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节 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n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张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B.讽大亮献之讽:嘲讽。C.深乖昔旨乖:违背。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 )①以惠政闻 ②大亮密表曰 ③必通宵假寐 ④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⑤而居处卑陋 ⑥哭之甚恸 \n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扶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方正,恭始为郡吏。憙复举恭直言②,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n。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吏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③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注】 ①赙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③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赵憙慕其志 慕:仰慕。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谢:推辞。C.雉方将雏雏:幼鸟。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望:抱怨。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 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吏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 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n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后学,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后来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礼遇非同一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徐霞客传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qìnɡ),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n;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B.过陈木叔小寒山过:经过。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天刚亮。D.多承袭傅会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被伤害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n(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征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墌,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寿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n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B.将幸怀恩之营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C.卿往陷薛举陷:攻陷。D.籍没其家籍:登记。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刘世让忠贞勇敢的一组是( )①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 ②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 ③逃还以告高祖 ④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 ⑤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 ⑥数出奇兵略其城下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端杀害的遭遇给予了一定的同情。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诗 谳①\n蒲松龄青州居民范小山,贩笔为业,行贾未归。四月间,妻贺氏独居,夜为盗所杀。是夜微雨,泥中遗诗扇一柄,乃王晟之赠昊蜚卿者。晟,不知何人;吴,益都之素封②。与范同里,平日颇有佻达之行,故里党共信之。郡县拘质,坚不伏,惨被械梏,诬以成案。驳解往复,历十余官,更无异议。周元亮先生分守是道③。录囚至吴,若有所思。因问:“吴某杀人,有何确据?”范以扇对。先生熟视扇,便问:“王晟何人?”并云不知。又将爰书④细阅一过,立命脱其死械,自监移之仓。范力争之,怒曰:“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众疑先生私吴,俱莫敢言。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主人惧,莫知所以。至则问曰:“肆壁有东莞李秀诗,何时题耶?”答云:“旧岁提学案临,有日照二三秀才,饮醉留题,不知所居何里。”遂遣役至日照,坐拘李秀。数日秀至,怒曰:“既作秀才,奈何谋杀人?”秀顿首错愕,曰:“无之!”先生掷扇下,令其自视,曰:“明系尔作,何诡托王晟?”秀审视,曰:“诗真某作,字实非某书。”曰:“既知汝诗,当即汝友。谁书者?”秀曰:“迹似沂州王佐。”乃遣役关拘王佐。佐至,呵问如秀状。佐供:“此益都铁商张成索某书者,云晟其表兄也。”先生曰:“盗在此矣。”执成至,一讯遂伏。先是成窥贺美,欲挑之,恐不谐,念托于吴,必人所共信。故伪为吴扇,执而往,谐则自认,不谐则嫁名于吴,而实不期至于杀也。逾垣入,逼妇。妇因独居,常以刃自卫。既觉,提成衣,操刀而起。成惧,夺其刀。妇力挽,令不得脱,且号。成益窘,遂杀之,委扇而去。三年冤狱,一朝而雪,无不诵神明者,然终莫解其故。后邑绅乘间请之,笑曰:“此最易知。细阅爰书,贺被杀在四月上旬,是夜阴雨,天气犹寒,扇乃不急之物!岂有忙迫之时,反携此以增累者?其嫁祸可知。向避雨南郭,见题壁诗与箑⑤头之作,口角相类,故妄度李生,果因是而得真盗。”