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觉察〞,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word.zl.\n..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假设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假设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那么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织。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阅读理解】1.解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2.翻译: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②如使置十叶焉,那么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那么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word.zl.\n..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答复:“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阅读理解】1.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word.zl.\n..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那么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元卿?贤奕编?〕【注释】①蜀:、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枯槁,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参考译文】南岐在、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1.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3.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寓意是:..word.zl.\n..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开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那么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那么劲⑩,涂益干那么轻,以益劲任⑾益轻那么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巩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1.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匠人没有话可以答复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word.zl.\n..,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文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幸运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2.翻译: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幸运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原文】水泉深那么鱼鳖归之,树木盛那么飞鸟归①之,庶草茂那么禽兽归之,人主贤那么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word.zl.\n..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1.解释:①那么: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2.翻译:人主贤那么豪杰归之。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根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那么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那么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那么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那么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那么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参考译文】..word.zl.\n..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假设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那么无不知也。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3.与引文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清楚,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原文】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假设而不惊慌,小人那么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阅读训练】..word.zl.\n..1.解释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xiè〕: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刚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1、??元方侯袁公?..word.zl.\n.. 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拟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答复,稍微不慎那么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答复,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城(现)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裕之弟王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王道规,因此袭封为王。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义庆当时人在,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义庆就因病离开,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2.?孟母三迁?..word.zl.\n..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舍:家.②嬉:游戏.所以:用来.③处子:安排儿子的地方.④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私人一类的事.⑤贾人:商贩.⑥衒卖:沿街叫卖.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⑧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那么槁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忧,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其人——他家里的人。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⑧趋——快走。⑨往——去,到..去。⑩槁(gǎo)——草木枯槁。⑾耘苗:给苗锄草⑿非徒——非但。徒,只是。(13)益:好处。 4。?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缺乏,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出处:西汉·向?战国策·齐策二?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注释]①祠(cí)——春祭。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③相谓——互相商量。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⑤固——本来。..word.zl.\n..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⑦遂——就。⑧亡——失去。 翻译: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後,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方法很好。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他所得。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说罢,就喝起酒来。 英文:drawasnakeandaddfeettoit—ruintheeffectbyaddingsth.superfluous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那么,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5.?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释: 1.并:连同。2.去:去除。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北人:北方人。10.以:用来。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12.仕:(仕途)在……做官。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17.识:见过,见识 翻译: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答复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其寓意是挖苦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省略成分: 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word.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