教化。福建百姓祭祀瘟神,他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偶像,改祠堂为义塾,祭祀朱熹。D.张伯行重视教育,他建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的藏书,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丛书,用来教育学生。6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不应。\n7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4分)(2)平日齮龁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3分)(十五)(联谊学校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75题。(19分)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王安石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7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出而过焉过:探望B.不以私吾后私:私爱,偏爱。C.余特戏曰特:特意,故意D.而士之行可一乡行:品行7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愿记以示后之人士大夫之族B.视其居枵然其后用兵C.学博而才敏吾尝终日而思矣D.以彼之材以资政殿大学士行\n7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7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7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十六)(万里国际学校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6—80题。(22分)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注】①递:驿站。 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 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7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报告。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俟:依靠。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失:丢失。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休息。7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n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7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7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8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七)(衢州一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84题,共18分。自 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余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8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遗善为闾里传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n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8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人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衢州一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5-88小题,共18分。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8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n 8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出为川东道 结为婚姻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澍毅然以身任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8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九)(衢州一中第一次月考)完成文言断句题22—23题,共6分。 8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选自《答苏武书》)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选自《东莱左传博议》)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选自《孟子对滕文公》)9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选自《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二十)(绍兴一中回头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95题。(16分)诸葛孔明陈亮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n,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9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伺:窥探C.仲达出兵拒之拒:抵御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9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爽籁发而清风生B.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孔明移军且至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不觉其言之发也是社稷之臣也9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B.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C.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9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9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译文:(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n译文:(二十一)(绍兴一中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6—100题。(15分)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居士集》)9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一:都B.固亦生且死于其间且:将要C.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9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其所以为圣贤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不知东方之既白C.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亦因以自警焉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98.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n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99.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10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3分)译文:(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3分)译文:(二十二)(十校联合体期初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示季子懋修书明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选自《张文忠公全集》)10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nA.好矜己而自足矜:夸耀B.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C.平生苦志励行苦:为……所苦D.惑之甚矣惑:糊涂10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所谓之楚而北行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乃才可为而不为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吾家以诗书发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10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10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3分)(2)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4分)(二十三)(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6—109题。(11分)读李翱文欧阳修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n10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中庸》之义疏尔疏:说明,注释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隽:通“俊”,才智出众的人C.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怪:责怪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10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作可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推是心,使光荣而饱/某所,而母立于兹C.