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体阅读(一) 3页

  • 76.5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整体阅读(一)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文言文的整体阅读(一)(语文报•高考版)考纲知识解读《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文。所谓“浅易”,就是命题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能够让学生阅读有兴趣,思考有规律,答题有方法,不出现冷僻、艰深、晦涩的题目,不故意为难学生。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如下的特点:1.选材的多样化。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由原来传统的史传文学材料,转向融叙述、议论、抒情于一体的游记文、随笔或哲理小品、赠序等材料,呈现出选材多元化、体裁多样化的特征。这些贴近生活的选文,凸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与考查的拓展阅读题材、提升阅读境界、积淀阅读素养的精义。2.考点的固定化。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内容逐步固定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题型的灵活化。命题人在试题设计方面较之以往将会更加机动灵活,总是力求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做出一些调整,如进一步减少选择题量,加大文言语句翻译的比重和分值。全国绝大多数试卷的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只有一道翻译题。不过,湖南卷文言文阅读已出现了一道归纳内容要点的主观题,上海卷文言文阅读很早就以主观题考查为主了,这将是改革的方向,应引起大家的重视。高考真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09年高考湖南卷)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余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第3页共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n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关键在于对“季”字的理解,其意义有“季节”、“朝代”、“四季”、“最后的”等,结合文意替代可知“季”在此句中作“最后的”理解。【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为变亦酷矣筑②吾其还也B.①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筑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C.①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筑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①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筑②《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其”,代词,它们;第二个“其”,连词,可译为“还是”。B.第一个“于”介词,可译为“比”;第二个“于”,介词,可译为“对于”。C.两个“以”,均为连词,相当于“而”。D.第一个“者”,代词,“……的人”;第二个“者”,语气语,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答案】C。(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读懂文章,理解句意。C项中“无暇顾及自己”不合文意,理解错误,“失己”的意思是“失去了自我”。【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不涉难,则智不明。译文:②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译文:③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语句的能力。关键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如①中的涉(经历)、则(就)、明(明达),②中的则(却)、妇子(妻子儿女)、仰(靠),③中的而(却)、辞(推辞)、畏(害怕)。【答案】①人不经磨炼,智慧就不明达。②第3页共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n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如今确实妻子女儿依靠我养活,我不为官也办不到。③赏赐给他车辆和马匹还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5)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答:【解析】本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一要了解文中的典故,二要理解文章意思,三要全面分析思考。【答案】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变迁,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第3页共3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