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3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2.选自:《柳河东集》。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待同游者。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3.写作特色: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三、要点。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2.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的一篇小记,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交待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及桃花林的美景,为下文写桃花源作铺垫,并以桃花林的美来衬托桃花源的美。第二部分(第二到第三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二段,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气氛(安闲、舒适、宁静、祥和)。第三段,写桃花源中人的社会风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三部分(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写渔人告知世人却无法找到桃花源的结果。\n2.中心思想:本文用客观的方式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3.写作特色:1)想象力丰富,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2)语言朴实、自然,文字简洁有概括力。三.要点。1.人物形象:源中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桃花源中的人“叹惋”:1)世界的变化、战乱繁多。2)对自己身处桃花源感到庆幸。而桃花源中的人叹惋却不愿离开,因为:1)桃花源中生活安闲、舒适、宁静、祥和。2)桃花源中的人风尚淳朴。3)百姓安居乐业、厌恶战争、追求和平。3.本文最后写“不复得路”、“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1)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暗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世外桃源。2)说明了向往桃花源的人多,不止作者一个。4.本文线索主要是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辞别桃花源。5.成语: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2)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6.源中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源中人向往桃花源中没有战争、和平的生活,不希望受到外人打扰。核舟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魏学洢,明朝人2.出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第二部分(第二—五段):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的特点,有条不紊的细致描述核舟的各个部分。第三部分(第六段):总述核舟的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技艺灵怪矣哉”。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的人、物等,赞美了核舟雕刻得精妙,表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卓越成就。3.写作特色:1)总分总的结构。2)空间顺序说明核舟的各个部分。3)对比手法的运用。4)描写细腻,通过动作、神态刻画舟上人物形象,突出中心。5)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n三、要点1.“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体现王叔远的技艺高超。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字样配合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分别出自《赤壁赋》、《后赤壁赋》。3.“通计一舟,为人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精细的特点,表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巧。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2.选自:《范文正公集》。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观看景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第一层(第二段):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第二层(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因景而异,或喜或悲。第三段:由霪雨霏霏的景色而产生的悲伤的情感。第四段:由春和景明的景色而产生的快乐的情感。第三部分(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定的信念、原则。是进亦忧,退亦忧-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2.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即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3.写作特色:1)综合运用记述、抒情、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2)以景→抒情→议论为主线写作。3)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三、要点。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说明了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政绩卓著,以次表现他宽阔的胸怀。2.本文祥写览物之情,略写巴陵胜状,安排的原因在于文章重在表达作者的见解,抒发自己的胸怀,因此详略围绕中心来安排。狼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2.选自《聊斋志异》。短篇文言小说集,主要运用唐代传奇小说的文言体,\n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社会、政治多有批判。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节第一层(开头—缀行甚远):屠夫遇狼;第二层(屠惧—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夫惧狼;第三层(屠大窘—眈眈相向):屠夫避狼;第四层(少时—盖以诱敌):屠夫杀狼。第二节议论。2.中心思想:本文写了屠夫从遇狼、惧狼、避狼到弊狼的经过,生动的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的刻画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3.写作特色:1)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直接写狼,间接写人,写出了对狼的蔑视与讽刺,赞扬了人的智慧。三.要点。1.人物形象:狼:贪婪、凶残、狡猾。屠夫:机智勇敢。黄生借书说一、文学常识。1.作者:袁枚。袁枚,清朝诗人。中年即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黄允修是袁枚的学生。2.出自:《小仓山房文集》。3.说: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三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一段:这一部分的首段,先说黄生借书,缘事而发引出下面议论。