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3.44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题型分类汇编19:课内文言文阅读北京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①[余]有版本写作"馀"。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便要还家要:(2)欣然规往规: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才通人翻译:(2)便扶向路翻译: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答:答案四、本题共9分10答案:D11答案:(1)邀请(2)计划;打算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2)就顺原路回去。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上海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___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n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1.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2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____3.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案(二)(4分,每空2分)2.侵犯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2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钻母潭西小丘记》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6.(3分)外形毒性药用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求石兽于水中___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3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2分)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____5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二)(4分,每空2分)!.寻找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2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童区寄传》5.(2分)说这些话(时),神情好像很悲伤。6.(3分)外形毒性药性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捕蛇者说(节选)\n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4选文作者是____(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____》。(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____6选文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案:(二)(4分,每空2分)2.剩下3.与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黔之驴》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6.(3分)外形毒性药性2007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二、(本大题共11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2题。(14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节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17.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引锥自刺其股()④期年,揣摩成()18.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2分)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21.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分)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下联:宋濂□□□□□。22.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答案:17.(4分)①跑②等待(等、等到)③大腿④满一年(过了一年)(每词1分)\n18.(2分)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答对2个给1分)19.(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20.(1分)悬梁刺股21.(2分)下联:宋濂勤奋手录书。(对仗工整即可,教师可根据考生回答酌情给分)22.(3分)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不结合原文和自己实际谈,酌情扣分)重庆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2分)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5分)8、(3)丫(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分)9、(2分)A(古义;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10,(4.分).(1)'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黄发垂髻”1分,“怡然自乐”1分)(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各1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11、(2分)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n12、(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二)(10分)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山岳潜形()??(2)则有去国怀乡()??(3)至若春和景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3分)答案17.⑴形体(形迹)⑵离开⑶日光(阳光)⑷探求评分标准:4分。每词1分。18.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19.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评分标准:3分。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丽水(二)(1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n(2)人恒过然后能改。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3分)16、(4分)(1)选拔(2)这(3)通“横”,堵塞(4)指在国外(各1分)17、(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18、(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义乌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8—25题。(一)(10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至若春和景(▲)明(2)宠辱偕(▲)忘(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而或长烟一空(或许)B.或异二者之为(的)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1.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8.⑴日光⑵一起⑶持、拿、执⑷探求(4分,每小题1分)19.A(2分)20.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意思符合即可)21.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温州(二)(12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又何间焉▲(2)公将鼓之▲(3)遂逐齐师▲(4)望其旗靡▲\n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17.(I)参与(2)击鼓进军(3)追赶、追击(4)倒下18.(1)刿(曹刿)(2)之(它)19.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0.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衢州卷)(二)(11分)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怀民亦未寝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z(二)记承天寺夜游(11分)19、①遂:于是,就②寝:睡觉③但:只3分,每题1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浙江省湖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18.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n17.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9.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解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17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18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19题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臣之妻私臣⑵王之蔽甚矣⑶闻寡人之耳者⑷皆朝于齐21.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释义或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例句,将卡片填写完整。(2分)文言虚词积累卡片编号:006词例句意思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①皆以美于徐公②③?在④到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3.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二)20.⑴偏爱⑵因受蒙蔽而不明⑶使……听到⑷朝见21.①对②比③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④皆朝于齐22.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得上等奖赏。23.略。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评分标准:第20题4分,每小题1分。第21题2分,每格0.5分。第22题2分,意思对即可。第23题3分,内容符合要求,宽对即可。浙江省宁波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的词。(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n19、下列句中加△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一)18、①撞②道歉(2分。每格1分。)19、C(2分)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2分。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浙江省绍兴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11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公输盘不说。()②吾义固不杀人。()③子墨子起,再拜()④义不杀少而杀众()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夫子何命焉为?意思:7.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4分)5.①通“悦”,愉快,高兴②坚决③两次④坚持道义(以……为义)6.先生对我有什么指教呢?7.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指出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行为,从而说服了公输盘。百色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n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答:。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3分)答:。答案:(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2007年广西省贵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二、文言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一13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B)(2分)A.薄暮冥冥薄:迫近B.沙鸥翔集集:集合C.人不对对:回答D.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
