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大全!精品!! 5页

  • 47.00 KB
  • 2022-08-25 发布

文言文虚词大全!精品!!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虚词(14个)(一)、【而】1、表顺承可译为“然后”“就”①聚室而谋曰②为坛而盟,收而攻蕲。③夺而杀尉。④登轼而望之2、表转折可译为“然而”、“却”“可是”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人不知而不愠④环而攻之而不胜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表并列可译为“又”“并且”,或不译①蔚然而深秀者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表修饰,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着”、“地”,或不译①佣者笑而应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③面山而居④呼尔而与之⑤朝而往5.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或不译。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6、表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通“尔”,你,你的。——①而翁归。②若欲死而父。③而母立于兹。8.复合结构的用法:(1)“而已”:罢了。——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而后”:才,方才。——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3)“既而”“俄而”“已而”:不久,一会儿。——例:既而风定天清(4)“而或”: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9.表示因果关系,“因而”——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二)、【之】1、.作代词(1)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等。①愿陛下亲之信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人皆吊之。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我。例:君将哀而生之乎?(3)复制代词: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动词“往”,“到......去”—例: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②辍耕之垄上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送孟浩然之广陵3、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也可不译。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②小大之狱③渤海之尾④公输盘之攻械尽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④甚矣,汝之不惠。5、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①怅恨久之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6、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n7、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8、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③四海之内(三)、【以】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扶苏以数谏故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表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译为“拿”“用”——①以刀劈狼首②祭以尉首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依靠”①何以战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屠惧,投以骨5、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按照”——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例: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③河曲智叟无以应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⑤属予作文以记之7、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以至于”——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以伤先帝之明8、动词,“以为,认为”。——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③皆以美于徐公。9、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10、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的限定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②自董卓已来自③自康乐以来(以:表时间)③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以:方位)④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11、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①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卷石底以出。12、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3、复音虚词“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君为长者③因以为号焉。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⑤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⑥仁以为己任(2)认为。——①愚以为宫中之事②以为妙绝。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④自以为不如;14、复音虚词“所以”(1)“用来”或“用···方法来”——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②所以动心忍性③吾知所以距子矣,(2)“····的原因”——例: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四)、【于】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万钟于我何加焉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介词:在———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其一犬坐于前③战于长勺④今有人于此3、连词:与,跟,同。————例: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曹操比于袁绍。4、从,自。————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夫鹓刍鸟发于南海③受地于先王到。————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至于北海\n在......方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所欲有甚于生者被。————例:①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受制于人。9、表原因:因为、由于————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0、向。————①告之于帝。②胡不见我于王?11、给。————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1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等。————例: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13、于是——⑴在这时。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②于是鸱得腐鼠(五)、【为】1、动词:成为,变成。——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2、动词:做、担任、当——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②项燕为楚将。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作为,当作。——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子墨子解带为城。③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4、是。——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必为有窃疾矣。③此为何若人?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5、以为,认为。——例:孰为汝多知乎!6、动词,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动词,翻译比较灵活。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之械。(第二个“为”,译为:制造)②为坛而盟(修筑)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二个“为”,译为:接受)④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唱)7、介词: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②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③士卒多为用者。8、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9、为了。——①愿为市鞍马②为宫室之美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10给,替。——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第一个“为”)③尚思为国戍轮台11、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12、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例:夫子何命焉为(六)、【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2.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其一犬坐于前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蹲其身,使与台齐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其真无马邪?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等——。例:其喜洋洋者矣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②欲穷其林\n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其真不知马也?(其实、恐怕)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1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七)、【则】1、却,可是。例:————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②欲速则不达2、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例: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用在对比句或假设句的后半句中,相当于“那么”“就”。———— 例: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4、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诚……则……:“诚”用于前一分句谓语前,强调设想的情况属实,“则”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带出结果或推论。可译为“如果真的……那么……”等————例: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6、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例:及日中,则如盘盂7、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论语》十则。(八)、【乎】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然,胡不己乎?④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同“于”。例: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③吾尝疑乎是。(乎:对。)④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4、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无以,则王乎?6、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7、词尾,无义————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九)、【且】1、年且九十。(将近,副词)2、且焉置土石。(况且,表递进,连词)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暂且,副词)4、且战且走。(一边......一边......,连词)(十)、【与】1、“与”通“欤”,相当于“吗”,语气词。例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与”通“举”,推举,动词。例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n3、给,给予,动词。例如:蹴尔而与之。4、和、同,连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公与之乘。(十一)、【者】1、代词,可译为“的”、“的人”、“的事情”、“的东西”等。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后遂无问津者。2、语气助词。例如:a、陈胜者,阳城人也。(表判断)b、莲,花之君子者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表原因)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表陈述)3、定语后置,表强调,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例如:其两膝相比者。盖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十二)、【然】1、形容词,可译为“对”、“正确”等。例如:吴广以为然。2、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然而”等。例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3、“然则”连用,表承接,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例如:然则何时而乐耶?4、“然后”连用表承接,相当于“然后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例如:娟然如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十三)、【乃】1、代词“你”。例如:家祭无忘告乃翁。2、副词“竟,竟然”。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副词“就,便,于是”。例如:见渔人,乃大惊。4、用于判断句中,加强判断语气,可译为“是”、“就是”、“本来是”。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连词“于是”。例如: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十四)、【虽】1、连词“虽然”,表转折。例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连词“即使”,表假设。例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