第二段:在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后,一连用了“天子”、“富贵人家”没有几个读书者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三个实例加以证明,并以“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再以“强假焉”和“吾所有”作对比论证,分析了“天下物皆然”的原因。第三段: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有力的论据,现身说法,进一步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向包括黄生在内的青年人提出希望,由此过渡到下文。第二部分(第四—五段):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最后一段照应开头。2.中心思想: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要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愤学习。3.写作特色:1)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2)由点及面,层层深入。\n三、要点。1.成语:汗牛充栋(汗牛塞栋、汗牛充屋):形容藏书非常多。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写出了借书读的人既担心主人讨还,又非常珍爱借来的东西的心情。3.几处对比:1)天子、富贵人、祖父积子孙弃者;2)借书读的人和藏书的人;3)作者小时候和做官后。4.“其切如是”的原因是往借,不与;具体表现是“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中“是”指代的是“归而形诸梦”。捕蛇者说一、文学常识。选自《柳河东集》。详见《小石潭记》。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段):交待捕蛇的缘由:蛇极毒,可治病,捕蛇抵租,冒死捕蛇。暗示:赋敛毒于蛇。第二部分(第二~四段):蒋氏自述三代捕蛇的遭遇并哭诉不愿更役复赋的原因。第二段:蒋氏三代的悲惨遭遇。第三、四段:写作者与蒋氏的对话,由蒋氏声泪俱下的诉说,表明宁可捕蛇也不愿更役复赋,具体反映出横征暴敛害民币毒蛇还厉害。第三部分(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并交待写作目的。2.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3.写作特色:1)从全文来看,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先叙后议,借事说理。2)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3)运用对偶、排比、引用等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炼。三、具体复习。1.蛇的“异”具体表现在:1)外形2)毒性强3)药用价值高2.第二段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是:突出捕蛇的危险,引出蒋氏的哭诉。3.作者一开始便提及蛇毒之甚,其用意在于:1)交待捕蛇的理由。2)暗示赋敛毒于蛇。3)为下文作铺垫,引出蒋氏的哭诉。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但同时表明了作者的政治局限性,5.“永之人争奔走焉”写出了永州人争先恐后去捕蛇的情景,结合全文,这句话也反映了当时横征暴敛使得百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n1.作者:左丘明。2.选自:《左传》。《左传》,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曹刿帮助鲁国做战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第三段):写战争的经过。第三部分(第三段):写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3.写作特色:1)对比、对话突出人物。2)内容详略得当。三.要点。1.人物形象:1)曹刿-远谋。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鲁庄公-鄙。急躁冒进、鲁莽行事,但虚心求教、知人善任。本文从三方面突出鲁庄公的“鄙”: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同样鄙陋的“肉食者”和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胜而不知何以胜。其目的在于和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2.本文对战争略写,“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便带过。但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却写得很详尽,是因为:1)本文重点在“论”战,对话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2)能够以次将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见形成对比,突出中心。出师表一.文学常识。1.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忠武侯。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选自《诸葛亮集》。《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表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3.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问题,也称“奏章”。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五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层(第一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诚宜开张圣听)。第二层(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第三层(第三--五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n人”。第二部分(第六--七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第六段:自述自己的身世及追随先帝的经历。第七段:接受先帝重任(临终托孤)以来的所作所为,同时强调此次北伐的意义。第三部分(第八--九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己”,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表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2.中心思想: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和效忠蜀汉的真挚感情,充分显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3.写作特色:1)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2)作为一篇表,陈词委婉,语言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运用多种修辞、写作手法,句式工整,条理清晰。三.要点1.人物形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2.作者追叙往事,表达的是“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3.成语: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2)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3)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4)裨补阙漏:补就缺点和疏漏之处。4.第一段中,诸葛亮向后主分析蜀国形势的用意在于:让后主明白当前情势的危急,并告诉他要充分利用有利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登泰山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姚鼐。姚鼐,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姚鼐也叫“惜抱先生”,桐城派集大成者。2.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介绍泰山及日观峰的地理位置;第二段:写登泰山的经过。