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14页

  • 52.00 KB
  • 2022-08-25 发布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训练13篇及答案1.康德涵救梦阳康海①与太监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注释]①康海:字德涵。②梦阳: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常识]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高、高力士、忠贤、莲英等。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亲②脱③致2.翻译:①海不与通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2.章侯蔑视显贵者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假设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科头:不戴帽子。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word.zl.\n..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文言知识]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一、指“送〞。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面致〞即当面送上。二、指“表达〞。“致意〞、“致〞中的“致〞即是。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三、指“招引〞。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四、指“尽〞。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2.翻译:①好游于酒②周其乏③一龌龊显者3.上文“笔墨〞是指3.西涯与程篁墩阁老①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那么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②学士:指翰林学士。③成化:明宪宗年号。④直隶:京城地区。阁老西涯、学士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凤凰遍体文章〞。西涯对道:“蜘蛛满腹经纶〞。后来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那么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文言知识]说“举〞。一、指“推荐〞。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二、指“举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三、指“攻占〞。?阿房宫赋?:“..word.zl.\n..戍卒叫,函谷举。〞四、指“全〞。?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成语有“举国上下〞。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方②适③对④胄⑤名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它跟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4.万里忧国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huì,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万里传?[注释]①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昚(shèn)。④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容许让万里做高官。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tuō〕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侂胄专权的日子。侂胄日益专权了,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但凡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突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侂胄用兵的事情。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word.zl.\n..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方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辞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文言知识]说“见〞。“见〞是个多义词。一、指“看见〞。这是古今一样的。二、指“召见〞、“拜见〞。如“王见非〞、“非见王〞。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五、同“现〞。?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用事③属④恚⑤怏怏⑥遽⑦亟⑧社稷⑨言2.翻译: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②皆其柄国之日也③专权无上5.专力那么精,杂学那么粗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那么精,杂学那么粗,故缺乏畏也。〞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选自清•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出色代表。②嘉定:今市嘉定区。③休宁:古县名,今境。[文言知识]说“少〞。作为多少的“少〞,古今一样。“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古人年龄在30岁之的都可指“少年〞。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②东原以见告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4.理解: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答复。6.余文坼意外遂愿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word.zl.\n..,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置贷③,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⑤恐不能遍览。喁喁⑥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选自清•泓?滇南忆旧录?)[注释]①京江:古地名,今市。②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③贷:办货。④浸:水。⑤諰諰(xǐxǐ):恐惧的样子。⑥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⑦脚气:指脚气病。余文坼,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场在和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置办货的时候,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平安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场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快乐,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置办货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了脚气病,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文言知识]“常〞与“尝〞。“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一样。但文言中“常〞又同“尝〞,作“曾经〞解。上文“常云于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办货。又,?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尝〞,通“常〞,又解为“曾经〞。[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寄居③甘④旨⑤贾⑥贮⑦膏⑧迄⑨匝2.翻译: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7.黄鲁直敬重轼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word.zl.\n..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那么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君子曰“黄〞者,非鲁直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轼。黄鲁直晚年把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诸君子称“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文化常识]“〞及其他。上文有“今君子曰〞,其中“〞并非指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至,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东〞的现象。“〞古指长江以北的、一局部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及一局部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不等于今之省。[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2.翻译: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②安敢失其序哉?。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②有人认为黄、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8.轼私识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那么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那么不敢知;假设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那么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word.zl.\n..,至京师那么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轼?文正公文集叙?)[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富、欧阳:分别指琦、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宋仁宗庆历三年,轼才十来岁,在乡下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从京城来了一位学者拿着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轼也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然后〕轼问先生词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你何必要知道他们?〔或,你知道他们又有什么用〕〞轼答复说:“〔难道〕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假设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听了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一一告知。并说:“琦、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网上都这么翻,我觉得不太对我觉得应该是:当时虽然还不是完全明白这些人的为人,但是却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有标准答案告知一声十分感〕。