9.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C)(2分)A.屋舍俨然B.满目萧然\nC.百事也尽然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2分)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2分)
12.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分)杜甫顾炎武周恩来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2007年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 ) (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时时而间进( )(4)期年之后(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在此有贬意,是“讥讽”的意思。B.“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C.翻译“皆朝于齐”时,应按“皆于齐朝”的语序来翻译。D.“皆以美于徐公”一句,在“以”的后面省去了“我”。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11.选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共5分)(二)(12分)8.(4分,每空1分) ①私:偏爱 ②莫:没有,没有人 ③间:间或,偶然 ④期年:满一年\n9.(2分)A 10.(4分) 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②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11.(2分)指出特色(1分),举例(1分)。示例:语言简洁。(1分)如:王曰:“善。”一句,作者仅用一“善”字便把齐威王的态度简括了。(1分)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河池市统一考试试题卷二、古诗文阅读(16分)【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B.野芳发而幽香(香)C.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D.太守谓谁(说)7.古诗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仿照“文言虚词积累卡片”填写的示例,从【乙】文和学过的篇目中找出例句将表格填写完整,可不写出处。(4分)文言虚词积累卡片编号:001虚词例句用法意义之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助词的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代词他,指扶苏以介词连词8.欧阳修笔下的琅岈山风光无限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4分)9.翻译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10.【甲】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或欧阳修的理想。(4分)答案:6.C(2分。A.出现B.香花D.是)7.(4分,每空1分)示例:①【乙】文:醒能述以文者以:介词意义:用②以:连词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意义:彩以塞忠谏之路也意义:以致/以光先帝遗德意义:来8.早晨,日出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薄纱般的雾气经阳光一照就散开了,树林清新翠绿;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4分。元景物描写,按文言句翻译只给2分)9.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2分)10.(4分)示例一: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2分)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分)示例二: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2分)欧阳修在官民隔阂的时代还能做到“与民同乐”,生活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时代的我们,更应和人民心连心,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2.分)200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课改实验区)\n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9题。(13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7、“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现在用来形容。(2分)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9、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答案:5、(1)长,这里指身高(2)偏爱6、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7、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8、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9、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古诗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8分)(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鼓:\n(2)既克,公问其故克: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3.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1~22题。(共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2分)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一、答案:古诗文阅读(共12分)17.(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实验区方案二)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节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谄媚奉承。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臣之妻私臣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n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18.(1)偏爱(1分)(2)当面(1分)(共2分)19.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20.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2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共2分)22.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2007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41分)(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下列各组词语意见相近的一项是()A、孰吾与徐公孰美B、朝朝服衣冠孰视之皆朝于齐C、市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能谤讥于市朝D、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翻译下列句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2、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13、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C10、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以得到上等的奖赏。或所有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以得到上等的奖赏。11、C12、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13、(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遵义市2007年初中学业统一考试试卷(三)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云归而岩穴暝③伛偻提携④觥筹交错17、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8、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答案:(三)16、①情趣②昏暗③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④交互错杂。(答对一词给1分,共4分)17、①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对一句给2分。共4分)18、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意思接近即可。共4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1——13题。(15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n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王之蔽/甚矣!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的巨大成效。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答案:(一)文言文阅读20分11.A12.B13.(依次为)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1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1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只答“战胜于朝廷”只给1分。\n14.①我跟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基本意思正确,1分;“孰”答对1分)②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基本意思正确,1分;“期”、“虽”,每字各1分)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论语》四则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答案:14.(3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2007年芜湖市初中语文毕业学业考试(三)(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n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泫然出涕涕: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译文: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答:①富贵不能淫:②威武不能屈: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答案:17、(2分)(1)通“避”,躲避。(1分)(2)眼泪。(1分)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2007年莆田市初中升学考试试卷陋 室 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8、翻译下面句子。(6分)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⑵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9、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10、诸葛亮 子云 孔子 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n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22、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答案: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0、余/因得/遍观群书。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2007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3题。(8分)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⒓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⑴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⒔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㈠(8分)⒓⑴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⑵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每空2分,共4分。⒔观蚊如鹤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每空2分,共4分。(概括合理均可)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愚公移山\n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⑴惩山北之塞()⑵吾与汝毕力平险()⑶河曲智叟亡以应()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答案:(一)(10分)6.(3分)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7.