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7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蜀之鄙有二僧①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③④“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⑤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杂然相许许: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C.寒暑易节易: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劳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分)译文:(2)甚矣,汝之不惠!(2分)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7.翻译下面句子。(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8.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9.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20题。(14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乙]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②③④⑤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旁。⑥⑦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①舍:住屋。②市:市场。③贾人:商人。④炫卖:边喊边卖。⑤学宫:学校。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2.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复徙居学宫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此可以处吾子矣。14.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3分)15.“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16.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2分)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衡于虑而后喻..18.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9.《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3分)20.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⑦语:告诉。⑧止:通“只”。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修辞方法是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①俗以喜人面谀者()②当不至有所龃龉()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B.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C.其人云:“某备有高帽一百⋯⋯”D.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E.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5.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八1.阿谀奉承比喻2.①当面②抵触、矛盾3.某备有一百高帽4.D、E5.略。(示例:①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②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③食不给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④乃至被谗受贬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