视予心之不然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可叹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0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写《读李翱文》,实际上是借李翱文表达自己的忧时之心,由李翱所处的时代联系到北宋当时的现状。B.所谓读李翱文,主要是读李翱的《幽怀赋》,先写对李翱《复性书》《与韩侍郎荐贤书》的看法是为了铺垫。C.文中将李翱与韩愈加以比较,主要目的是为了批评韩愈没有忧国忧民之心,作者的这一观点有失偏颇。D.文末作者愤慨地说“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10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2分)(2)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3分)(二十四)(“温州八校”期初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114题。(19分)唐河店妪传[宋]王禹偁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音miǎo,末端),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n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胃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1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兵兴以来,始防捍之兴:发动B.绠短,不能及也及:比得上C.又月给微薄给:给养D.宜其不乐为也宜:当然1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夫列子御风而行B.不过上谷者久之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悉为上军所取君为我呼入D.复赐以坚甲健马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前半是传记,后半为议论,议论因传记而发,传记为议论提供事实例证,充分表达了作者“多用边兵”的观点。B.本文叙述老妪机智杀敌的故事,展现边民同仇敌忾的场景,充分表现边民忠勇精神,目的是反衬边将的懦弱畏敌。C.文章思路清晰严谨,以老妪之勇推及边民之勇,继而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得出文章结论。D.文中毫不隐讳地批评“有位者”,把矛头直接指向朝廷,语锋犀利,斩钉截铁,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忠心。1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1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4分)(2)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3分)\n参考答案1.A(登:五谷成熟)2.A(A并列B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C大都带着,随着D连词介词)3.C(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命”的观点)4.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5.①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②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6.A(敦:重视。)7.B(A.用来,连词(或:用,介词)/因为,连词。B.不译,均为顺承连词;C.什么,代词/为什么,副词;D.替,介词/成为,动词)8.A(“居功自傲”为无中生有的信息。)9.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为条例/定等级以闻。10.(1)魏徵相貌平平(或:不超过普通人),但是很有胆量谋略,善于回转皇帝的主意,常常触犯皇帝脸色苦苦谏诤(或:竭力上谏)。(2)如果分封诸王建诸侯国,则卿大夫们都依靠俸禄生活,必然导致大量征赋(来供给他们)。11.C【悲叹(为……而悲)】 12.C【C而:却。A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B于:到/比;D因:因此/趁机】13.C14.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评分说明:共6处须断,错1处扣1分,3分扣完为止。】15.(1)像颜渊这样的人,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罢了,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好像愚笨的人。【“若”字1分,“而已”1分,语句通顺1分。】(2)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的思想,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此文赠送给你。【“摧”字1分,“于”字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16.C(俯,低头)17.A(A.均为介词,用;B于是/才;C于是,就/趁机;D助词/代词,他)18.A(董宣杀死公孙丹父子,是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19.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20.(1)特使向光武帝如实禀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GkStK.Com](2)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21.B(质:归顺称臣,此处指事奉赵襄子)22.A(A项: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表转折;表承接。C项:已经;既……终,类同于“既……又”,表并列的连词。D项:表判断,“就是”的意思;表承接,就)23.C(“不考虑手段”\n理解错误,比如豫让对他朋友就说,假装亲近赵襄子,借机杀他会更有机会。豫让就表示这是不忠的行为,坚决反对)24.(3分)(断错一处扣1分,“//”属于可断可不断之处,断了不扣分)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25.(7分)①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赴死,女子为欣赏自己的人打扮。(“说”,“容”各一分,句子通顺1分)②然而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以自己的行为使后世对待自己的君主怀有二心的人臣感到羞愧。(“所以”,“以愧”中的“以”,“愧”的使动用法各占1分,句子通顺1分)26.B27.A28.C29.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30.(7分)(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31.D,货:卖32.B趁机33.C34.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35.(1)于是骗叶限说:你不觉得累了吗?我为你做了新的衣服。“于是就把她的旧衣服换了下来。(2),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36.D(旧:老交情,形容词作名词。)37.A(所:和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性短语。B者:指代人、物、事、时间、地点等,此可译为“……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以:介词,用/表修饰关系,相当于“而”,或不译;D而:表转折关系,可是/表因果关系,因而。)38.C(原文说“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即妻子儿女兄弟也认为“我”不对。)39.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3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40.(1)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真正诗人的境地。(4分,注意“或、如、足下、工、窥、域”的解释)(2)开始我是由于文章获取了名声,末了又由于文章获罪,也是应该的。(3分,注意“于、宜”的解释)41.B(拷打)42.C(连词,表修饰。A动词,做/语气词,表反问;B介词,和,同/动词,结交,亲附;D代词,这/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与前面两个“其”共同翻译成“是……还是……”)43.D(“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义,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n44.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共3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45.(1)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么会不富足?(“诚使”译为“假使”给1分,“贵”意动用法给1分,“务”译为“致力于”给1分,“孰与不足”译为“怎么会不富足”给1分。)(2)纵然不赞同(或“不认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别”译为“另外”给1分,“岂”译为“难道或怎能”给1分,“涂”译为“涂改”给1分。)46、D(冲)47、D(只是)48、B(张冠李戴。不是作者居所,而是魏叔子的居所。)49、(1)崇祯十七年后,为逃避兵乱归隐田舍,(1分)一共迁移十次之多,(1分。凡、徙各占0.5分)每次都必定选择有竹子的地方居住。(1分)(2)竹子勃发生长(翻成“蓬勃地生长”也可),奋勇突进而无所畏惧。像那些豪杰之士,不染泥污而卓然立于众人之上(或:从泥淖中拔地而起,超出众人之上)。50、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51、A(优:优伶,戏曲演员。)(3分)52、C(A.介词,第一个“按照,根据”,第二个“来,用来”,表示目的的连词;B.第一个代词“他”,代第五类人,第二个句中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C.第一、二个连词,表修饰关系。D.第一个代词;第二个解释为“的”或不译,助词。)(3分)53、B(错在“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一则作者生活在明晚清初,入清以后,写这样一篇追忆明末杭州风习的小品,勾画一幅人情世态,是怀有国破家亡的感伤的;二则亦表现了作者超然于市俗的散淡之趣。)