(4分)⑴你太不聪明了。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8.(3分)(答对1个要点2分,答对2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2007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6——10题。(16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本文选自,它是西汉(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分)\n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⑴朝服衣冠()⑵今齐地方千里()⑶臣之妻私臣()⑷王之蔽甚矣()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B.A.徐公何能及君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及郡下,诣太守两股战战,几欲先走D.C.徐公不若君之美能谤讥于市朝更若役,复若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答案:6.(2分)《战国策》刘向7.(4分,每小题1分)穿戴方圆偏爱受蒙蔽8.(2分)B9.(6分,每小题3分)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0.5分,句意2分)⑵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年”、“虽”各占0.5分,句意2分)10.(2分)B兰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一11题.(11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pA以弱为强者B曹操比于袁绍贤能为之用信义着于四海C此用武之国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n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甚矣,汝之不惠!⑵何苦而不平?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答案:(一)(11分)9.(3分)D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二)(12分)12.(2分)(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13.(4分)(1)你太不聪明了。(2分)(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14.(2分)(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n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君言多务,孰若孤B.①王曰:“善。”②京中有善口技者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①能谤讥于市朝②朝而往,暮而归10.翻译与解读。(7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译文:(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答案:9、C(偏爱)10、(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分]、(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答: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答案: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nl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2007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寓逆旅,主人日再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富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分)答案:9D(借。A它,指书/的;B他,指“乡之先达”/他们,指“同舍生”;C日子,天数/每天。)10(1)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1吃、穿(“口”与“体”或衣服与食物)2007年广州市花都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n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百许里????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10、翻译与理解。(6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答案: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梅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1)小惠未徧:(2)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9.翻译下列语句。(3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我的翻译:??1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3分)??我的感悟:答案:7.3分(1)同“遍”,遍及(2)赐福、保佑(3)案件??8.2分C??9.3分做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10.3分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可得满分。新疆乌鲁木齐2007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普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弱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遇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鸠犬相闻。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n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或来问讯,自去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官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9.填空。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20.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云南省2007年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着《五柳先生传》日:“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四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微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渔人甚异之异:(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3)颖脱不羁羁:(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辍:1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答: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答案11.(1)对……感到诧异(2)类(3)束缚,拘束(4)停止\n1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3.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分)。(意思对即可)14.(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山东省滨州市二〇〇七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8—10题。(8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5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字词意思例句翻译从顺、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反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1分)10.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答案8.飞奔的马通“返”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评分标准]本题5分。词语解释各0.5分,句子翻译各2分。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评分标准]本题1分。必须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两句都写不扣分。10.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二00七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巨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n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自号曰醉翁也B.故患有所不辟也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扶苏以数谏故12.文言文阅读要注重理解和积累。请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出师表》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山东省枣庄市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拭《记承天寺夜游》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答案7.A8.D9.C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n(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月色入户。户: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8、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0、济宁市二00七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9.〔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4分)10.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3分)答案7.答案:①祸患,灾难通“避”,躲避②赏赐傲视??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8.答案: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舍身取义廉洁自律??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泰安市2007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n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肉食者鄙??忠之属也
??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
答案山东省威海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①处冒号的作用是。(2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闻寡人之耳者③时时而间进④期年之后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答案9.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上文。(每空1分,共2分)10.①确实②使……听到③问或,偶然④满一年(每个0.5分,共2分)11.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每句1分,共2分)12.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2007年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n(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⑦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D. 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壁。9.文段运用 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依次抒发了迁客骚人 两种情感。(2分)10.文段中作者假借古仁人立言,表达了“ , ”的远大政治抱负。(2分)11.选文末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5.(1)通“悦”,愉快(2)长(3)像狗一样(4)逃走(5)与世隔绝的地方(6)已成年(或表示年已二十)(每空1分)6.(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每题2分)7.A(3分)8.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分)9.对比(1分)感极而悲和喜洋洋(或“一悲一喜”)(1分)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滕州市二00七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1.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n??二者不可得兼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言或行
??
