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0 KB
- 2022-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 若何(何若)” 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14\n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例:①“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译:“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②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例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3、“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4\n“何……哉(也)”的意思是“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4、“岂……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6、“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7、“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8、“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9、“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①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②夫晋,何厌之有?“何有”单用,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0、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11、“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14\n12、得无……乎,反问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同样的结构还有“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13、“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14、“(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15、“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16、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①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1、“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2、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②赐,汝来何其晚也?3、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4、“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五)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1、“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惟独”。例:天生万物,唯人为贵。14\n2、“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例:臣有三剑,唯王所用。3、“非惟……抑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表递进语气。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六)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1、有……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2、“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如: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七)表选择语气:1、“与其……孰若(无宁)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2、“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4、“非……则……”,“非……而……”,相当于“不是……就是……”,“不是……却”。例:①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②非字而画。(《促织》)(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14\n1、“得无……乎”“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莫非、恐怕、岂不是、只怕是……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 2.庸……乎,译为“哪……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①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②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4.“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九)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1、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的(人、物、事)”“是什么”。例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②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2、有以 、无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如:①项王未有以应。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从”可译为“没有办法”或“不能”。(有所以 、 无所以)3、无以……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十)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1.是故,是以,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14\n2.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的方法”或“……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4、“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例: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5、“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例: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6、“以……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例如: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7、“因遂”,相当于“于是”。例如: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8、“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从这时起”“在这种情况下”;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9、“之类”“之属”“之伦”“之徒”,相当于“这一类的……”。10、有……者,译为“有个……的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11、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例: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二)14\n古代汉语里,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他的中间有的可以加入词、词组,使得句子结构完整。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大致可以分为七类:1、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14\n2、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3、表达反诘语气的有:“何(奚)为、何(奚)……为、何(奚)……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4、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5、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6、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7、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经常结合起来使用,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由于世代沿用,就成为—种用法和结构都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这些固定格式,表示的意义是固定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句意。《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该考点的内容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五个方面,自1999年高考专门设立了题目,所有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句式的考试题目中,较难把握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且在文言翻译题中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把握,从近三年高考来看,有逐年加强的趋势。14\n固定句式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六种:一.表陈述语气的固定格式常见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1.以为,以……为。如: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以为”可以是动词,译为“认为”,更多的时候是像上例一样,“以(之)为”的省略,与“以……为”一样,翻译为“把(用)……当作(做)……”。2.所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所以”表示原因时,译为“……的缘故”,如上例;表示手段和目的时,译为“用来……的(方法)”。3.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劝学》)二、表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1.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14\n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在句中,这些词一般表示询问人、物、事情怎么样或询问做法、打算怎么样,基本上都译为“怎么样”。2.如……何。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在句中,“如……何”翻译为“对……怎么样”。3.何所。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在句中,“何所”一般译为“所……者为何”。4.何……为“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此外还有奈何(怎么办)、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三、表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 固定的常有:何……之有?、不……乎?不亦……乎?、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1.何……之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这种格式的反问话气较强烈,一般译为“难道有……吗”。2.不……乎?不亦……乎?如:14\n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这两种格式表示的反问语气较弱,—般译为“不也是……吗”。3.何以……为?“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四、表选择的固定格式固定的常有:其……邪?其……也、孰若……、与其……孰若……等等。1.其……邪?其……也。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这种格式在表示选择的复句中使用,一般译为“是……呢,还是……呢”。2.孰若……。如: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邪?(《童区寄传》)在句中,“孰若”译为“何如,哪里比得上”。3.与其……孰若……。如: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在句中,“与其……孰若……”可以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哪比得上……”。 五.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固定的常有:得无……乎(耶)、无乃……乎。例如: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14\n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 “得无……乎(耶)”、“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都表示推测、估计。只是例句除了表测度外,还带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六.表感叹的固定结构固定的常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释为“多么”。例如: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3.痛定思痛,痛何若哉!(《〈指南录〉后序》) 古文中的固定格式,情况比较复杂,对此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整理,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对我们学好古文肯定会大有帮助的。其他固定句式还有:见……于:相当于被动句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是之谓:判断句,可译作“这就叫做”,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试题训练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⑴君无乃为不好士乎?14\n译文:析:⑴您恐怕是不喜欢士人吧?(注意固定结构“无乃……乎”的翻译)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唐·柳宗元《哀溺》) 译文:⑴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译文:析:⑴你太愚蠢!太(被钱)蒙蔽了!人将要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注意固定结构“何以……为”的翻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