这一段先叙述从京城到泰安的旅程,接着写登山过程,再写到达山顶时所见的景色;第三段:写观日出的情景;第四段:介绍泰山的古迹---建筑群和石刻;第五段:写所见泰山的冬季景色。\n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壮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3.写作特色:1)按作者登山浏览的顺序来描绘景物,详略分明,条理清晰。2)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巧用动词。三、要点1.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两句最能反映当时气候恶劣,登山艰难。文中能表明这一季节特征的句子是:1)自京师冒风雪。2)苍山负雪。3)大风扬积雪击面。2.第五段中“少杂树,多松”和下文中“无树”不矛盾。前者指的是整个泰山范围内,后者是指日观峰五里内,范围不同,因此不矛盾。3.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两小儿辩日一.文学常识:1.作者:战国列御寇。2.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著。今有《列子》八篇,可能是晋人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二.文章内容。1.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两小孩争论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的问题及圣人孔子也不能解答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启示: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在求知过程中,任何人都要不断进取,实事求是,不能骄傲自满。2.写作特色:1)对话描写,观点明确。2)语言简洁,寓意深刻。3)比喻,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三、要点。1.人物形象:两小儿:坚持自己观点,敢于探索真理。孔子:对科学实事求是,学无止境,不能以偏盖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学常识:1.作者: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2.选自《史记》。《史记》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书中不少传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n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的军容;军令如山、天子也不例外的军纪;“介胄之士不拜”严谨的军礼。第三段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2.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了汉文帝到霸上、棘门、细柳劳军的经过,赞扬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知人善任。3.写作特色:1)文章善用对比和衬托手法,从侧面突出人物形象。2)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侧重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3)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三、要点。1.人物形象: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有礼有节、刚正不阿。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2.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汉文帝去慰劳霸上、棘门和去细柳营劳军的不同待遇。在霸上、棘门时,将士们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细柳营中,将士们刚正不阿、军纪严整,突出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治军严明。3.本文从侧面写了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礼严谨,衬托了⋯⋯(省略)。口技一.文学常识。1.作者:<清>林嗣环。2.选自:《虞初新志》。这本笔记小说由清朝涨潮人所编。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写表演前的情况,交代了口技人的表演场所和道具;第二部分(第2-4段):写口技人的精彩表演;第二段:写四口之家由梦而醒。第三段:写一家人由醒而梦第四段:写深夜失火,众人救火。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重写口技人的道具,呼应开头。2.中心思想:全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坐着通过生动的描述,记录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表现了我国古代民间技艺的精湛。3.写作特色:1)首位呼应,结构紧密。2)口技人表演的正面描写与对道具和宾客反应的侧面描写相结合。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向。刘向,西汉末年史学家。2.选自《战国策》。是我国著名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谋臣策士言行,该书善于剖析事理,叙事生动,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二.文章内容。\n1.分段:第一段故事的起因,交代“唐雎使于秦”的原因;第二段故事的发展,写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弗敢易的观点,抵制秦王骗局;第三段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挺剑而起”;暗示他将效仿古人,行刺秦王。第四段故事的结局,写秦王“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2.中心思想:文章通过记述唐雎以超人的胆识和雄辩之辞折服骄横、狂妄、狡诈的秦王,打消了秦王企图吞并安陵的妄想,终于不辱使命之事,赞颂了唐雎的机智沉着、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3.写作特色:1)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与动作描写来进行。2)在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3)运用对比、反问、排比、引用典故等方法突出中心。三.要点1.人物形象唐雎:机智沉着、不畏强暴、胆识过人、善于雄辩。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前倨后恭。2.唐雎与秦王的斗争可分为两个回合,简要概括为:1)唐雎用受地于先王的理由,拒绝秦王易地。2)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决定以死相拼,捍卫国家尊严。周处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2.选自:《世说新语》。本书记载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语言精炼,朴实自然,对后世的笔记文学颇有影响。二.文章内容。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周处勇于改过,最后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告诉人们一个人有了过错,只要能够改正,弃恶从善,同样能够成为有用的人。2.写作特色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2)详略得当。3)运用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4)语言朴实,结构完整。三.要点。1.人物形象-周处:年轻时:凶强侠气。后来:知错能改、有决心、有毅力。2.“有自改意”写出了周处改过自新的主动性“具以情告”则体现出了他改正错误的勇气。醉翁亭记\n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做亭者及命名原因,写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引出“乐”字,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醉翁亭周围的景色,即自然赏景之乐;第三段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酣之乐;第四段喝醉酒归来时所见之感,并抒发自己的感受——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2.