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2-08-25 发布

高三文言文(文论含“序”类文言文阅读3星)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C——文论(含“序”)类文言文阅读专题导入(看一看,想一想)(3分钟)文论,用现代更专业的术语来讲,可以叫做文学批评,是专门评价文学作品的议论性文章。我国古代自有记载于书面的文学作品开始,文学评论就蔚为大观。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先秦儒家和道家的文学思想。儒家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例如孔子关于《诗经》的观点,“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温柔敦厚”等,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而道家强调文学风格的自然天成、不矫揉造作。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批评著作,种类丰富,观点纷呈。你能举出一两部古代的文学批评著作或单篇文章吗?知识典例(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吧)(15分钟)一、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1、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的特点。  2、在论证方法上多用比喻,对比,少分析性的解释。  3、文论范畴、概念的内涵具有模糊性、多义性。譬如“兴”,既可指作者的情感之“兴起”,又可指读者情感之“兴”。4、较多涉及对作者的道德伦理评价,而不是单纯的艺术评价。把握以上几个特点,对于更好地理解文论类作品,更快地掌握文章的脉络思路、语言风格都是有帮助的。二、文论阅读范例(2012年闵行区二模)毕训咸《咏史诗》序张惠言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④\n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茗柯文二编》卷上)23、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1分)考查文化常识,应填《春秋》。2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哪些现象?(2分)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第二段第一层到“其取于古也略”为止,读书不求明白,明白不求通达,通达了不求有自己的心得,说的是时人不能从古人书籍中获得有价值的思考;第二层讲的是时人喜欢写诗写文,但地位低的人写书是为了出名,地位高的人写书是为了流传后世。而那些想要流传后世的文章,却没有是非立场,对于社会的治乱规律毫无见解,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精炼浓缩成答案:读书从古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很少;写文章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说得很多。25、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2分)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作者思路的把握。本段第一部分是“呜呼”之前,概述了当时社会的几种现象,结尾“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让那些学习古代学问、写作古人风格的文章的人士怎么见用,怎么立身处世呢?)这句话就是对之前提到的社会现实的深切感慨,感叹的原因就是恶俗的社会风气:“那些肆无忌惮的无知之人反而通达被重用;那些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反而被嘲笑为迂腐;那些行事周密的人都是昏庸无耻之人;那些表达文雅的人反而被认为是欺骗。”26、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写作目的可以分成内容上的和思想上的两个层面。本文首先是为毕训咸的《咏史诗》作序,向受众推荐这本书;第二,本文抨击了当时学界的不良风气;第三,本文提倡做学问要有利于治道,写文章要发自内心,或者说文章与行动相统一(为学有所用,为文有所行)。作者并未在文章中具体阐述什么是“所用”“所行”,体现了古代议论文的一大特点,即重直观领悟,多用对比比喻,而不注重具体分析。学生可以用文章本身的论点来回答问题,即“为学有所用,为文有所行”,这样不会失分。27、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考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为学必有所用,为文必有所行”,然后用比喻来论述这个观点。接下来罗列社会上虚浮的文风进行抨击。最后介绍毕训贤其人其文,指出他的诗有所用有所行。强化练习(举一反三哦)(19分钟)\n一、诗论(2012年黄浦区二模)甲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语,《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①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乙《漫斋语录》曰:“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清·袁枚《随园诗话》)①组丽:华丽23.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创作的《离骚》(1分)24.在甲乙文中和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2分)25.与乙文划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通俗精妙B。平易深涩C。言简意赅D.深入浅出26.甲乙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3分)27.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4分)甲文乙文参考答案:23.屈原24.拙易、枯槁。考查筛选文章的信息,注意题干的措辞“被人误解为平淡”,说明要填的词与平淡的风格看起来相似,那么找到这样两句话就可以解答此题了:(甲)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乙)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25.D。精深与平淡,在文中分别指思想和语言,思想要深刻,要超越众人,语言要平易,要让大家能看懂。综合起来就是“深入浅出”。\n26.考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①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甲文认为“平淡”是脱尽绚烂华美之后的境界,是浑然天成,无须雕琢的。“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乙文认为“平淡”是易于别人理解的;是需要反复修改的。27.考查论证方法。甲文:引用论证,用梅圣俞自己的话强调达到“平淡”很难。乙文:举例论证,说明梅诗达不到“平淡”的原因是欠精深,增强说服力。二、文序(2012年宝山一模)(选做)洪汝含《鼓山游记》序(明)曹学佺①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1],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 ②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及乎对镜盘礴[2],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为入耳。法既不伤,于境复肖,又何以似为病也?③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游记》。余读之,初若不汲汲于游者。或为岚翠[3]招之,或为友朋动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顶者再。惟随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4],故其为记,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与夫年月里数之所役使。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嘻笑戏谑,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之画工。此所谓合作也[5]。传《诗》之《葛覃》曰:“葛者,妇人之所有事也。为是诗者,咏歌其所有事,而又及其所闻见,言其乐从事于此也。”噫!汝含氏之游,可谓乐矣,是宜记。【注释】①故实:即典故。②盘礴:指全神贯注于绘画。③岚翠:山气呈现的翠绿。④奏通“凑”,会合。⑤合作:合于法度之作。22.用自己的话概括游记写作的两种常见表现。(2分)(l)_;(2)。23.分析第②段谈绘画之理的作用。(3分)24.对“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受拘束却缺少韵律,与宽泛却不确切,祸害是一致的。B.受束缚而缺少韵味,与空泛而不真切,弊病是相同的。C.受束缚又缺少韵律,与空泛又不真切,危害是相同的。D.受拘束且缺少韵味,与宽泛且不确切,担忧是一致的。25.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其一加以分析。(3分)\n26.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对洪汝含《鼓山游记》写作特点的评价。(2分)答案:22.(1)堆砌文献典故(2)铺叙行程日期23.以绘画只会模拟古画不会描画眼前真实的景致,与游记写作中常见现象作类比,批评只会堆砌典故、交代日程而不会抒写眼前之景、真切游情的写作方法,为下文肯定洪汝含游记创作作铺垫。(答题思路:1、类比方法,2、作者的观点态度,3、结构作用)24.B25.例:将“搜索传志,铺叙程期”的常见游记写法与洪汝含“随其兴之所适,及乎境之所奏”作对比,更充分肯定洪汝含能写出独具个性与“游情”的创作特色。(答题思路:1、比较的两个对象2、比较的作用,突出了什么)26.随兴所至,情景相合。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归纳浓缩。回顾小结(要学会反思哦)(3分钟)一、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二、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