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李世民----千古一帝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己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恐老生不出战,乃将数骑先诣其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者,以激怒之。老生果怒,开门出兵,背城而阵。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思考感悟】1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高祖引师趣霍邑趣:开往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兵器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发:拿出D.及将旋,谓左右曰旋:凯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乃率兵略徇西河②良乃入,具告沛公B.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②不然,籍何以至此C.①遇小敌即班师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①收群盗以图京师②作《师说》以贻之8\n3.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A.①⑤⑦B.①②④C.②⑥⑧D.③⑦⑧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D.曾巩在评论中对李世民极为推崇,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译文: (2)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译文:吕端——持重谦让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到,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益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②8\n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复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得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亲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至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节选自《宋史·吕端传》)【注释】①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②李继迁(963—1003):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建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思考感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不形于言 形:表现B.虑与寇准同列 同列:同在朝班,同事C.端益谦让不自当 当:承当D.端疑谋大事 疑:怀疑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染 保安军奏获其母 端不必与知 即用其策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3.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给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②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③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④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8\n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A.意以属端--已经属于吕端B.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大丈夫办事不顾及他的亲人C.愈坚其叛心尔--更加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D.微卿,几误我事--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表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内容的是①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③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④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⑤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更得到太宗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吕端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太宗决意任命他为宰相。B.吕端很注意团结其他人士,他首先担任宰相,引起寇准"不平",他反复考虑,便请寇准参与国家大事,同升政事堂,化解了这个误会。C.同僚们在应对太宗时,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倡议,但这些见解和倡议都较为一般,只有吕端见解高明,很少有人企及。D.吕端知道太宗要处死李继迁之母后,以项羽、刘邦的典故为便,说明杀死李母并不能缓和局势,他建议妥善安置李母,果然取得较好的效果。贾黄中——严以律己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枇(pín)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8\n。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guì),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③,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④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注释】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②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③恪:恭谨。④品藻:品评鉴定等级。【思考感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知宣州知:主持,掌管。B.仍设法弭盗弭:禁止,平息。C.将污法而害人矣污:贪污。D.多柬拔寒俊柬拔:选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俟业成,乃得食肉B.以黄中为采访使无伤也,是乃仁术也挟太山以超北海C.迁著作佐郎,直史馆D.因悉解去直好世俗之乐耳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①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④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⑤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⑥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8\n(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译文:包拯——廉洁清正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思考感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寻以疾卒,年六十四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C.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D.第归,杀而鬻之8\n 公将鼓之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包拯刚毅廉洁的一组是()①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②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③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④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⑤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⑥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 A.①②⑤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④⑤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包拯考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老,在家赡养双亲,一直到给二老送终后,才出任官职。B.牛舌案中,包拯料定是主家仇人所为——牛舌被割,主人必杀牛,再控告他触犯法律,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于是巧断疑案。C.包拯为人正直廉洁,住简易的房子,没有私人藏书,老朋友、亲戚、同乡都不与他来往。D.包拯秉公执法,刚强坚毅,贵戚宦官都有所顾忌;老百姓却对他热爱,就连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包待制”。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2)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欧阳修——自重自爱(一)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运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8\n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①,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②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本不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注释】①骛(wù):纵横奔驰。②翕(xī)然:形容言论、行动一致;形容安定.【思考感悟】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乖:乖巧B、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忽:忽然C、宽简而不扰宽:宽松D、无以自遣遣:派遣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A、“而”和“则”相同,“若”和“如”也相同。 B、“而”和“则”相同,“若”和“如”不同。 C、“而”和“则”不同,“若”和“如”相同。 D、“而”和“则”不同,“若”和“如”也不同。3.对苏轼评欧阳修文章的四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阐述“文”、“道”关系像韩愈一样强调文以载道。B、直陈时弊像陆贽一样直言不讳,条理精密。C、论述史实像司马迁一样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D、吟诗作赋像李白一样,大胆张狂,狂放不羁。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看,相同的一组是:()①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③宽简也不扰,故所至民便之。④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幼年刻苦读书,为他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奠定基础。B、欧阳修之所以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是因为他身居高位而且政绩卓著。C、欧阳修各类文章都有高深造诣,超过常人,所以被北宋文人尊为师长。D、欧阳修善于发现人才,大力奖引后进,理所当然受到曾、王、三苏等文人的一致拥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