??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答案10.(2分)①祸患灾难;②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n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四川省广安市二OO七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4.下列文言语句中,“于”的用法与“x小于y”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A.战于长勺B.皆以美于徐公C.告之于帝D.曹操比于袁绍答案4.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足肤皲裂而不知________________(2)久而乃和________________(3)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_____29.翻译下面句子。(2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根据文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末句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并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古人读书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的可谓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2分答案28.①却(可是,但是)②才③通“披”,穿④破29.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0.求学路途艰难;衣服破旧;食物粗劣。(每点1分,意近即可)31.无统一答案,可从作者刻苦勤奋历尽艰辛后,终获知识,成为饱学之士的事例,想到要成功必须刻苦勤奋学习的道理;也可只谈自己如何向作者学习的一些想法,等等。32.悬梁刺股(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2007年资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n(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望其旗靡()会匈奴大入塞()俄而,斩首数百级()范兵不敌()公将鼓之()范乃令军中褥食()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虏众盛而范兵不敌。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译文: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答案20.倒下正遇上一会儿抵挡助词,无实义就21.虏众盛而范兵不敌。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2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n成都市二○○七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B.沙鸥翔集C.春和景明D.吾谁与归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9.将第Ⅰ卷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答案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中“以”是“来”的意思,其它都是“因为”的意思。)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D中“与”不是古今异义,其它都是古今异义。)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将第Ⅰ卷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译文: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翻译通顺得1分,互文手法0.5分,落实“以”的意思得0.5分。)\n(2)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翻译通顺得1分,落实“微”“斯”得0.5分,倒装句翻译正确得0.5分。)成都市二○○七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语文【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其实味不同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叶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译文: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答: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2分)答:答案3.其/实味/不同(每处1分,共2分)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每小题0.5分,共2分)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翻译通顺、大意正确即可。)6.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1分)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1分)7.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选择一个人,回答语言通顺、符合文意、题意、说理清楚即可。\n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2分,若选择了两个或三个人,或者答成人物的缺点都不给分。)四川省达州市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答:??(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答:???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答案16、D;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内江市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n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2007年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之()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10.翻译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文段理解。(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这一句。答案8.(1)参与(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9.B(2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n11.(1)远谋鄙(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2007年湖北孝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7—10题。(11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着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空乏: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n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答案13.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鄂州市2007年语文初中升学考试试题【材料3】[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人教版九年级[下])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25、(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27、(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5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n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9.(1)穿戴;(2)偏爱。(2分,每题1分)10.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分,每条1分)1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荆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0.B(2分)??11.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武汉市2007年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为:是。(2)是:这。(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覆:翻倒。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0态度()学思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n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吉林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本文作者欧阳修是代的文学家。(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0、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1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1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8、宋(北宋)(1分)9、(1)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2)离开(共2分,每小题1分)10、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2分)1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1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内蒙古2007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边两个语段,完成22——27题。(21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贤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n??22、解释加点的词。(4分)??(1)余幼时即嗜学()??(2)录毕,走送之()??(3)益慕圣贤之道()??(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24、翻译句子(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22、(1)爱好、特别喜欢(2)跑(3)更加(4)妻子和儿女??23、A??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2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一lO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壑: (2)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9.概括选文画横线部分的内容。(2分)7.(1)山谷(2)情趣(各1分)\n8.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峰回路转”1分,“翼然”1分,判断句式1分)9.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及周围的景色)10.(1)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各1分)辽宁滕州市二OO七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1.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二者不可得兼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言或行
??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
??
10.(2分)①祸患灾难;②同“避”,躲避
??11.(2分)C
