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8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诗歌及文言文练习(二)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淸代的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小园黎简(清代)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⑴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⑵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3分)答:(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3分)答: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7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7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3分)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3分)译文(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3分)译文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7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诗歌及文言文练习(二)【答案】1.⑴分析示例:窥:角度好,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⑵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负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壁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介绍】黎简(1747年6月30日~1799年12月3日)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又号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广东顺德县弼教村人,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乾隆五十四年拔贡。诗画书称三绝,诗学李贺、黄庭坚,刻求新颖,书得晋人意。性喜山水。有《五百四峰草堂诗文钞》、《药烟阁词钞》,《芙蓉亭乐府》等。黎简原籍广东顺德,其父来南宁经商,娶当地大族雷氏女为妻。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二十三日(6月30日)黎简生于广西南宁,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因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为狂,遂自号“狂简”。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黎简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精书法,擅长篆刻,号称“四绝”。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生活比较清贫。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种上竹子,曰竹平安馆。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筑亭曰众香阁、曰药烟堂、曰五百四峰。袁枚当时名动天下,来到广州欲求一见,却被黎简拒之门外,一时轰动诗坛。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更被传为佳话,也可见二樵在当时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1799年十一月七日(12月3日)卒。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7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赏析】从来写景实词,景物鲜明者多,景中见人之作比较少;追求景物逼似之作多,得其神情态者又比较少;求其工整者多,见其风骨者更少。黎简《小园》在上述三个方面都有值得称说的佳胜。先看首联“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影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入笔五字,描写风影立见虚处传神。“深树”本为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水之深、之清,也就不写自明了。于此诗人炼字的功力。再看第二句。不说小园中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者小园中的景物,小园之景物富有魅力可以概见。“窥”字把“山光”写活了,化静为动,以物拟人,得其意态,传其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画讲究装裱镶嵌艺术。一幅画通过装裱镶嵌,可收相得益彰的美学效应,这首联两句就极具装裱效果。那浮动在池水中的树影,已是意趣盎然的好画,把它镶嵌在小池周垣这个话框中,就显得更加鲜明突出;山光本来够美,诗人不取全景,让短墙遮住下半截,只露出断墙之上的天光云影。再看次联“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这一联用流水对,写的虽是园外的树景,却使站在小园中的诗人入目成趣。如果没有上句“山光窥短墙”的描绘,小园中人便无法看见满村秋色。可见这一联,从园内伸向园外,仍是承接上意而来,只是金针暗度,不露痕迹,章法上极有讲究。为什么说“一半入斜阳”呢?傍晚秋光,枫林似火,夕阳如金,林子那一半受到斜阳的照射,黄叶化作一片金光;朝东那一半得不到夕阳,早已染上了苍茫暮色。用这一半苍茫的暮色映衬那一半的闪烁金光,不也有一种装裱艺术的效果吗?黎简本来擅长绘事。他这首诗不仅诗中有画,而且将画幅精工装裱,更显得精美鲜明。这首诗合之浑然一体,折之可分前后两个半幅。从时序上看,前半幅四句写傍晚秋荣。从对象看,前半幅纯写景物,后半幅由物及人。从诗意上看,前半句以炼字炼句胜,后半幅以意境胜,注重整体效果,不求一字之奇,一句之巧。“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新月:初三初四之月;新霜:凉秋九月之薄霜,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那幽竹静立亭亭,显示出诗人劲节高风;那凌霜傲放的秋菊,以其风骨与诗人引为知己主动送来盈袖的馨香;那皎洁无暇的一弯新月,诗人一片冰心。这位无意仕进,宁愿以作书画、授蒙童,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此时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名的胸次,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构成了孤清高洁的意境。前半幅诗中有画,这后半幅画中有人,写出了诗人的品节风骨。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7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请人王昶《湖海诗专》评;黎简曰:“峻拔清峭,刻意新颖。”符南樵说:二樵(黎简之号)书画冠时,为诗生峭结涩,少陵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于此可知,黎简以清竣为特色,他是一位刻意追求诗意的诗人。他这首《小园》淡墨勾勒,清新如画,景中见人不尚藻饰而风物之神情意态;不求工整富艳而风骨凛然。其语言自然天成,似漫不经心,其实这是一种“极炼如不炼”的艺术境界,王安石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此诗足以当之。2(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7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古文答案1答案A解析:冒:不顾、顶着2答案A解析:只1.2.3为奋勇抗击金人,4为战果5为平乱6为战果3答案C解析: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4答案:(1)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2):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