闻者叹服。【注】 ①谳:审判定罪。②素封:指无官位的富裕之家。③分守是道:周元亮在清康熙年间曾任山东青州海防道。④爰书:记录囚犯供辞的法律文书。⑤箑:扇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疑先生私吴 私:偏袒。B.秀审视审:仔细。C.委扇而去委:丢弃。\nD.后邑绅乘间请之间:暗中。2.将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周元亮断案“神明”的一组是( )①录囚至吴,若有所思 ②既知汝诗,当即汝友。谁书者③执成至,一讯遂伏 ④无不诵神明者,然终莫解其故 ⑤是夜阴雨,天气犹寒,扇乃不急之物 ⑥见题壁诗与箑头之作,口角相类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3.下面对这篇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起案件的关键是一把诗扇,扇子上注明是王晟赠给吴蜚卿的,而实际上扇子上的诗是由日照秀才李秀所作,由沂州人王佐书写。B.铁商张成事前为杀害贺氏作了精心谋划,他利用诗扇成功地嫁祸于吴蜚卿,最终又因为诗扇暴露了形迹,可谓“成也诗扇,败也诗扇”。C.吴蜚卿因为日常行为“佻达”,被张成选中为嫁祸的目标。他被拘捕后屈打成招,周元亮重审此案件才使他得以洗雪冤屈。D.周元亮看到扇子上的诗作,联想起他曾经在南郭酒肆见过的题壁诗,于是以诗作者李秀为线索顺藤摸瓜,最终将真凶拘拿归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益都铁商张成索某书者,云晟其表兄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扇乃不急之物,岂有忙迫之时,反携此以增累者?其嫁祸可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节 文言文整体阅读训练\n一、1.B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2.B [①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⑤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⑥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3.C [“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说法不妥。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4.(1)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作低贱的奴隶呢!(2)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参考译文】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作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都能安睡。”\n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二、1.C [“雏”在这里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孵雏”。]2.C [①是说鲁恭兄弟俩读书专心;②是说鲁恭体谅弟弟;④是说鲁恭性谦退。]3.D [“选拔任用官员”是在公爵之位时。]4.(1)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2)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参考译文】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啧称奇。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同情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建初初年,鲁丕考取了方正,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赵憙又向“直言”\n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之牛,还是不肯听从。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去。掾吏们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于是官吏们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鲁恭随行田间,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鸟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鸟?”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不能害它)。”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别说:“我之所以要来,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鲁恭在位三年,适逢母亲去世,辞官,官吏百姓都很想念他。后来被授予《鲁诗》博士,从此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升任乐安相。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太尉,对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全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鲁恭在公爵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如能勤于研习)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哪里还要待三公征辟呢?)”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三、1.B [过:拜访]2.C [①说他有孝心;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3.C [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4.(1)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在那里,是大雁住的地方。(2)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3)(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n【参考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n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石斋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就派他的长子辗转崎岖的山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像这样啊!