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7页

  • 49.50 KB
  • 2022-08-24 发布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指出下面句中虚词的用法: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5、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8、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9、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10、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2、其李将军之谓乎?1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14、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1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1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1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9、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20、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2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2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4、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5、不如因而厚遇之。26、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2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8、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9、相如因持璧却立。30、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31、蒙故业,因遗策。3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3、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34、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6、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7、失其所与,不知。3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9.庞煖易与耳。 40.骞叔之子与师。  41、吾与点也。42、朝过夕改,君子与之。4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46、其室则迩,其人甚远。47、及诸河,则在舟中矣。48、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49、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5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1、之二虫又何知。5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54、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55、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6、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57、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58、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5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60、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61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62、子产而死,谁其嗣之?6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6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6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66、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67、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68、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69、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70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71、若属皆且为所虏。72、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73、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74、某所,而母立于兹。7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77、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7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7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80、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8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8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8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8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85、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8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8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8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89、盘盘焉,囷囷焉9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9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9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3、居亡何。9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吾也。9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9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9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98、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99、顷之\n,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10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翻译下文: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二、通假字1、芳菲菲其弥章。2、佛印绝类弥勒……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默而识之,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0、昂首观之,项为之强。1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1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13、同舍生皆被绮绣。14、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5、乡为身死而不受。16、乡是者如不藏,背是者如不亡,自古及今未之有也。17、欲信大义于天下。1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9、失其所与,不知。20、余从狄君,以田渭滨。田通畋65、技盖至此乎?21、遽契其舟。2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23、、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5、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26、将军禽操,宜在今日。27、既陈而击之。28、此所谓藉寇兵而賷盗粮者也。29弟子趣之。30、五万兵难卒合。31、胡瞻尔庭有县兮?32、泽居而苦水者,买庸而诀窦。33、矢溺皆闭其中。36、夫子矢之曰“余所否者天亡之。37天子为动改容而式车。38、孟子去齐,允虞涂问之。39、圣人非与熙也,寡人反取病也。40、巡阳许诺。41、其右其为伯哉。42、博闻疆识。43、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表示单独的范围副词独:只,只是,只有,只要,单,仅仅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作疑问语气词如:独不闻坎井之蛙乎?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籍独不愧于心乎?特但:(只、只是)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此特一力士之事耳。: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但坐观罗敷。惟、仅:(只)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徒、直(只,仅仅):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王如用余,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度不准而轻发,徒靡弹药。(白白)舍车而徒(空)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特)五百里哉!直不百步耳,是也走也。高帝曰:公罢,吾直戏耳。“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第:(只,仅仅)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表全部的范围副词(全、都):皆、尽、咸、举、悉、具、毕、备、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全民皆兵。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举国上下。举欣欣然有喜色。具告所以。礼毕而归之。不可胜数。求全责备。凡、大凡、率、大率:先主诣亮,凡三往。凡投三弟子。占小善者率以录。饮食大率鼠之余也。词尾然、尔乎、如。形容词、拟声词、动词、副词的词尾,……地,…\n的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表高度的程度副词(最,极、很,非常):雅极、至、绝、殊、良、颇、甚、逼、大……老臣近者殊不欲食。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卓王孙曰“女至不才吾不忍杀,不分一钱也。立侍良久。以为犬良吾友。(确实)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表程度加深的副词(愈、益、兹、弥)译为越发更加。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②弗损益。③窦太后兹不说。④大业弥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表短暂的时间副词(不久、一会儿):遽、(不久、一会儿)旋、寻、俄、俄而、俄顷、顷之、既而、斯须、少间、未几、无(亡)何……表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哪里、怎么):岂、其、宁、庸、独、安、讵、何……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尔、汝、女、而、乃、若;子、君、公、吾子……所,许。从弟子女十人所。假借为数量词,表约数。单音与双音词的区别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③今齐地方千里。④如此则荆州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⑦铁骑突出刀枪鸣 ⑧形容枯槁 ⑨汝岂得自由 (10)颜色憔悴 11、于是相如前进缶。12、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13而又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又如:阡陌交通(交错相通)。1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6、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7、亲身体之。18、非常之观常在险远。19、聚散消息兮安有常则。20、秋天漠漠向昏黑。21、鱼肉乡民。22、于反复不宜鲁莽。23、枉用三尺。24、倘复请之,吾等无生理矣。2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6、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27、所谓智力孤危。28、思厥先祖父。29、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出。30凄凄不似向前声。31、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32、今王动欲成霸王。3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耳。34、吾社行为士先者。35、此人物也。36、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37、开卷得意,忽如会面。38、劳罢者不得休息,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38、精技击者不过百人。39、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40、据按夫人哭矣。4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4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43、无垄断也。44、而乡邻之生日蹙45、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46、用人不当其材,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47、中间三日病发,一如佗言。48、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49、公车特征拜郎中。50、天明登前途。古今异义词1、走狗:原指跑得很快的猎狗,现指帮凶者。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爪牙:本指动物的爪子,现亦指帮凶者。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7、卑鄙:原指地位低且见识少,现指行为不端,品德恶劣。8、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东邻有好女,可怜体无比9、始速祸也。10、仓廪虽满,不偷于农。11、国人暴动。12、县官日有廪稍之共。13、登大坟以远望兮。14、天高地迥,追购又急。何厌之有?15、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16、乃国之大贼也。17、太后色少解。18、虎出稍进之。\n19、圣人多之。20、青春作伴好还乡。21、二世使人让章邯曰。22、若夫厚赏者,非独赏功也,又劝一国。23、穆公访诸蹇叔。24、遗法遗教未替。25、钩以写龙。2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7、行李往来共其乏困。28、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29、孝公见卫鞅,时时睡弗听。30、百姓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31、余除右丞相。32、挟泰山以超北海。超乘者三百乘。33、权起更衣。34、谤叽于市。