嘉佑二年,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15年了,可是却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一、垂髫(tiáo)。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轼才十来岁。三、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四、束发。指男子十五岁。五、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六、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七、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京师②鲁③私④殁⑤既⑥涕⑦盖⑧有2.翻译:①童子何用知之?;②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③时虽未尽了。3.“..word.zl.\n..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正确的?①我知道公的为人;②我见到公的为人;③我听说仲淹的人品;④我了解仲淹的为人。9.金农为盐商解窘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选自清•陆?香饮楼宾谈?)[注释]①钱塘:今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③平山堂: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⑤桃花渡:平山堂附近的地名。钱塘人金农金寿门先生,客居在。的盐商们仰慕金农先生的才名都争着邀请招待他。一天,某一位盐商在平山堂宴请宾客,金农先生被让在席上首座。酒席之间,众人以朗读古人有“飞红〞二字的诗句作为酒令,轮流作诗。一个个挨过来,到了一个盐商那里,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句诗来,其他客人正要商量要罚他酒,这个盐商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说他杜撰。这时候唯有金农说:“这是元代人描述平山堂的诗句,引用得非常切题。〞众人不信,便要让金农吟出此句所在的全篇,金农吟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听到全篇,大家都觉得金农非常博学,这才又赞叹又佩服。其实金农是随口吟诵出了这首诗为这个商人解围而已。这个商人特别快乐,过了几天就拿了很多钱赠给金农。[文化常识]“觞(shāng)政〞及其他。觞政即“..word.zl.\n..酒令〞,它是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酒。上文金农与盐商在席间就是以说诗词为酒令的。另一种酒间游戏是“投壶〞,即以盛酒的壶口为目标,用箭投入,最后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民间以“辖拳〞行酒令,以猜中对方出手(以手指表示数目)的数目为胜,负者罚酒。[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客②次第③杜撰④綦切⑤风2.翻译:①竞相延致;②众以先生博洽;③越日以干金馈之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10.明善讥士德士城①据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明善那么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选自明•一葵?尧山堂外记?)[注释]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②府:。士诚占据了府后,〔士诚〕的弟弟士德,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在宴席间如果看不到明善就不快乐了。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雪,士德摆下了丰富的宴席,让歌女弹唱,邀请明善提笔咏雪。明善提笔写到:“〔大雪〕漫天坠落,直望田地飞去,白白侵占了那么多田地。都是你,冻死了千万的百姓,你难道还能称做是国家的祥瑞之景吗!〞写完之后,士德感到非常惭愧,最终也不敢〔对明善〕怎么样。[文言知识]说“作〞。“作〞是个多义词。一、指“工作〞。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二、指“兴起〞、“出现〞。上文“雪大作〞,意为出现大雪。又,?石钟山记?:“如乐作焉。〞三、指“激发〞、“振作〞。?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另外还作“起立〞、“制造〞、“写作〞等解释。[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瑞②毕2.翻译:①攘夺民地,以广园囿②侈肆宴乐③女乐④卒亦莫敢谁何3.理解:“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一例。..word.zl.\n..11.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吴地有个燃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快乐,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刚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刚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心很紧,只担忧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为杀心了!〞[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③裁:制作。④留:古地名,今境。⑤将命者:侍从。⑥怃然:惘然的样子。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文言知识]说“向〞。“向〞是个多义词。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二、指“接近〞、“临近〞。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刚〞;?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word.zl.\n..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那么故事要说明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41-60〕12.东坡北归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尚书③。〞翁曰:“是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答复:是尚书东坡啊。老者说:难道就是子瞻吗?答复说是啊。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方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东坡听了含笑而。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注释](D东坡:东坡,即轼。曾贬官至、(今、一带)。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交界处。③尚书: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尚书。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如上文“是子瞻欤〞,意为这是子瞻吗?轼,字子瞻。那翁称轼为“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轼欤〞,因为当时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而他自己称自己,那么只能说名,如“吾乃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子瞻也〞。[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从②揖③题2.翻译:①少憩村店②官为谁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④是天佑善人也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13.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word.zl.\n..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劭有惭色。(选自?后汉书•玄传?)[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一带。④玄: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ú):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⑦汝南:古地名,在今境。⑧太山:泰山。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玄,大宴宾客,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并且很有口才。他们见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自我夸赞说:“从前的太山太守应中远,做您的学生怎麽样?〞玄笑着说:“仲尼之门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回、赐等人不自称官职。〞应劭脸上带有惭愧之色。[文化常识]“尺〞及其他。“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上文说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一样,那么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要②会③竞④归2.翻译:①乃延升上坐②未以通人许之③咸出问表④莫不嗟服3.理解:为什么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word.zl.\n..答案1.康德涵救梦阳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2.章侯蔑视显贵者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3.字画。3.西涯与程篁墩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2.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3.美丽的花纹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4.万里忧国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5.专力那么精,杂学那么粗1.①流行、盛行②词学③感到震惊2.①他追求多种才能,看到人家有一项专长就也想兼而有之;②戴东原把凤喈的话告诉我〔见,我〕。3.②4.专力那么精,杂学那么粗。6.余文坼意外遂愿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7.黄鲁直敬重轼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②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3.②8.轼私识仲淹1.①京城②地方③私下、心④死⑤已经⑥泪⑦大概⑧同“又〞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③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3.②9..word.zl.\n...金农为盐商解窘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10.明善讥士德1.①吉利②完毕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明善〕怎么样。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11.蔡邕听琴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12.东坡北归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13.玄对应劭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2.①于是请〔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慨佩服。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根本规矩都不懂。..word.z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