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93 KB
  • 2022-08-25 发布

初中作文卫星升空后的秘闻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卫星升空后的秘闻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这颗卫星重新工作近一年后,在1992年1月又出现了电源工作不稳定的问题,以致完全失去了控制。世界航天史上也没有能两次抢救成功的先例,我国航天技术专家说:“不能轻易放弃,一定要做最后的努力,能再次抢救成功,它的意义比发射一颗卫星还要大。由于卫星是由南向北高速飞行,而地球又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运转,在这种相对位置时刻巨变的情况下,对于一颗在浩瀚天宇失去控制而自主飞行的卫星,别说检查、修复,单凭在我国上空一晃即逝的时刻捕捉到它也极为困难。然而,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这颗失去控制达10个月之久的卫星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又重新发回了清晰的云图资料,创下了世界航天史上惊人的奇迹。返回式卫星是返回式航天器的一种。完成预定的飞行目\n的以后,返回式卫星在地面的控制下,把卫星调整到返回地球的必要姿态,启动制动火箭,使卫星脱离运行轨道而进入返回轨道,以十几倍音速的速度穿越大气层,而完好无损地在预定区域着陆回收。神秘“怪物”从天降1975年11月26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升空后,研制人员的心开始不安了。卫星能回收吗?甚至对卫星能否从太空回到地球来也不敢保证。每当卫星经过我国上空时,测控人员都静心屏气地跟踪、监测着。为迎接这“天外来客”,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指挥下,邮电部调集了当时覆盖全国四面八方的103条线路用于通信联络,并向参加通信工作的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内部通报了我国返回式卫星预定的回收时间。在卫星预定回落四川某地广阔的地域内,每一根电线杆子下面都安排了一个民兵看守,一是保护通信线路,二是守候在这里“观天”,时\n刻注意迎接“天外来客”为了防止卫星下落时砸伤人,当地政府还动员老百姓离开房屋疏散到野外。当卫星在200多公里的高空按照地面发出的指令,改变飞行方向穿过大气层向着我国大地飞来的时候,刹那间各种信号顿时从屏幕上消失了。卫星落在何处,谁也说不清,谁也没有看见,谁也无法查找。这天中午时分,贵州六枝地区的一个小煤窑上4名看守的矿工异常地发现一个火球从天而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他们的头顶几十米高处斜飞而下,“哗”的一声将一棵大松树横顶切断,“嘣”的一声砸在树边的软土上,弹了一下又飞出20多米停下了。他们4人吓得目瞪口呆,急忙转身躲进了井口内。停了一会儿,他们见这个黑乎乎的“怪物”毫无动静,便壮着胆子在距卫星十几米处转了一圈,并捡起几块石头掷去,传出“当当”的响声。他们发现这家伙是个铁疙瘩时,便留下3人看守,一人飞跑到武装部报告这一“发\n现”,武装部立即报告了省军区。当时由于防热材料不过关,卫星在穿越大气层的“火焰山”时,表面温度高达3000多度,卫星裙部被烧坏,降落伞烧成了灰。卫星虽然摔裂了,但装有卫星在太空拍摄的地面景物底片的“黑匣子”却完好无损。叶剑英同志看了卫星从万里太空拍回来的照片时赞扬说:“首次回收卫星能落在中国大地就是胜利。”两“奇人”找卫星1984年9月我国发射的第6颗返回式卫星回收时,卫星在打开降落伞后以每秒13米的速度偏离预定着陆点41公里,飘落到了四川资中的沱江里。上百米宽的沱江,平均水深8米多,水流很急。经陆军调来的舟桥连、空军派来的直升机、海军从青岛北海舰队空运来的潜水班和四川省长江航运局调来的两名潜水员,在沱江几百平方米水域,一次次潜水寻找,都没有发现卫星踪影。\n为此,国防科工委将蜚声海内外的张宝胜和王某调来了。部队舟桥连的冲锋舟载着张宝胜和王某在沱江上来回转,两人所到之处查看后都连连摇头。后转到下游一个被当地群众称为“阎王窝”——常淹死人的转弯处,张宝胜指了指,说:“卫星就在这下面。”潜水员几次下去摸,都说不是卫星,是个大石头。张宝胜却坚持说:“卫星就在这下面!”为了尽快找到卫星,指挥部对当地渔民宣布:谁在江中发现和找到卫星奖励现金1千元。这在1984年算得上一笔不小的数目了,顶得上渔民一家半年的收入。于是,十几条小渔船争相加入了寻找打捞卫星的行列。正是在“阎王窝”这片水域,一条称为“夫妻船”上的男子凭着好水性潜水摸着,认为不是石头,是一个铁疙瘩。一条“父子船”上的渔民撒网捞到了卫星上的金属丝,再次确认的确是卫星。后经潜水员奋力打捞,终于将在水里泡了7天7夜被泥沙埋了大半截的650公斤重的卫星回收舱吊出\n了水面。由于卫星密封性好,里面没有进一点水,“黑匣子”也完好无损。“黑鹰”找卫星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地面回收卫星的准确性,从长白山脉到天山脚下,从中原腹地到南海之滨,我国相继建立起了多座卫星地面测控站。同时,国防科工委某基地也组建起了一支专门负责卫星回收的地面部队和一个“黑鹰”直升机小组。这样,每当卫星返回地面前半小时,就有4架“黑鹰”直升机在回落区域方圆数平方公里的4个角上待命,一旦接到控制中心发来卫星将进入大气层的指令,4架“黑鹰。就紧急起飞,搜索空域,捕捉目标。1985年发射的那颗返回式卫星回收时,在空中飞行的“黑鹰”目视着卫星在五颜六色的降落伞下徐徐降落后,便立即飞向目标。卫星着陆3分钟后,直升机便也在卫星旁边着陆了。机上人员对卫星进行简\n单的检查拍照后,就吊起卫星返回了机场。从卫星离轨返回到找到卫星,只用了不到30分钟。险象发生在回收时刻充满险程的返回式卫星尽管是按照预先编排好的程序有规律地在太空飞行,但每次掠过我国上空的时候,仍需地面跟踪、监测、控制、指挥。基于我国从原材料到电子器件等各方面的设备、条件和水平都还比较落后,因此,难免会出现这种或那种险情。1992年8月9日,我国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原计划在天上飞行15天,才能完成各项科学探测和试验任务。但到该发回收指令的前夕,突然发现由于某种原因,卫星飞行轨道偏低。若按原计划时间回收,将会造成严重偏离预定落区。不按时回收吧,又唯恐收不回来。在这个决策的重要关头,国防科工委召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权威专家、智囊人物,紧急共商决策。最后,决定推迟一天回收。\n真是星随人愿,第二天,卫星敏捷地接收到了指令,准确地调整姿态,回落到了预定的落区。1992年10月6日,我国发射的第14颗返回式卫星,当时还搭载着世人注目的“瑞星”。由于火箭为了送“瑞星”,多飞了5分钟,这样,我国这颗卫星比原定轨道高出7公里。如果仍按预定计划飞行8天,卫星也势必远远偏离预定的回收区域。为此,测控人员大胆地提出将卫星提前一天收回。为让卫星在7天时间里干完原定的8天的“活”,地面测控人员只好频频发出指令,让卫星加班加点在空中拍照和进行试验。这该担多大的风险啊!还好,卫星终于在7天内出色地完成了一切试验任务,按时准确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