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2-08-25 发布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校孙建中邮编:225724【内容摘要】《新课标》上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如何才能做到呢?这是众多老师一直发愁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多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写作素材、抒发真情难、创新难、语言欠生动、作文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较差。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走近学生,更新作文教学思想。关键词:作文语言观念技巧。多年以来,传统写作教学以“理论讲解、知识传授为主线,作文写作与评讲为辅线”的方式进行着,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过去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写作教学不符合新时代的耍求,其弊端在于:禁锢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无法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因而,写作教学必须另寻出路。出路在于写作课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打破旧有的框架,重新定位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突出受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角。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应该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思维,主动攫取知识。一、跟上语言发展的脚步屮国教育台高考辅导的节目屮,有一位教师讲到高考作文的注意点时,其中有一条,过于新奇的词不能用。她举例如:酷毙了,帅呆了,哇曝之类,其理由是这会由于与一些阅卷老师的语言习惯不同而致丢分。这位教师所说的情况我相信肯定是存在的。我疑惑的只是为什么\n需要改变语言习惯的是学生呢?一般来说,高考阅卷的教师都是一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当然不至于不知道这些词的含义。那导致他们对这些年轻气息很浓的词排斥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是习惯思维形成的定势。一次,回母校看老师,随手翻了她桌上的作文本,一个熟悉的开头跃入眼帘:“今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参观……”这是我小学时写参观类作文固定的开头,直到今天,我都可以一字不差的背出来。看到这段文字的一刹那,我的脑中突然跳出几句歌词:“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因那古老的地方,还唱着曾经的歌谣。”我们的老师,日复一口,年复一年地辛苦着。可是,埋首于书本的他们却仿佛看不到身边已悄悄发生了许多变化。翻开中小学生的作文本:放学路上不是捡钱包,就是送老奶奶回家;写母爱不是母亲冒雨抱病送伞,就是午夜背我急诊……有人说:作文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不让学生说话。怕学生说不好,非得自作聪明地把舌头伸进学生嘴里,而碰上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舌头说一些我们不太懂或根本不屑懂的话时,反而会大惊失色,有教师在学生的一篇谈上网的作文中,用红笔在“恐龙”、“灌水”、“菜鸟”等网络上用滥了的词下打上“?",一本止经地批H:"不要生造词语!”我想,这种情况下,不是应该禁止学生使用这些词语,而是应该由我们教师推开窗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蹲下身子,听听孩子们说些\n什么。否则,我们只会离学生越來越远。二、更新习惯的表现技巧习惯性的教学,是致作文教学平庸化的根本原因。这里所说的习惯性,应该包括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知识储备、信息吸收等所形成的带有惯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用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和固定的表现手段来诠释某一主题,必然会使学生养成表达时的惰性。学生的作文,自然也就谈不上构思的精妙,更谈不上新颖。批阅作文吋常常发现,同一题材的作文,在选材、结构等方面雷同者甚多,只能凭借语言表达评定高低。甚至高考作文时,许多学生为了表达某一主题,竟不约而同地编造了父母双亡,家遭突变的情节,似乎不如此就不能打动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普遍缺乏表现技巧。而另一方面,学生所接触到的网络文学,却以其前卫、叛逆以及易参与等特点已逐渐取代了以前传统媒体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宠。其中许多作品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已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岀了有力的挑战。就是许多青少年刊物,其叙述方式在有些老师看来已接近外星语言了。可学生却是最容易受这种潮流影响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的思维习惯间实际已形成代沟了。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不是继续用口己既有的经验,凭借口己教师的权威,将这些一棍子打死。可是我们的实际教学时的情况又怎样呢?一位老师作为经验推\n广的作文教学模式,如议论文的写作的教学,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块。这样的教学,在学生刚接触这类文体时,肯定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可是如果这种方法被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奉为圭臬,则等于是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三、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作文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对于接触作文不久的初中、小学生来说,这些作文的“清规戒律”似以少说或略说为好。即使非说不可,也最好在非常形象的前提下进行。譬如,生活时间和文章中时间的关系,用一个“流川枫灌篮”的例子,就能够清楚、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使学生很快地接受。作文是一种带有极大心理诱导作用的课程,千万不要因强调那些“规则”和“技巧”而妨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四、杜绝虚伪的思想情感学生的作文必然离不开思想感情的表达,可是学生的作文中有多少真情实感呢?很多作文,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光明面,甚至在结尾处要尽量带上个“政治尾巴”,这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虚伪。这样的训练,也就使学生在作文时不敢去表露自己心中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去揣摩命题者或阅卷者的意图和喜好。这样的作文固然四平八稳,但千人一面,实际上是远离学生生活的。例如,面对《家乡的变化》一题,老师教学的思路通常是让学生\n先写家乡以前的贫困落后,然后是多年后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已日新月异,必要时还要加上一句话:“多亏党的富民政策……”这样的模式教师觉得稳妥,保险。而学生面对这一题材,他却可能想到,家乡富裕了,人的道德观念呢?家乡的环境遭到了污染,原本山明水秀的家乡由于人们急于致富而致环境恶化等等很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果教师因担心学生对这类题材不能正确把握而一概扼杀之,那么长期以往,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狭隘。刘国正先生在井冈山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发言吋强调:作文要“说真话”,要“与生活联系”,喊了多少年的口号,刘先生依然在大会上提出来,可见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这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我们却做得很不够。现代的中学主,他们对学习、生活、审美等其实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感情世界也非常丰富,只要我们的教师敢于放开手,解开束缚学生思想的绳子,并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逆向思维,虽然在开始时,可能会由于学生过分追求新颖,导致矫枉过正,但只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必定能学会说真话,抒真情。五、要慎重地对待学生文章的批改工作。最近看到一本作文教辅新书。其中录有一篇学生作文写道:“……他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文末指导教师的“简评”是:“神态应从脸部去描写,人们只说头上冒汗,不说手心冒汗。”紧张的时候,只有头冒汗,手心是不冒汗的吗?恐怕不对。我们似乎都有过紧张得“手心捏着一把汗”的经验。不论心理学还是生理\n学,都承认手心会冒汗。告诉孩了“神态应从脸部去描写”,似乎也不够准确。孩子们自有他们进行观察和了解事物的独特方式。正因为此,他们的画图才具有一种稚拙的美;他们的语言才有天真的韵味。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这种方式,而不能妨碍或者扼杀了他们的这种天性。所以,在批改孩子们的文章时,以只指出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不妥,而不以教师自己的理解很自信地修改孩子们的语句为好。孩子们的思维往往跑到语言的前面去了,这种思维有吋是极为可贵的,但是由于词汇的贫乏,必然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教师的随意改动,会使学生怀疑自己原先思维的准确性和实际意义,长此以往,会影响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自信心。由此看来,延续了几百年的作文评改老方法能不能稍变一变呢?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流川枫灌篮作文法》,载《上海中学生报》1999,1,12《上海名校小学生达标作文》P176,百家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