(3分)54、此时月如镜新/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55、译文:①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注意“逃嚣”“而”“作意”“之”的翻译)②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注意“怖”“列”的翻译及倒装句式)56.B57.C58.D59.(3分)钱公之决于死/亦王公有以激之/当日因倭势大悍/王公不欲出战/仅侥幸城中/钱公愤然跃马/慷概赴之/卒陷不测对两处给1分。误断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60.(7分)(1)(4分)不知道那些以前逃跑而未死的人与那些听到风声就逃避的人,是不是羞愧万分呢?译出“走而免”、“闻风而避”、“愧死”各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句通顺给1分。(2)(3分)百姓困顿成这样,(我)凭什么领取薪俸呢?译出“伤”给1分,译出“何以……为”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n61.D(表:树碑刻文)62.B(均为动词,“到……去”。A.兼词,于此/句末语助词;C.连词,因此/介词,趁机;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人”)63.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64.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注:此处可断可不断)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65.(1)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2)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岁饥”“粜”各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66.B(被举荐)67.A(连词,来。B.其:前一个,代词,他,他的;后一个,副词,表猜测,大概;C.于:前一个,介词,比;后一个,对;D.所:前一个,“所”与“藏”组成所字结构;后一个“为……所”表示被动。)68.B(“张伯行睡不好觉”理解错误,文中“乃得寝”意思是,经过张伯行的辩解,“布政使只好停止弹劾事”。“寝”,息,止。)69.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不应。70.(1)皇上有旨救灾,(1分)不能说是独断专行。(1分)皇上如此重视民间疾苦,(1分)应该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以人命为重?(1分)(2)平时对于意见不合的人,也仍与他们共事(1分),开诚布公,同心协力,(1分)没有一点怨恨。(1分)71.B(动词,私有,作为个人所有。)72.D(D项“以”均为介词,凭借;A项“之”,助词,的/代词,这些;B项“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项“而”,表并列/表修饰)73.B(写艰苦境遇不是“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74.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每2处1分,共3分)75.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丐”“卒”各1分,整句意思1分)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被”“材”各1分,反问句式1分,整句意思1分)76、A77.C(A项“则”都是连词,表承接,译为“就”;B项“于”都是介词,译为“在”;C项第一个“其”是代词,译为“那,那些”,第二个“其”是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D项两个“者”都译为“……的”。)78.B(刘晏预先奏请朝廷,而非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奏请朝廷。)79.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80.(1)常拿优厚的报酬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设置驿站远近相望,来打探并报告各地的物价。(2)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或者用粮食交换其他各种货物供给官府使用。81【答案】C 【解析】“劫”在此解释为劫持,显然是错误的,运用代入法即可选出来,这里应该是“抢夺、强取”,如《荆轲刺秦王》“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82.【答案】D\n 【解析】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可译为“它们”。 83.【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答案】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解析】得分点“行”“森然”,“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 (2)【答案】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呢! 【解析】得分点“足”“无故”(古今异义)“与”“妄”。 (3)【答案】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得分点是“若”“交”“损”“益”,一否定判断一肯定判断句。85.【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86.【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87.【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8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89、B90、答案: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共3分,断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91.【解析】选A。A项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敌”应为“相当、匹敌”,解释为“敌人”语义不通。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把各项的解释带入文句中,看语意是否通顺,翻译有无阻碍。B、C、D三项的解释放入文句中理解上没有困难。92.【解析】选C。“且”:副词,将。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之”,前一个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一个是代词,代“不王者”。D项“也”: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n93.选B。B项“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与原文的意思相左,原文“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表达的正是李靖对孔明兵制的赞叹和佩服,B项“书生”偷换了对象。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有一定的难度。9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95.(1)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了。96.B(且:连词,并且,和)97.B(A.……的原因∕用来……的;B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表转折,但是∕表顺承,然后;D介词,用∕介词,由,通过98.C99.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100.(1)颜回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其”1分,“待”1分,“言”1分)(2)我想挫减他的锐气,勉励他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他。(“摧”1分,“于”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100.C【解析】苦:磨练102.D【解析】A项中前一个是“到”的意思,后一个是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是“竟然”的意思,后一个是“才”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是“凭借”的意思,后一个表结果。D项中两个个均是“大概”的意思103.D【解析】D选项中的自小就自狂自大,要注意理解“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104.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05.①又想到你会记住(惩戒)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意”、“惩”、“矩矱”为得分点)②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凭时间消磨(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还是好好想想吧!(“区区”、“磨”、“工”、“其”、两句要求句意通顺)106.C(怪应为以……为怪)107.A(A均为句末语气词,B并列关系/你的,C取独/定后D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108.C(比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李翱的忧国忧民之心)109.(1)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地这样说;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注意“穷时”的翻译)(2)啊!假使当时的人们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朝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注意“易”的翻译)110.B(及:到,至)\n111.D(A.表承接/表修饰;B.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珠宝;C.与前面的“为”连用,表被动/介词,替;D.用,拿)112.B(“目的是反衬边将的懦弱畏敌”的说法不当,目的是论证“多用边兵”的观点)113.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14.(1)(4分)国家防守边塞要地,大量使用边地的士兵,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习惯作战而且不惧怕不懦弱啊。(“备”“多”、“以”“以”各1分,要求整体语句翻译准确通顺,有欠缺酌情扣分)(2)(3分)因此由(通过)一个老妇人的英勇事迹,总体记录边境战事,送给在位当权的人。(“因”、“录”“贻”各1分,要求整体语句翻译准确通顺,有欠缺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