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易文言文阅读(一)一、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练习:1、解释:(1)以二马三骡:(2)询其曲折:(3)或与平日所闻不合:(4)发书而对勘[kān]之:(5)无足留意:(6)诸经注释: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解释:(1)用(2)问(3)有时(4)打开(5)不值得(6)各种2、(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2)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3、(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3)、只要发现有疑问随时随地查看,并进行校正。(4)、如有遗忘,拿出书来认真复习。(5)、一有时间就拿出书来读。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看它。二、张溥与“七录斋”(张)溥(pǔ)/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钞,钞(chāo)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n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3.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参考答案:1、(抄写)(才)命名2、像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3、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译文: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三、王冕僧寺夜读王冕(mǎn)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ī]田③。父怒,挞(tà)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tián)若不见。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父命牧牛陇上( ) (2)亡其牛( )(3)或牵牛来责蹊田( ) (4)恬若不见(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n(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3、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 参考答案:1、放牧。他的。指责。安心的样子。2、(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3、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们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心里。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然而下次,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得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于是王冕离开了家,寄住在寺庙里。到了夜里,他就悄悄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他与众不同,把他收作学生,于是王冕成为了博学的儒生。四、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n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参考答案:1、到,及。雇用。供给,资助。大学问家。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凿壁借光。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