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者xxxx------------------------------------------日期xxxx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n【精品文档】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 勤学故事
甲、王冕苦学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别号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自幼好学,终成通儒,隐居九山,以卖画为生。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于画梅,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书法、篆刻皆自成风格,有《竹斋诗集》传世。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宋学士文集》之《王冕传》)
【注释】
(1)蹊:践踏。
(2)策:通“册”。
(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心神安适。
(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乙、凿壁偷光
匡衡(生卒不详),字稚圭,西汉经学家,出身于农家,家境贫穷,但他自幼好学,不为家贫所误。聪颖好学,精通《诗经》。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在治国安民问题上,匡衡极力主张“礼让为国”,并主张首先从君臣做起。
匡衡(1)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2),衡乃穿壁(3)引其光,发书映(14)光而读之。邑人(4)大姓(5)言文不识(6),家富多书,衡乃与(7)其佣作(8)而不求偿(10)。主人怪(11)问衡,衡曰:“愿(9)得主人书遍(12)读之。”主人感叹,资(13)给以书,遂(15)成大学(16)。
【注释】
(1)匡衡:西汉经学家。
(2)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4)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5)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文不识:人名。
(7)与:给。
(8)佣作:被雇佣劳作。
(9)愿:希望。
(10)偿:值,指报酬(回报)。
(11)怪:对......感到奇怪(文中可翻译对此感到奇怪)。
(12)遍:尽
(13)资:借。
(14)映:映照。
(15)遂:于是,就。
(16)大学:大学问家。
【能力训练】
1、下列方括号中有句子中加小括号字的几种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解释:( )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词)]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2、加括号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 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
C、主人(怪)而问衡——(奇怪) 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5、解释加括号的字:
1)听(已): 2)冕(因)(去):
3)依僧寺(以)居: 4)(恬)然:
5)(或)牵牛来: 6)(穿壁)引其光:
7)而不求(偿) 8)(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9)(资)给以书 10)(邑人)大姓文不识
1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2)主人(怪)而问衡:
13)主人(感叹):
6、“遂成大学”中的“大学”与今义有何区别?
古义(文中义):
今义:
7、王冕“已而复如初”中的“如初”指什么?
8、乙文记叙了匡衡哪两方面的勤学故事?
(1) (2)
9、主人感叹的原因是什么?
10、从乙文中能看出匡衡少年时处境怎样?
11、你认为乙文中的邑人是个怎样的形象?
12、读了两则故事以后,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何体会感想?请把它写出来。(100字左右)
13、摘录几句你喜欢的关于读书勤学的名言。
答案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1、①B ②B ③C
2、C
3、B
4、D
5、1)完 2)因:就 去:离去,离开 3)而
4)神色安然的样子 5)有人 6)凿通墙壁
7)报酬,工钱 8)愿:希望 遍:全 9)借
10)同乡人 11)给 12)对……感到奇怪 13)感动赞叹
6、古义(文中义):大学问家。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院校。
7、指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8、(1)凿壁借光(2)工不求偿。
9、因为匡衡人穷志不穷,勤学苦读。
10、家境贫寒。
11、乐于助人,为寒门学子大开求学的方便之门。
12、(可从学习专心勤奋刻苦方面去写)。
13、略。【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