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把握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七年高考试题)一、高考题型:1.(1998年上海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鼠度其无他技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参考答案:老鼠估计他没有别的本领。/所以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庸俗的士人开凿所玷辱。2.(1999年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卒以为将参考答案:终于任命他为将军。3.(2000年春季上海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竟不索其直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参考答案:最终不要她的钱。/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4.(2000年夏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金玉之贱,人民是宝参考答案: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5.(2001年春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人或问之:“何为泣乎?”武节始就,武主又亡。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参考答案: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6.(2001年夏季上海卷) 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何谓得之于心?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参考答案: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7.(2002年春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参考答案: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或:传述。)/不过世上很少有(吴道子)真迹,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迹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见到一二次罢了。/你没有把驾车技术全教给我。8.(2002年夏季全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参考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9.(2002年夏季北京卷)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①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10.(2002年夏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 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译文:参考答案:第一句:然而(或“但是”)我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坚持)实行他的心愿而感到惊奇。第二句:(我)大概将在这里终老(或“死去”),虽然知道他的美德,(但)还能用什么办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11.(2003年春季安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易氏逃死耳,非反也。 ⑵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参考答案:(1)易氏只是为免死而逃跑,并非谋反。(2)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12.(2003年春季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1]驾君车者罪至刖[2]。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3]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注释:[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1)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2)忘其口而念我参考答案:(1)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译为“弥子吃到特别甘甜的桃子”也可以)。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译成“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也可以)。13.(2003年春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⑵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参考答案:(1)县宫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邑宰”“扑”\n、被动句式)。(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辄”“负”)。14.(2003年夏季全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参考答案:(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15.(2003年夏季北京卷)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参考答案: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所规”的翻译可以灵活掌握)16.(2003年夏季上海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参考答案: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17.(2004年春季安徽、北京卷)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参考答案:用大的木料雕刻构造,把它做成轮状,安放在平地上,暗中用水作为动力推动。18.(2004年春季上海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何用姓字为?参考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他。/你赶快离去,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19.2004重庆卷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译文:(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译文:(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译文:(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杞州)。(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20.2004浙江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3)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21.天津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译文:(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译文:(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译文:(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22.全国4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译文:(2)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译文:(1)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食。(2)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23.全国3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译文:(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译文:(1)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2)译文:这些我钱,是圣有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享受他的恩赐。24.全国2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译文: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25.全国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n译文:(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译文:(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寡。16.辽宁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3分)(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3分)(1)于是就颁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刺史一职。(3分)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表示“给予”一类的意思,给1分;“全”译为表示“完整”、“保全”一类的意思,给1分。(2)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的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3分)译出大意给1分;“信著于人”译为“取信于民”或“在百姓中享有信誉(信誉卓著)”等,给1分;“不少诸州”译出比较关系,给1分。27.江苏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译文:(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译文:(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译文:①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②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③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28.湖南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1)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29.湖北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译文:。(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译文:。(3)附元忠立致族灭。译文:。(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30.广东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l)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翻译:(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31.福建卷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1)范氏富,盍已乎?(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⑴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⑵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⑶(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32.北京卷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于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平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33.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n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者而能如是乎(清汪琬《传是楼记》选自《尧峰先生文钞》,有删节)(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1)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2)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3)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4)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5)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二、考生在翻译时要牢记“一原则,三要求”,“一原则”是高考命题的直译原则,“三要求”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不改变意思,“达”要求译文的语句通顺,“雅”要求译文注意文采。第二句是对偶句,我们翻译的时候很少有考生注意“雅”的要求。另外,考生的译文本身就是病句,有错别字,这也是失分的原因。三、方法点拨:名师小灶在《北京娱乐信报》发表下面的文章,我们觉得对考生非常适用。现摘录部分: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为便于同学们记忆,我编了一段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如去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这句话应译为:“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所以考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最后,我们再补充一点,考生翻译完后,一定要检查,主要检查两个方面:一是错别字,二是翻译的句子是否有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