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5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醉翁亭记》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山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3)既而弥月不雨()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4分)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二、【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n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③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①明年:第二年。②顾:向四周看。③幸:庆幸。④因为本:于是就根据。⑤道:称道。1.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4分)(1)林壑尤美()(2)山行六七里()(3)晦明变化者()(4)修既治滁之明年()(5)窈然而深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3.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结合乙段的具体内容,说说欧阳修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4分) 三、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n)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4、.【甲】【乙】两文均体现了“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岳阳楼记》【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0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表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健粥不充o,日昃o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①再适:改嫁。②健(zhO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吾):太阳偏西。(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n《与朱元思书》(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6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石潭记》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n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zhēnɡ):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水尤清洌()⑵不可具状()⑶佁然不动()⑷被鹤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记之而去公退之暇B.其岸势犬牙差互待其酒力醒C.潭西南而望野芳发而幽香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6分)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⑶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4.文段理解。(4分)(1)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甲文第二段。(2分)(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2分)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二、【甲】\n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日光下澈:(2)其岸势犬牙差互:(3)疾趋:(4)山行之极观也: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凌神寒骨,悄怆幽邃。(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n参考答案醉翁亭记课内+课外型”的命题方式难点在课外题。这两篇文章作者同为唐宋八大家,体裁相同,主旨相近。甲文是课内文章,乙文出自课外。阅读时,不要一看到乙文是从没见过的课外古文,就先被吓住,不知该如何下手。其实,只要静下心来一看,就会发现课外文段其实没那么可怕,它们在难度上与课内文段相当,并且所考知识点通常都是学过了的。如17题的第(2)小题,“明年”在《岳阳楼记》中学过,知道是“第二年”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此题也相同。再如17题的第(3)小题,考查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词化了。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课内已学过。联系语法分析。“雨”为名词。“不”为否定副词,副词“不”不能修饰名词“雨”,再结合语境,便知是“下雨”的意思。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命题者通常对有生词或不好理解的地方,在选文下边一般都有注释,不会影响对文段的理解。因此,遇到了没见过的课外文段,也不必惊慌,只要调动起平时自己的积累,就会很容易地大体理解文段的内容及主旨。19题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旨,从题干“共通”二字可以看出,二者有相似之处,细读《喜雨亭记》,作者紧扣一个“雨”字和一个“喜”字。文章中,“雨”字出现了十二次,“喜”“乐”共出现六次,通篇都贯穿着为雨而喜的喜气洋洋的气氛,其感情就不难分析出。20题是求同比较,先分析自己熟悉的《醉翁亭记》画线句子,再比较《喜雨亭记》画线句子,抓住题干“句式”二字去寻求共同特点,反复阅读、体会,就可以迅速快捷地找到共同之处二、17.(1)特别(2)沿着山走(3)阴暗明亮(4)管理滁州(5)深远、幽邃的样子。(共4分。答对一个1分)1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喜欢它地方僻静而事务简单,又喜爱它风俗安适悠闲。(共4分,每句2分。小错可以不扣分)19.A(共2分)20.参考:寄情山水的情趣,与民同乐的思想,岁物丰成的祝愿,风俗之美的赞扬,无事之时的珍惜[参考答案] 三、\n 12.(1)水(酒)清(2)遮蔽(3)全,都(4)长,高(每小题1分)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15.【甲】的“乐”是与民同乐。(1分〉【乙】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1岳阳楼记1.(1)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2)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3)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记叙(4)略。(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2.(1)①端起酒杯②考虑或想着(2)B【解析】此句断句应为“我欲/乘风归去”(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4)C【解析】甲中的“婵娟”应指明月;乙中的“闲人”指像他们一样没有繁琐的政务的人(被贬官的人)。(5)示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小石潭记【答案】(每字1分,共4分)⑴格外(或:特别、尤其)⑵详细(或:全部、一一)⑶愣住的样子⑷同“披”,披着【解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答案】.D(2分)【解析】D中都是“因为答案】(每题2分,共6分)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弯曲,(水流)像蛇爬行那样曲折,或明或暗,若隐若现。⑶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16.(每题2分,共4分)(1)甲文第二段运用侧面描写(或动静结合)的手法,虽无一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表面写鱼,实际写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乙】文译文: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n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答案】12.(4分)(1)澈:同“彻”,穿过,透。(2)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3)趋:快走。(4)观:景象(景观)。【每题1分】13.(4分)(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分)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分)。(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每句2分】14.(2分)(1)清(2)伟(奇)【每题1分】15.(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每空1分,意近即可】《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阅读答案与朱元思书3.(1)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2)C【解析】A项中的“上”,应分别解释为“向上“上面”;B项中的“绝”,分别解释为“断“绝妙”;C项中的“皆”,均翻译为“都";D项中的加点字“为”,分别翻译为“被…‘成为”。(3)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