??12.(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的事。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13.(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14.(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供课改实验区考生使用)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0—13题。(10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n[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1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12.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13.[甲][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2分)10.(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祸患,灾难(3)丢下,抛弃(4)于是,就每词1分。11.(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12.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13.舍生取义2007年山西省新课改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二、阅读(50分) (一)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10分) [甲[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2)亭亭净植() 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n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8.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二4(1)简陋的房屋(2)立或树立 5D 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C 8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太原市二00七年初中学业考试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③一士人善画??????????????????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评分说明:能结合写猫的句子1分,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1分,共2分)\n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007年乌兰察布市初中升学考试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共9分)送东阳马生序宋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3、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2分)(1)同舍生皆被绮绣()(2)腰白玉之环()14、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请选择。(2分)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5你提炼了文中的重要信息吗?请概括。(3分)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16、你得到学习的秘诀了吗?请传授。(2分)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四、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共9分)13、(2分)(1)同“披”,穿戴(2)腰中挂着14、(3分)B15、(3分)得书、从师、求学16、(2分)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德州市二○○七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二、阅读(共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月色入户户②怀民亦未寝寝\n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共45分)10.答案:①门 ②睡觉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湖北省十堰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作答。(12分,每小题3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伛偻提携()②颓然乎其间者()③醒能述以文者()20.翻译下面句子。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1.选文第一段描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A.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B.选文第二段使用了衬托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D.“散中有整、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本文句式的特点。(一)12分19.①小孩;②于,在;③记述,写下。(3分,每词1分。)20.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出游(而)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乐他所乐的事/东西)(以他所乐的事为乐)。(3分,译出大意但有明显错、漏,给2分,只译一句给1分。)21.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3分,每空1分。)22.B(3分)扬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甲]晏子使楚\n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坐盗()(2)其实味不同()(3)生于淮北则为枳()(4)使者反()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答案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200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7.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A.旦日,卒中往往语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答]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A、B\n7.B8.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9.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10.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常州市二○○七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配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配文: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配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18.解释下列短语。(3分)(1)弗之怠:(2)走送之:(3)哀转久绝:(4)歌以咏志:19.这位同学认为郦道元《三峡》选段可以用来比喻读书过程中有所领悟的喜悦。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说说“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意思。(2分)20.如果说读书的第一境界是立志启程的不易,第二境界是求知过程的甘苦,那么第三境界则是豁然开朗的喜悦。请你评价一下《观沧海》的诗句作为第三境界的配文是否合适。(2分)答案18.(1)不懈怠,不放松抄写;(2)跑着把书送还回去;(3)(猿鸣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4)写诗(或唱歌)来抒发理想(或志向)。(共3分。对1个得1分,得满3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如“怠”、“走”、“哀转”、“咏志”,这几个词译错的,该小题不得分。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可以不扣分。“弗之怠”解释为“不懈怠,不放松”,“走送之”解释为“跑着送还回去”,“之”字未译出的可以不扣分)19.大大小小的瀑布从山上直泻下来,江水清澈,山峰高峻,草木茂盛,实在趣味无穷。(2分。不是翻译,要求可明显放松,写出大概意思即可得全分)20.没有标准答案,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参考:合适;日月星空的光辉,一起在自己的眼前展开,用来比喻求学中豁然贯通的境界是自然得体的,洋溢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不合适;这几句写的是自然天象,表明曹操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的结尾,都和读书最高境界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2分。肯定否定皆可,理由较为合理的即可得全分。只作判断而未分析理由的不得分)南京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n【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北史·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8.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分)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4分)(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案7.(2分)D.8.(2分)A9.(4分)(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分)10.(4分)(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2分)(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2分)(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分)镇江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n[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注释】①既:尽。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弗敢专也()(2)忠之属也()(3)遂逐齐师()(4)阻而鼓之()13.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13.(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2007年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3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①刺:②闻:③间:答案3.(3分) ①指责(批评) ②使……听到 让……听到 ③间或、偶然(偶尔)江苏省淮安市2007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n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③犯寒暑④又安敢毒耶20.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文: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文:22.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原句:蒋氏乡邻作用:答案:19.①使……活下去②用完③冒着④怨恨20.D21.①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②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22.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而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007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②皆朝于魏()③二国皆怒而去()④使乐羊伐中山()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例句:君将安之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n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濯清涟而不妖(?)?(2)日上日妍(?)???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句子:????启迪:?答案:???17.本题4分,每小题2分。???(1)从造字法的角度看:“雀”是会意字,指麻雀,也可泛指小鸟;“鹊”是形声字,“鸟”为形符,“昔”为声符。(只要写到两个字分别是“会意字”“形声字”即可得2分)???(2)从生物学的角度看:①雀:腿短,翅膀短,尾巴也短;鹊:尾巴较长。②雀:飞不高也飞不远;鹊:敏捷善飞,飞行极快。③雀:不善于做窝;鹊:有做窝的本领。(只要写到三个方面中的两点即可得2分,只写一点得1分)???18.本题2分。为了说明鹊有做窝的本领。???19.本题4分。成语、俗语或诗文2分,印证的特征2分。示例:???成语:“鸦雀无声”、“雀喧鸠聚”——说明雀的喧闹。?门可罗雀——说明雀飞不高也飞不远。???俗语:“喜鹊叫喜,乌鸦叫丧”——鹊的叫声预示喜事临门。???诗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雀飞不高(也可指雀胆子小)。???“明月别枝惊鹊”——说明鹊敏捷(善飞)。???20.本题4分,每句2?分。示例:???一个“集”字,让我仿佛看到了鸟儿翱翔天宇后悠然栖息于枝头的倩影;???一个“山”字,让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山峰竞秀,沟壑藏云,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一直伸向高空……盐城市二○○七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n[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ū)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4)悉可俯拾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二)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