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2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五官争功文言文篇一:五官争功正式2《新五官争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将小古文读通顺,读得有韵味。2、大致理解古文的意思。古文中常用字的意思:尔(你)何(什么)谓(对)曰(说)。3、试着写一、二句小古文。教学过程:一、相声导入:1、今天我们班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班的乐天派周昊同学准备了一段相声《新五官争功》,想给大家表演一下,掌声有请。\n2、表演相声:周昊: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我和我的五官给您齐:拜年啦!眼睛:我是周昊的眼睛我祝大家眉开眼笑!周昊:嘿,我这眼睛多喜庆!耳朵:我是周昊的耳朵我祝您耳听八方!周昊:大耳朵有福!嘴巴:我是周昊的嘴我祝大家笑口常开!周昊:我的嘴会说话。鼻子:我是周昊的鼻子我祝大家#@……@#@!)(英语:春节快乐!)\n周昊:嘿,为什么到我这辈改外国鼻子了?鼻子:洋鼻子大呀,您喘气儿痛快!眼睛、耳朵、嘴:(笑)对,您喘气儿痛快!周昊:我痛快什么呀,麻烦了!眼、鼻、嘴、耳:怎么了?周昊:看,他们吵起来呢?眼、鼻、嘴、耳:吵什么呢?一起看看去。3、师:你们觉得他们的相声说得如何?谁能具体的夸夸他们,你最欣赏他们的是?(语气、语调、轻重、表情、动作)。板书:语气、语调、表情、动作。是呀。无论是说相声,还是讲故事,还是读文章,要想吸引人,这些都很重要。4、咱们现在就一起去看看古文中的五官是怎么争功的呢?\n二、读熟读懂练仿写1、出示: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1)师:我们说“嘴巴”,古文称“口”,“鼻子”称“鼻”。说明古文往往是单字的。2、那口和鼻是怎么争的呢》谁来读读这二句: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古文往往是单字的,所以要非开读。指明读。谁来猜猜这两句古文是什么意思?指名说。\n哪个字的意思是你?(板书:尔你)是呀:你凭什么在我的上面?出示:尔何能居我上?有什么区别?一个小小的我把口的高调、狂妄活灵活现表现了出来。上:shang四声,下降;我:wo三声,上扬,显示出口的骄傲。(5)指导朗读,加上动作,表情2、口这么骄傲,鼻也不甘示弱。出示:(1)生加动作读。(2)师范读:饮食非我不能辨。为什么这样分开念?(3)理解意思再读。口与鼻想一争高下,在极力争辩,同桌连读,注意神态、动作。3、这时候,眼睛往下一看,不乐意了——\n出示: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古文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色是四个字成句。近鉴豪端,远观天际。骈句的读法是近鉴豪端-------远观--------天际。范读---指明读。师:是呀,这眼睛真了不起,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近的什么也看不到?(学生有意见)什么事豪端呢?(1)毫是什么意思?(2)“明察秋毫”里的“毫”是指秋天里最早长出来的最细小的绒毛,就是“毫毛”。(3)理解“毫端”:毫毛的顶端。\n怪不得眼对鼻子说,读--------(4)这里没有用“居上”,而用了一个“先”,为什么?(先表示第一,更加傲慢。)眼睛还不解气,发现还有东西在他的上面,是谁呢——4、出示: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1)眉毛是不是没有用?它有什么用处?(无眉大侠不好看、挡汗)(2)积累含“眉”的词语:眉飞色舞、眉清目秀、贼眉鼠眼、挤眉弄眼、慈眉善目、横眉竖眼(3)小结:看来,眉和目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眉来才能眼去,眉开才能眼笑,贼眉才能鼠眼,挤眉就要弄眼,浓眉才能大眼,横眉才能竖眼,眉来才能眼去,这样,眉目才能传情。看,眉毛讲话文绉绉的,他回答说——\n5、出示: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理解大意,再读。6、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7、指名分角色演练对话(1)注意语调、动作。(2)指名两组读(3)全班起立读,最好能背诵下来。8、循序仿写(1)师:大家闹闹哄哄地吵着,你发现了,谁没来?(耳)(2)“耳”在一旁,会说什么呢?(3)出示范例:耳曰:“我功劳巨大,尔等有何功居我中?若无我,嘴不知如何作答?眼不知如何看?鼻不知闻如何?眉不知画如何?我应居于中。”——五年级\n(5)五官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作为五官的主人,该给它们说说团结协作的道理。(6)学生练写,讨论交流生:主人曰:“尔等休吵!若无口谁为我谈,若无鼻谁谓我辨,若无眼谁谓我看,若无耳谁谓我听?若无尔等,我岂不成废人一个?”四、总结学法自学1、师:学习小古文很简单,先彻底地读一读,读懂了,再尝试写一写。2、推荐:《小古文一百课》篇二:五官争功小古文习作练笔小古文100篇中的五官争功翻译,加入想象,即可成文!\n习作练习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惟有可应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n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也就如同这世上有宾客,(他们)对主人有什么益处?(但是)没有就不符合礼节和仪式.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积累含“眉”的词语:眉飞色舞、眉清目秀、眉来眼去、贼眉鼠眼、挤眉弄眼、慈眉善目、横眉竖眼。我们发现,“眉”和“眼”总是在一起出现,真是亲密的好朋友。这篇文章并没有写完,五官里,还少了一位:耳。耳会怎么说呢?扬扬先用白话文讲自己的想法:耳对其它四官说:我能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没有我,你们说的话主人根本听不到。然后试着把上面的意思变成古文:耳曰:“我居两侧,听八方,若无耳,主人岂知汝等何言?”(仿照“若无眉”的句式去写的)\n至此,故事还没有讲完,到底谁的功劳最大呢?我们接着往后想想。这时候,主人发话了,说五官们各有自己的职责、功劳,一个也不能少。最后,五官们不争功了,和平相处,齐心协力为主人办事了。最后,试着把上面的意思变成古文:主曰:“尔等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缺一,则面不成矣!”争止,五官安居各位,齐心为主效力乎。学习感悟:通过这篇古文,我们明白了,在大集体中,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作用、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篇三:古文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n汝前行,吾后行。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3.芦花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n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第9课日时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n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选自民国老课本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选自《意拾喻言》13.五官争功\n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是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选自《唐林语》14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n——选自《古岩斋丛稿》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即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选自《训学斋规》15.读书须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选自《训学斋规》17.铁杵磨针\n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选自《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18.称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在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选自《三国志》19.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20.破瓮救友\n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2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选自《后汉书·孔融传》《五官争功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