3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6、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37、保其首领。38、多谢后世人。39、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0、中国"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41、上初即位,富于春秋4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43、适当(正好对着)其人。44、古之学者45、天门中断楚江开。(中间裂开)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6、吾祖死于是。47、阮藉猖狂,岂笑穷途之哭。48、一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心腹)。49、后刺史举臣秀才(优秀人才)。5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偏义复词①“今有一人入于园(种树的地方)圃,窃其桃李。”2、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4、便可白公姥/5、昼夜勤作息。6、成败之机,在于今日。7、孰与君少长8、死生,昼夜事也9、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0、冀缓急或可救助。11、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12、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1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4、、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15、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16、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17、父子异部,更相毁誉。15、趋走不足以逃利害。1。17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18、“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19、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2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3、沿溪行,忘路之远近。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A.焉用亡郑以陪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晋侯饮赵盾酒。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春风又绿江南岸。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A.尔欲吴王我乎?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藉独不愧于心乎? ②也有省略宾语的。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③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2、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A.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B.梁以此奇籍。C.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2)名词的意动用法A.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孟尝君客我。 3、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B.遂王天下。  ②名词后面有宾语。A.驴不胜怒,蹄之。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④名词前有副词。A.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B.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⑤名词前有“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 A.子谓公冶长:“可妻也。B.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⑥名词后面带补语,  A.晋师军庐柳。B.秦伐韩,军于阏与。C沛公军灞上。  ⑦名词用“而”同动连接时,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n4、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前有“所”字。A.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②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B.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③形容词后有放在“之”“我”等代词虎稍出近之。 ④形容词后带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A.六王毕,四海一。)B.不迁(别人)怒,不贰(重犯)过。5、名词作状语 (1)译为“像什么”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D斗折蛇行”“  ②译为“用什么”。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在什么地方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C赵襄王郊迎甘罗。 (2)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①表示每一。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B.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方位名词作状语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B.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多义词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一类人)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日与其徒上高山(随从,同伙)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徒然,白白地,空)6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7而徒感于其遗事(只,仅仅)8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仅仅)9班白者多徒行(步行)10是鲁孔丘之徒与亡: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3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螘何异(失去,丢失)4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失去,丢失)5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死,死亡)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灭亡)7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恶:1、罪恶邪恶: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丑陋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3、收成不好岁恶不入,请卖爵子4、憎恶,讨厌死亦我所恶5、耻辱、羞耻: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恶6、嫉妒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谢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认错)4乃令张良留谢(辞别)5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6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7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8及花之既谢(凋落)信1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诚实,信用)2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3出则弟,谨而信(守信用)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5始吾弗信(相信)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信任)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8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9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同上)10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11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1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13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14西忆岐阳信(音讯)薄:1、迫近,接近。每薄暮下关键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3混杂,与饮食之气相薄。\n道:1、道路、路途(会天大雨,道不通/中道崩殂/行道之人弗受)  2、道义、仁政,伐无道,诛暴秦/得道多助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4、道理,以咨诹善道5、讲,不足为外人道也过: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过犹不及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④是谁之过与5、故尝与过宋将军。不宜有所过,而公子故国之。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以为绝妙④佛印绝类弥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举: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孙叔敖举于海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⑤杀人如不能举次: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②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5、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殆: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修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2则修文德以来之(整顿,整治)3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5始有墓碣之建修(修建,修造)6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7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长,高)8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撰写,编撰)9恐修名之不立(美好)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陈胜者,阳城人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环村居者皆猎户。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为)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怎么是夫子呢? 汝是大家子。同是被逼迫。(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臣本布衣(本)予本非文人画士。(非)二、被动句:(1)“为”“为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2)用介词“于”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被)(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帝感其诚。樯倾楫摧。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兵挫地削。三、省略句: (1)主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谓语省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宾语省略。随园主人授()以书。窃载与之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闻()而愈悲。。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此人一一为()⑸具言所闻。(5)省略介词“于”。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技人坐()屏障中。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试之()鸡。四.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②时人莫之许③秦人不暇自哀④忌不自信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古之人不余欺也。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谁、奚、胡、何、曷、安、恶、焉】\n将奚为北面?马上得之,恶能马上治之?饮一斗且醉,恶能饮一石乎?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②问女何所思?③王见之曰:“牛何之?”④何伤乎?⑤王曰⑥吾谁敢怨?⑦且焉置土石?⑻子何恃而往?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谁为哀者?缚者曷为者也?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④国胡以相恤?【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②余是以记之③一言以蔽之。④成语有:夜以继日【4】用“何”“之”、“唯”“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①夫晋,何罪之有?②何陋之有?唯弈秋之为听。③句读之不知。④唯弈秋之为听。④唯陈言之务去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⑥唯马首是瞻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材是举【5】“相”“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来。④府吏见丁宁。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⑦冀君实或见恕也。①亚父南向坐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五、状语后置( “以”和“于”) 屠惧,投之(以骨)。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③请其矢,盛以锦囊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①覆之以掌(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②能谤讥于市朝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④生乎吾前。⑤风乎舞雩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六、定语后置【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②楚人有涉江者。③荆州之民附操者。④四方之士来者。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集谢庄精技击之少年。雁荡具体而微者。【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②僧之富者不能至。③国之孺子之游者。④石之铿然有声者。【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