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上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根据要求填写下表通假字本字读音例句释义出处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荡胸生曾云《望岳》句子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出处楚王闻之,谓左右左右《晏子使楚》叶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晏子使楚》寡人反取病焉病《晏子使楚》语时了不悲了《人琴俱亡》二、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心乐之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3、皆若空游无所依4、日光下彻5、斗折蛇行6、犬牙差互7、凄神寒骨三、说出下列一词多义的意思之1、楚王闻之2、齐之习辞者3、吾欲辱之4、婴闻之5、得无楚之水土6、心乐之7、乃记之而去以1、何以也?2、何以都不闻消息3、全石以为底4、卷石底以出5、以其境过清6、是以必得躬历山川7、所以然者何而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7\n2、而子敬先亡3、潭西南而望4、乃记之而去5、隶而从者6、如好逸而恶劳7、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8、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其1、为其来也2、其实味不同3、其岸势犬牙差互4、不可知其源5、以其境过清6、所以然者何为1、为其来也2、何为者也3、橘生淮南则为橘4、生于淮北则为枳5、全石以为底6、近岸,卷石底以出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8、念无与为乐者则1、橘生淮南则为橘2、生于淮北则为枳3、入楚则盗4、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然1、所以然者何2、佁然不动盖1、盖竹柏影也2、盖地有高低既1、弦既不调2、既不可执一使1、晏子将使楚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四、解释下列课文中的字词习方对坐诣固善席徒笃都索素因恸绝良卒伐取尤坻嵁蒙7\n络缀可许彻布势户但泥穷致躬昔河尝举五、文学常识填空1《晏子使楚》选自,作者(人名),名,字,(朝代)著名政治家,以、和闻名于世。2《人琴俱亡》选自,作者是(人名),(朝代)文学家。文中的“子猷”、“子敬”都是的儿子。17.《小石潭记》的作者是(人名),是中的一篇,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3《小石潭记》中的“记”是指。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人名),字,号,(朝代)派的诗人。与之相对的是派,代表人物有等。5《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人名),(朝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原名,字,号,一号。六、断句(断一处)1、晏子将使楚2、橘生淮南则为橘3、其实味不同4、而子敬先亡5、因恸绝良久6、其岸势犬牙差互7、以其境过清8、盖竹柏影也9、念无与为乐者10、水中藻荇交横11、遂至承天寺12、泥于掌故13、是以必得躬历山川14、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15、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六、阅读训练(一)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7\n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其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3)寡人反取病焉(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5)齐人固善盗乎(6)傧者更道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1)齐人固善盗乎(2)然则何为使子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其来也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B、楚人以晏子短何以也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D、所以然者何河伯欣然自喜4、翻译下列句子(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译:(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3)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译:(4)其贤者使使贤主,其不肖者使使不肖主译:5、根据这两则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晏子形象。(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n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6〕。——《钴鉧潭西小丘记》注:〔1〕西山:在永州(今永州市零陵区)城西五里。〔2〕钴鉧:烫斗。因潭形似烫斗,故名钴鉧潭。〔3〕浚:深。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4〕偃蹇(jiǎn简):曲折起伏的样子。〔5〕嵚(qīn钦)然:山石耸立的样子。〔6〕罴(pí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水尤清洌(2)潭中鱼可百许头(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5)殆不可数(6)若牛马之饮于溪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佁然不动其冲然角列而上者B、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C、心乐之若熊罴之登于山D、潭西南而望隶而从者3、下列各句省略的内容补充错误的一项是()A、(鱼)皆若空游无所依B、(余)坐(于)潭上C、(溪水)斗折蛇行D、(梁)生竹树4、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3)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译:(4)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译:(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7\n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1)之仙都,自康乐(2)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景宏《答谢中书书》注:(1)欲界:人间。(2)康乐:谢灵运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遂至承天寺(2)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庭下如积水空明(5)四时俱备(6)晓雾将歇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承天寺夜游》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记承天寺夜游》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D、《答谢中书书》中“仙都”一词高度概括文章内容。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5、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6、这两篇短文中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一样,说说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四)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必躬亲》7\n禹伤先人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1),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2)。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3),山行乘榉(jǔ)。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4)九泽,度(5)九山。令益(6)予(7)众庶稻,可种卑湿(8)。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史记》注:(1)劳身焦思:禹因父亲治水不成被杀而悲哀,就尽心尽力去治水。(2)沟淢(xù):沟渠。(3)橇(qiāo):古时走泥路所用工具。(4)陂(bēi):添塞。(5)度(duó)翻越。(6)益:人的名字。(7)予:发给,发放。(8)卑湿:潮湿、低洼的地方。1、《治水必躬亲》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_______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_________,而且要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泥于掌故(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3)未尝横索一钱(4)事可举也(5)势有曲直(6)不得其情(7)薄衣食(8)以开九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B、普颜色不变C、崔氏二小生D、非咨询不穷其致4、翻译下列句子。(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译:(2)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译:(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译:(4)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译:5、请从《大禹治水》中摘录能够证明观点“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的句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