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三、课内巩固(一)申屠嘉罚邓通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日:“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宴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日:“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日:“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查垫丝堡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日:“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日:“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日:“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日:“丞相几杀臣。”(《史记》)【注】①蹶张:用脚踏强弓,使张开。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第往只管B.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估计c.文帝尝宴饮通家宴请D.君释之释放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B、不来,且斩通成以其小,劣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C、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D、至于朝廷之礼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舞幽壑之潜蛟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邑二十四人封地B.门不受私谒私人馈赠c.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武士D.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自若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1)举故吏士二干石从高皇帝者(2)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申屠嘉严肃“朝廷之礼”的一项是()①⑥申屠嘉食邑五百户②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③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④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⑤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屠嘉是一位从普通士兵逐步提拔上来的丞相,他为人廉洁正直,对皇帝的宠臣也一视同仁。B.申屠嘉认为邓通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斩首。C.邓通是皇帝的宠臣。皇帝不仅给他许多赏赐,还曾在他家举行宴会。D.文帝最后派使臣召回邓通,并感谢申屠嘉。说他只想戏弄一下邓通,让申屠嘉把邓通给放了。(二)参代何为汉相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深刻,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窗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富日:“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日:‘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窗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窗二百,日:“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窗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日:“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日:“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日:“善。君休矣!”(《史记》)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喝B.岂少朕与轻视c.从吏幸相国召按之追查D.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通“促”,赶快2.下列旬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遵萧何约束B.吏之言文深刻C.帝富于春秋D.今陛下垂拱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辄饮以醇酒B、乃反取酒张坐饮但以刘日薄西山今其智乃不能及C、间之,欲有所言D、然无言吾告若也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1)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曹参接替萧何做了丞相以后,继续推行萧何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选拔了一批忠厚、老实的人,担任丞相吏,这一做法遭到了卿大夫的抵制。B.曹参为保丞相府太平,常常替下级官吏遮掩错误,为保护在吏。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舍醉酒歌呼的官吏,竟自己饮酒纵歌,以堵住众人的议论。c.曹参为人刚愎,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惠帝对此也非常生气,最后不得不罢免他的相位。D.曹参主张清静无为,整日饮酒纵歌,无所事事,这一做法开始时曾遭到众人的担忧和不满,但最终赢得了惠帝的认同和赞可。6.综观全文,太史公(司马迁)对曹参“不事事”的评价应是()A.褒多于贬B.有褒无贬C.贬多于褒D.褒贬各半(三)卜式为国捐资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弟者数矣。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日:“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日:“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日:“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日:“苟,子何欲?”式日:“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日:“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日:“是固前欲输其家财半助边。”乃赐式外徭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汉书》)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贫者贷之借贷B.使者以闻知道C.故尊显以风百姓同“讽”,劝告D.无以尽赡供给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田畜为事种田畜牧B.式何故见冤蒙受冤屈C.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为国捐躯D.县宫费众,仓府空地方官吏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田宅财物尽与弟B、而弟尽破其产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C、是时富豪皆争匿财 D、故尊显以风百姓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谨拜表以闻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式脱身出——卜式就离开家外出B.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当时汉朝一方派遣数位将领攻打匈奴C.上以语丞相弘——皇帝把这个话告诉给丞相弘D.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河南上报帮助贫民的富人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卜式为国捐资言行和思想的一组是()①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②邑人贫者贷之③有财者宜输之④式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①式辄复分弟者数矣②式又尽复与官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卜式为照顾弱小的弟弟,主动放弃田宅资产,上山牧羊,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畜牧发家致富的道路。