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以“乐”来排遣心中被贬的痛苦和于民同乐的思想,。3.写作特色:1)寄情于山水,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2)由外及内,由远及近运用对仗、反复及判断句式使文章一唱三合,有节奏感,有韵律美。3)写景写人抓住特点,文字简练。三.要点。1.游琅玡山的四个情形可依次概括为: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2.“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宁富足。3.《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乐”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记》中,“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有着更高的思想境界。4.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黔之驴一.文学常识。1.作者:柳宗元。详见《小石潭记》。2.选自《柳河东集》。本文是《三戒》之一,另两篇为《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三戒”的意思是三件值得警戒的事。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老虎初见“庞然大物”的驴子,小心谨慎地进行观察;第二段:老虎认清驴子“技止此耳”,终于吃掉这个“庞然大物;”2.中心思想:文章旨在讽刺当时政治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同时启示人民,貌似强大的\n东西不一定强大,不要害怕,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3.写作特色:1)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2)详略得当。三.要点。1.人物形象:驴:外强中干、无才无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成语:1)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2)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黠鼠赋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选自:《东坡全集》。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咏物小赋。3.赋,汉代时最流行的一种文体铺陈事物,表达志向,体物写志,讲究文采。以四言六言为主,可押韵,换韵。中唐后赋渐散文化。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叙事,写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2.中心思想:本文借一只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最有智慧的人类被一只老鼠欺骗,原因在于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讽刺了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的人,反而因自己的疏忽让小任得了利。公输一.文学常识。1.作者: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2.选自《墨子》。《墨子》是墨家经典著作,由墨子及其弟子著述。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交待了时间的起因;第二段:墨子劝服鲁班的经过。2.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墨子劝服公输盘不要助楚攻宋的经过,表现了墨子“非攻“的政治思想以及他为实现自己政治主张不辞辛劳、顽强斗争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辩论的政治才能。3.写作特色:1)巧妙设喻,层层推进,逻辑性强。2)运用对话,开宗明义,直陈其事。\n3)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气势,增强说服力。三.要点。1.人物形象:墨子:善于雄辩,主张和平,不辞辛劳,顽强斗争。公输盘:手艺高超,工艺精湛,为人正直,知错就改。2.用巧妙设喻、层层递进、逻辑推理的方法,让公输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3.墨子认为楚国不该打宋国是因为:1)宋国并无过错。2)楚国并不缺少土地。4.墨子善于雄辩可从两个方面看出:1)巧妙设喻,旁敲侧击。2)用托辞引出公输盘的“吾义”,再连用五个“不可谓”,深入揭露对方“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和“义”的虚伪性,咄咄逼人,简洁有力。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战国策》。详见《唐雎不辱使命》。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1-2节):邹忌讽齐王的依据(现身说法),原因;第二段:邹忌讽齐王的经过;第三段:齐王纳谏;第四段:纳谏后的效果。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邹忌自身的生活经验巧妙设喻,通过类比联想向齐威王阐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为政必须善于纳谏!齐王采纳讽谏,广开言路,齐国也因此国势强盛。3.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衬托手法。2)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话描写人物,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3)三叠排比结构,读起来有一种结构美。4)现身说法,巧妙设喻,类比联想三.要点。1.人物形象:邹忌: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有辩才,善谏,有责任心,有爱国精神。齐王:深明大义从善如流,善于纳谏,纳谏除弊,修明政治,治国有方。2.近义词: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讥,议论、微言规劝。诽,背里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过失。刺,当面指责。说,用一般的话规劝别人。活板一.文学常识:1.作者:沈括。沈括,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2.选自:《梦溪笔谈》。\n它的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史事、音乐和美术等,是一本笔记体综合学术著作。二.文章内容。1.分段:第一段:介绍活字版发明前,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第二段:扣住活板印刷术“活”所的特征,进行了条理清晰的说明:1.活板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2.活板印字的制作方法。3.活板的制作、使用及其功效。4.活板字印的使用方法和优点;第三段:交代毕升所制活字的下落。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介绍宋代发明家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3.写作特色:1)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2)按活板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3)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4)本文语言简洁,用字准确。三.要点。1.人物形象:毕升,具有高度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精神的人。2.文中两个最能反映活板功效的词语:极为神速、瞬息可就。3.本文运用了两处比较,其原文分别是: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2)不以木为之者,⋯⋯不可取;不若燔土,⋯⋯殊不沾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