四、1.C [陷:陷身于,被困于。]2.B [②表明战败;④表明所任职务;⑥计谋之一。]3.D [作者只是客观地记叙史实,未加评论,没有“一定的同情”这一内容。]4.(1)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竟然没有杀害他。(2)刘世让偷偷地让他弟弟刘宝逃回来,报告敌军内部的情况。(3)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参考译文】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做隋朝征仕郎这个官职。高祖到了长安,刘世让以湋川这片土地归顺,于是(高祖)授予他通议大夫的官职。当时唐弼的余党侵犯扶风,刘世让自己请求去平定他,高祖答应了,不久,得到几千人。又做安定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来迎战薛举,被打败,刘世让和他的弟弟刘宝都被薛举的军队俘获。薛举带军到城下,让他欺骗城中的人说:“大军从五路已逼近长安,应该打开城门早早投降。”刘世让假装答应,趁机告诉城中人说:“敌兵的数目最多不过如此而已。应该好好地防守,以保证安全。”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竟然没有杀害他。唐太宗当时在高墌驻扎军队,刘世让偷偷地让他的弟弟刘宝逃回来,报告敌军内部的情况。唐高祖嘉奖了他,赐给他家一千匹帛。等到平定了敌人,刘世让得以回来,(高祖)授予他彭州刺史之职。不久又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共同在夏县攻打吕崇茂,各路军马打了败仗,刘世让与唐俭都被敌人俘获。在狱中听说独孤怀恩有叛逆的阴谋,逃跑回来告诉唐高祖。当时唐高祖正渡过黄河,将要到独孤怀恩的军营去,听到这个灾难后说:“刘世让的到来,难道不是天命吗?”于是慰劳他说:“你以前失陷在薛举军中,派遣你弟弟偷偷跑回表示诚心,现在又冒着生命危险把险情告诉我,这些都是为国家忧虑而忘了自身安危啊。”不久封刘世让为弘农郡公,赏赐庄园一座、钱一百万。逐步升为并州总管,率领军队驻扎在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一起来攻打他,十分危急。鸿胪卿郑元寿正出使在突厥,可汗命郑元寿来劝说他,刘世让厉声地说:“大丈夫怎么能为夷狄人作说客呢!”持续了一个多月,敌人才退却。没多久,下诏又授给他广州总管这个官职。将要到广州赴任,唐高祖问他防备边界的策略,刘世让回答说:“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假如我来策划,请在崞城派置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多储备些金帛,凡是来投降的都厚厚地赏赐他,出几次奇兵掠夺敌方城下,割踩他们的庄稼,破坏他们的产业。不过一年,他们就没了粮食,马邑就不足以图谋了。”\n唐高祖说:“除了你没人可以来当此重任。”于是让刘世让飞驰去策划这件事。突厥怕他的威名,于是使用反间计,说刘世让与可汗通敌为谋,将要作乱。唐高祖没有审察这件事,就杀了刘世让,登记他家的财产,没收入府库。贞观初年,突厥投降的人说刘世让当初并无叛逆的阴谋,才赦免了刘世让的妻子和儿女。五、1.D [“间”在句中应解为“间隙、机会”,“乘间”即利用机会、趁空。]2.C [第①句表现的不是“断案”,第④句写众人的感受,不是“直接”表现周元亮,其余各句均符合题干要求。]3.B [“张成事前为这起杀人案作了精心谋划”不正确,张成事前并未预谋杀人。]4.(1)你是想随便杀掉一个人就结案呢,还是想找到真正的仇人才甘心呢?(2)这是益都做铁货生意的张成求我写的,他说王晟是他的表哥。(3)这时扇子不是急用的东西,哪里有在紧迫的时候,反而带着扇子来增加拖累的道理?想用它嫁祸于人是显而易见的。【参考译文】青州有个居民叫范小山,以贩笔为职业,在外地经商没有回家。这年四月,他的妻子贺氏一个人在家生活,一天夜里被凶犯杀死。这天夜里下了小雨,泥里遗留下一把题诗的扇子,是王晟赠送给吴蜚卿的。王晟,不知道是什么人;吴蜚卿,则是益都的大财主。和范小山是同乡,日常行为很不检点,所以乡邻们都相信是他杀了人。郡县府将他拘捕审问,他坚决不认罪,惨遭酷刑,被屈打成招定了案。经地方和上级机关反复审理,历经十几个官员之手,都没有不同意见。周元亮先生补为山东青州海防道,复审在押囚犯到了吴蜚卿时,像是有些想法。于是问道:“判吴某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范小山拿诗扇来回答。周先生仔细看了看扇子上的字迹,便问道:“王晟是什么人?”大家都说不知道。他再把记录供词的案卷拿来细读一遍,立刻命令脱掉吴蜚卿死牢的枷,由关押死刑犯的内牢移到关押一般犯人的外监。范小山强力争辩,周先生生气地说:“你是想随便杀掉一个人就了结了呢,还是想找到真正的仇人才甘心呢?”大家都怀疑周先生偏袒吴蜚卿,可都不敢说出口。周先生写好朱签,立即拘拿城南某店铺的主人。那主人很害怕,不知道为什么抓他。到了衙门,周先生就问他说;“你店铺的墙上有东莞李秀的题诗,那是什么时候题写的?”店主回答说:“去年提学使来这里主持科考,有来自日照的两三个秀才,喝醉酒留下了题诗,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于是派遣差役到日照县去,拘捕李秀质对。几天后李秀被带到,周先生发怒说:“\n你既然做了秀才,怎么还去谋划杀人呢?”李秀连忙叩头,十分吃惊,说:“没有这回事!”周先生把扇子扔给他,让他自己看,说:“明明是你作的诗,为什么要假托王晟呢?”李秀仔细看过,说道:“这上面的诗确实是我作的,字则确实不是我写的。”周先生说:“既然知道你的诗,这人一定是你的朋友。是谁写的呢?”李秀说:“从字迹上看像是沂州人王佐写的。”于是就派遣差役发公函拘捕王佐。王佐到后,像审问李秀时一样审问他。王佐供称:“这是益都做铁货生意的张成求我写的,他说王晟是他的表哥。”周先生说:“凶犯在这里了。”把张成抓来,一经审问他就认了罪。在这之前,张成看到贺氏很漂亮,就想去挑逗她,又担心事情不顺利,就想着如果假冒吴蜚卿,大家一定都相信。所以他就假作了一把吴蜚卿的扇子,拿着它去贺氏家,打算如果事情顺利自己就承认下来,若是不顺利就嫁祸给吴蜚卿,但确实没有想到会到杀人的地步。那夜他翻墙而过,逼迫贺氏。贺氏因为独居,一直准备着一把刀来自卫。她发觉之后,抓住张成的衣服,拿着刀站起来。张成很害怕,夺下了她的刀。贺氏用力抓着他,不让他脱身,并且大声呼叫。张成这时更加窘迫,就把贺氏杀了,丢下扇子离去。沉积三年的冤案,一下子得以昭雪,人们没有不称赞周先生断案神明的,但终究不明白这其中的缘故。后来本地士绅趁空向周先生请教,周先生笑着说:“这是很容易明白的。细读了供词案卷,贺氏被杀在四月上旬,当夜又是阴雨天,天气还比较冷,这时扇子不是急用的东西,哪里有在紧迫的时候,还要携带着扇子来增加拖累的道理呢?想用它嫁祸于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曾经在城南避过雨,看到那酒店题壁之诗和这扇子上的诗,口气相似,所以姑且猜测是李生所为,果然通过这一点而捕获了真凶。”听到的人都很叹服周先生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