B.卜式一心为国,希望拿出一半的家产来资助边防,但却遭到了丞相等人的误解。C.卜式为人忠厚,帮助别人,大到国家,小至个人,不计回报,不计虚名,不为官,不言事。D.卜式的这种捐资为国的行为最终感动了皇帝,被看作是自始至终的长者,百姓学习的榜样。(四)赵广汉精于吏职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责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日:“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日:“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汉书》)1.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性精于吏职精明B.坐语未讫完毕C.此宿卫臣也有经验的D.死无所恨遗憾2.下旬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尤善为钩距归纳总结B.阊里轻侠行动轻捷的侠士C.穷里空舍偏僻的里巷D.铢两之奸巨额贿赂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此宿卫臣也不足为外人道也C、豫为调官,给敛葬具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D、尤善为钩钜,以得事情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下列对文中自“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到结尾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广汉洞察其奸,且威望极高,因此劫持人质的数人释质束手,捕治具服。B.广汉威望极高,且言而有信,因此劫持宿卫臣的盗贼束手认罪,死无所恨。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c.广汉明察秋毫,且威望极高,因此劫持郎官的盗贼束手认罪,死无所恨。D.广汉威望极高,且善待罪犯,因此劫持郎官的数人释质束手,死无所恨。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赵广汉“精于吏职”有关的一组是()①广汉为人强力②尤菩为钩距,以得事情③参伍其贾,以类相推④幸全活郎,甚厚⑤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⑥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一项是()A.赵广汉为人强力,精于吏职,善于侦破复杂案件;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B.赵广汉重视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执法时恩威并施,取悦朝廷,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C.赵广汉勤于政务,重视调查比较,明察下情,执法不苟,善于以情理攻心,可谓精于吏治。D.赵广汉勤劳清廉,除刁民,惩贪官,雷厉风行,执法时晓之以理,提倡儒家仁爱之道。(五)翁归贤将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日:“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日:“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竞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徒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日:“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东海大豪郯①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汉书》)【注】①郯:县名。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执掌B.行县至平阳巡查C.所举应法,得其罪辜罪责D.又不可干以私干预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文章法则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查办事情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C.过辞廷尉于定国拜别D.视事数岁官吏到职处理事务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狱小吏如姬为公子泣B、有文者东,有武者西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自以能不及翁归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甚得誉于朝廷得双石于潭上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翁归清廉从不接受馈赠,市面上许多商人都畏惧他B.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我尹翁归既有文又有武,希望能为我独设一类C.除补卒吏,便从归府——免去他县里卒吏的职位,带他一道回太守府D.不敢见其邑人——不敢让他的同乡人的孩子出来拜见翁归5.下列句子,表明翁归是一名贤将的一项是()①所举应法,得其罪辜②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③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④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⑤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⑥甚得誉于朝廷A.①②④B.①③⑥C.①②⑤D.③⑤⑥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尹翁归,通晓法律,剑术高明,担任市吏,不收受贿赂,凭自己的懔然正气震住在市面斗殴闹事的权贵霍光的家臣和奴仆。B.尹翁归胆大自信,抓住太守田延年来县巡视的机会,不具一格举荐自己,虽遭到一些人的议论,但却赢得了太守田延年的信任,并因此获得了重用。C.尹翁归办案认真负责,每事都能追根究底,弄清来龙去脉,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置,虽得罪了一些人,但也赢得了朝廷和不少官吏的敬重,因此不断得到升迁。D.尹翁归虽然办事公正,为人清廉不贪,但是他好武尚刑,斩杀许仲孙,并抛尸于市,全市震怖,尚不能算是一名贤将。(六)宋弘为国选才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燕②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日:“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日:“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后汉书》)【注】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燕:通“宴”。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能以忠正导主教育,引导B.将令相举以法乎检举C.谭见弘,失其常度气质D.不与席而让之日责备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B.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C.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③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④敢以烦执事.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1)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2)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宋弘正直、关心国家的一组是()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③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④谭见弘,失其常度⑤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⑥帝改容谢,使反服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弘在光武帝登基后即被征召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广受赞誉。B.宋弘拉拢士人,推荐桓谭做议郎的官职,后又因与之不和,上书光武帝罢免了他。