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性”,让文言文变得“可爱”高二语文组郑俊彩本学期重点讲授的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在讲授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前一节,我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具体内容,话音刚落,学生便一片唏嘘之声,只听他们说“又是文言文啊,无聊死了”“一提到文言文我头都大了”……更有甚者说“文言课,睡觉课”。一时间我也有些慌乱,脑海中浮现了曾经的画面: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们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单调而枯燥、却又很重要的文言知识竟成了他们的“催眠曲”,第二天提问,学生答得千奇百怪,仿佛是在提问他们绝对陌生的知识,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翻译也不能够有效地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去作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这本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几乎对文言文“深恶痛绝”的时候来学习的,而且这篇文章的两个课时又是在学生最容易犯困的下午第一节和上午第一节,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决定对我的教学安排做一定的改进: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当成“剧本”,六个人一个小组,分别“饰演”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余下的一个担任旁白以及“导演”,负责“督导”其他五人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表情等,唯一的要求是必须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即白话。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造,比如在语言上、在道具上、在内容上。第一个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先分组“研究剧本”,清楚“剧中”\n人物的性格,锤炼自己的表演,并在“导演”的指挥下进行不限次数的“排练”;第二个课时,由四个组进行表演,并由资深“观影者”(即其他学生)评选出本次的“《论语》奥斯卡金奖得主。”第一个课时是周一下午的前两节课,两个班的学生的热情都空前高涨,我的安排尚未交代清楚,他们便已开始了如火如荼、如痴如醉的“排练”。除学生的热情让我惊喜之外,我还发现了很多他们“可爱”的地方,比如一个组,六个人为了“夫子哂之”中的“哂”该怎样笑吵得不可开交,也不亦乐乎;有的学生说“孔子是山东人吧?咱们是不是应该用山东话来说啊?”;还有的组,为了要不要给“夫子”加个胡子的问题进行投票表决……整个课堂竟没有一个学生打瞌睡,或者干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第二个课时是周二上午的前两节课,平时上完第一节课,教室中总是趴下一大片,甚至从上课之初就开始与周公“若即若离”。而这次的前两节,学生们一反常态,在课前十分钟就已经自觉开始了“直播”前最后的“彩排”。上课铃声响起,他们还意犹未尽的,甚至压低了声音继续讨论。我“发布”了“开始”的指令后,大概三十秒的时间,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却又东张西望,想来是在斟酌自己要不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终于有一个“国际范”的“剧组”来到了讲台上,在普通话、巩义话之外还加入了简单的英语、韩语、泰语;“国际范”之后,“民族范”登场,操着一口地道的巩义话把几个角色演得准确到位。五班的“经典组”把文章翻译得极为准确;还有一个没有给自己命名的组为“夫子”\n准备了加长版的白须,加之颤抖的声音,和略带点“羊肉串”味道的口音把全班同学逗得忍俊不禁;还有一个组完全脱稿演出,竟也把“台词”记得精确无误;再加上“甄嬛体”、“元芳体”、“陈欧体”等网络语言的加盟,整堂课笑声不断,却也惊喜不断。四个组演完之后,我做了简单的点评之后,问了一些曾经让他们痛苦不堪的文言知识,竟也能够对答如流,并出乎意料地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暮春郊游图”背得滚瓜烂熟。回顾这堂课,我认为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第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本来枯燥的文言文热情倍增。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放心地把两堂课交给他们,让他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而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在旁边提供必要的指点。第三、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的脑细胞活跃起来,为了小集体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成更多课本之外的惊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在自己的教学方式上多下工夫,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造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中“真正高效、真正幸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