C.桓谭做议郎后,弹奏的尽是靡靡之音,败坏正统音乐。D.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宋弘能直言进谏,并敢于提拔正直、忠诚的官员,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七)董宣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诸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日:“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日:“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日:“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日:“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悚。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后汉书》)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置尸舍内,以塞其咎罪过,过失B.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拷问C.大言数主之失列举D.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依次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虑交通海贼勾结B.在狱,晨夜讽诵诵读C.后特征为洛阳令特意征召D.陛下圣德中兴内心高兴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因匿主家,吏不能得②因敕强项令出③宣悉以班诸吏④宣以丹前附王莽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宣坐征诣廷尉——董宣因为(这件事),被传到廷尉那里(受审)B.使宣叩头谢主——让董宣向皇上叩头谢恩C.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因死罪而躲藏、逃亡,官吏不敢上门D.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当初被司徒侯霸征辟,因门第高被举荐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董宣不畏权贵的一组是()①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②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③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④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⑤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⑥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宣为人刚直,蔑视权贵,因为打击豪强,遭到了贬谪。B.皇帝听了董宣拦车杀奴之事后,大怒,想杀董宣,袒护女儿。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C.董宣面对盛怒的皇帝,以死直谏,最终感动了皇帝,赢得了皇帝的赞誉和褒奖。D.文章叙事简明,剪裁得当,尤其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描述具体细节,使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八)张俭亡命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日:“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日:“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②,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闺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后汉书》)【注】①刊章:在诏令上删去告密人的姓名。②差温:比较宽裕。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合法B.俭举劾览及其母罪举报C.明延今日载其半矣分享D.伏重诛者以十数通“服”,屈服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病不起推托有病B.望门投止慌忙逃跑C.笃因缘送俭出塞有缘D.起家拜少府起用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B、钦叹息而去吾尝终日而思矣C、乃倾竭财产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D、赖其存者以百数忽魂悸以魄动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以刺史非其人——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B.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侯览截留了张俭上递的奏章,使他的建议不能上达到皇帝那里C.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没有不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品行的,都不惜破家灭族来保护他D.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于是闭门隐去,不再参与政事5.下列句子,直接表现张俭不畏权贵、坚持自己做人原则的一项是()①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②俭举劾侯览及其母罪③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④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A.①③⑥B.③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张俭为人梗直,不愿接受与职位不相称的人举荐,做官后,敢于向权贵挑战,揭发他们的罪状,因此受到众人的敬重。B.张俭在得罪权贵后,受到追捕,在他出逃在外时,许多人因此受到诛连,他不能及时站出来承担一切,他其实是一个懦夫。C.李笃为了自己个人名声,不惜破家灭族,感动了闻风前来捉拿张俭的县令毛钦,侥幸放走了张俭,其行同样令人敬佩。D.张俭因党事受到追杀,侥幸留下一条命后,变得胆小怕事,不愿出来做官,不敢与心生异志的曹操作斗争,一味破财消灾,令人同情。(九)严光拒仕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缫,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日:“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日:“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聿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日:“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日:“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日:“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日:“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后汉书》)1.下列句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区区欲即诣造到,往B.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屈尊C.何至相迫乎窘迫D.除为谏议大夫授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阿谀顺旨要领绝性命B.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品德高尚C.论道旧故,相对累日讲述道理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特别征召3.下列句申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B、使人因谓光日良久,乃张目纛视因共雇卧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C、迫于典司D、与光武同游学舍于北军南徒侯霸与光素旧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乃令以物色访之——于是派人带着财物美女到处去寻访他B.不可相助为理邪——不能帮助我治理天下吗C.我竟不能下汝邪——我终究不能低声下气地求你吧D.陛下差增于往——陛下的差错比以往略微多了些5.下列句子,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②(帝)备安车玄缥,遣使聘之③车驾幸其馆,光卧不起④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⑤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光武帝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个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藐视。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十)虞诩计安凉州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尝称日:“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邪?”故字诩日升卿。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日:“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每终,服阕①,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日:“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日:“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劬劳②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修日:“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日:“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后汉书》)【注】①阕:停止,终了。②劬劳:劳苦,劳累。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决狱六十年矣案件B.辟太尉李修府征召C.以军役方费,事不相瞻观看D.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合适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存宽恕同情关爱B.残破并、凉摧伤破坏c.先帝开拓土宇开辟扩张D.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功绩辛劳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B、乃会公卿集议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C、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D、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虽然比不上于公,但也差不多啊B.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毁了一件补另一件,还能有一件完好的C.微子之言,其败国事——如果不是你的一番话,几乎坏了国家的大事D.修善其言——李修认为虞诩的话很友善5.下列句子,全部表明虞诩反对放弃凉州理由的一项是()①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②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③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患者,以凉州在后故也④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⑤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⑥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⑤⑥6.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虞诩幼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为了孝顺和奉养祖母,他辞谢了陈国国相想让他做属吏的要求,直到祖母去世后,他才接受太尉李修的征召,被任命为郎中。B.虞诩是一个不畏权势、有胆有谋、敢于主持正义的官员形象,在东汉中期打击宦官势力、惩治不法官吏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C.本文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在汉永初四年,时值羌族叛乱,大将军邓骘主张放弃凉州,而当时地位低下的虞诩则有力地反驳了这种错误主张,使朝廷采取了他的正确意见,确保了凉州的安全。D.这篇选文主要表现了虞诩在平定羌族叛乱时的深谋远虑,以大段言辞展现了他的睿智、远见及顾全大局的气概。三、课堂巩固(一)1.C(设宴)2.B(A,认为。B,将;而且。c,于是,就。D,助词,的)3.B(私下来访)4.(1)推荐原来追随过高皇帝的二千石级的官员。(2)申屠嘉写了一份文书召邓通到丞相府来。5.D(句①,写申屠嘉受朝廷的封赏;句②,写申屠嘉清廉不贪)6.D(谢:致歉。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二)1.A(让……喝,招待)2.B(A,古义,规章制度;今义,使不超出规定的范围。B,深奥。C,古义,年龄;今义,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时期。D,古义,垂衣拱手;今义,不用)3.B(A,用;因为。B,竟,反而。C,音节助词;结构助词。D,你,如果)4.(1)选择郡国官吏中那些质朴而不善于文辞的忠厚老实人,立即把他召来任命为丞相史。(2)陛下看我的才能跟萧何比哪个强。5.D(A,‘‘遭到卿大夫的抵制”错。B,自己“纵酒歌呼”并非为掩盖别人的错误。C,并未罢免的相位)6.B(三)1.B(使…‘:‘知道)2.D(朝廷)3.A(A,给予;和。B,却。C,这。D,表目的)4.B(方,正;数,多次,修饰“使”)5.C(句①,帮助弱者;句②,照顾弟弟;句③,谢绝朝廷的馈赠)6.A(“弱小”错)(四)1.A(精通)2.C(A,反复调查;B,行为不轨之人;D,细微的行贿)3.C(A,就;却。B,判断语气;祈使语气。C,替,给。D,表目的;表并列)4.B5.D(句①,写赵广汉身体健康强壮;句④,写赵广汉救了人质时的心情;句⑥,写赵广汉忠于职守,办事认真)6.c(A,“崇尚人治”错;B,“愚民政策”错;D,“勤劳清廉”、“除贪官”、提倡“仁爱之道”等文中均未涉及)(五)1.D(求取)2.A(法律条文)3.D(A,担任;朝,向。B,的人;的原因。C,认为;凭。D,在,从)4.C(除,授予官职)5.C(句③写勇于举荐自己。句④写定国不敢以子相托。句⑥写朝廷的奖誉)6.D(不能否定翁归的做法)(六)1.A(劝导)2.D(推举进荐;推动工作,使前进)3.D(于是,就;才。表结果的连词;用)4.(1)我推荐你,是因为想要你用道德来辅助国家。(2)家中并无多少家产,凭借清廉的品行著称。5.C(句①,表示其清廉;句④,讲的是桓谭;句⑥,讲的是皇帝) 6.B(宋弘推举桓谭是在光武帝向他询问博学多才的人才时,而宋弘后来也并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进谏光武帝,使光武帝不再重用桓谭的)(七)1.A(灾祸)2.D(由衰落而重新兴盛)3.A(于是,就。把;因为)4.A(B,主,是公主。C,藏亡匿死,是把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藏起来。D,举高第,是被推举到高贵的门第)5.C(句②,斩杀公孙丹族人的原因;句③,一人做事一人当;句④,心中坦荡,无愧色)6.B,(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姐姐)(八)①②④⑥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n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1.D(受到(惩罚))2.B(投奔到人家暂时存身)3.B(A,虽然;即使。B,表修饰。C,于是;表示并列。D,用;表示并列)4.C(其,他的)5.C(句③写张俭受到迫害,句⑤写张俭帮助百姓度过饥荒)6.A(B,不能否定张俭;c,并非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D,同B)(九)1.C(迫,逼迫)2.C(道,即“论”,讲述的意思)3.D(A,于是;才。B,趁便;于是。C,表示被动;在。D,介词,和)4.B(A,物色,形貌。C,下,使……屈就。D,差增,略微胖了一些)5.B(句②,写光武思念严光;句④,写光武与严光关系密切)6.C(对“皇帝权威的藐视”错)(十)1.c(照顾,顾及)2.A(宽容原谅)3.B(A,表示因果关系的结果;表示承接。B,于是,就。C,连词,那么;副词,已经。D,……的原因;用来……的)4.D(善,认为……是对的)5.C(①句,表明反对态度。⑤句,对凉州现状的分析。⑥句,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6.B(本项不是本文所写的内容)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bbs.topsa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