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文言文译文 2页

  • 14.50 KB
  • 2022-08-25 发布

周报文言文译文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原文】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①;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②,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③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钜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注释】①爽:与“喑”同义,不能说话的意思。②颜涿(zhuō)聚:名庚,齐大夫,孔子的弟子,死于哀公二十三年犁丘之役,故《淮南子》称他“为齐忠臣”,此篇言“以终其寿”,盖为误记。③驵(zǎnɡ):市侩,古代集市贸易的经纪人。【译文】况且上天造人,使人类的耳可以听声音,如不学习的话,他的听力就不如聋子;使人的眼可看见物体,如不学习,眼力就不如盲人;使人的口可以发出声音,如不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就不如哑巴;使人的心可以了解事物,如不学习,智力就比不上狂乱无知的人。所以凡是学习,并非能够给人增加好处,使人通达天性。只是能够保全上天所赐与的本能而不败坏它们,这就叫做善于学习。子张,原是鲁国庸俗的小人;颜涿聚,原是梁父山的大强盗;后来跟从孔子学习。段干木,原是晋国市集的大经纪,后来跟从子夏学习。高何、县子石,原是齐国性情暴戾的人,被乡间的人们所指责,后来跟从墨子学习。索卢参,原是东方十分狡诈的人,后来跟从禽滑黎学习。这六个人,是该受刑、被杀、被辱骂的人。如今并不是只幸免被罚、被杀、受辱,并由于跟从老师学习而成为闻名天下显达的人,年老才寿终,王公大人信服并礼遇他们,这都是因为学习的原因所得到的。【原文】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①,疾讽诵,谨司闻②,观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④,失之无惭,必反其本。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⑤,疾灌寝⑥,务种树;织葩屦⑦,结罝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絜⑧;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⑨,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注释】①营:通“荧”,惑乱。②司闻:指主闻的耳朵。③(huān):同“欢”。④矜:自夸,夸耀。⑤唐圃:场圃,是种瓜、果、蔬菜的园地。唐,通“场”。⑥寝:同“浸”,灌溉。⑦葩屦:麻鞋。⑧蠲(juān):清洁。絜(jié):通“洁”。⑨趋翔(qiànɡ):步行有节奏。翔,通“跄”。【译文】\n但凡学习,一定要务求学业进步,心中没有疑惑。努力背诵诗文,谨慎地听取老师所教的内容,注意在老师欢愉的时候去求问书本中的意思,顺应老师的教导,不忤逆老师的意愿,回去后思考老师所讲的话,探求明白所表达的核心内容,时时对它做出分辨、议论,用来论述道理,不随随便便地做出申辩,而是一定符合法度,得到所学没有骄傲,失去所学不会羞惭。这样一定会返回人性的根本。老师活着的时候就要谨慎小心地侍奉,侍奉的方法,以顺应老师的心意为最重要;老师亡逝了就应恭敬地拜祭,拜祭的方法,是在时令节日把拜祭作为要务。这是尊师的行为。治理场圃,努力灌溉、种树;织麻鞋、网具,捆蒲草苇叶;到田野上为耕耘土地出力,种植五谷;进山林,入河泽,打鱼捉鳖,猎取鸟兽。这是尊师的行径。察看老师的车马,小心地为老师驾御;使老师所穿的衣服能合适,务求使老师能穿夏轻冬暖的衣服。置办饮食,一定要清洁卫生;要善于调味,务使食物丰富可口;对老师一定要恭敬,和颜悦色,审慎自己的言辞;在老师面前行走要快而有节奏,一定要严肃庄重。这也是尊师的行径。【原文】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①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②,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③,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注释】①内:同“纳”,接纳。②成身:指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成为君子。③太学:这里指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④齿:列。弗臣:不把他们作臣下看待。【译文】君子的学习,在讲道理时一定提及老师的教导来论证道理,听从老师的话就一定会尽力来使其发扬光大。听从老师的话但不尽力去发扬,叫做“背”;讲道理但不提老师的教导,叫做“叛”。背叛的人,贤能的君主不会收纳他在朝中,君子亦不会与他交朋友。所以老师,是最高尚的人;学生,是知识最丰富的人。最高尚的事莫过于做对人有利的事了,对人有利的事没有比教育更有利的了。知识丰富比不上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要完善自身又比不上学习。完善自身就会令当子女的不用驱使便去尽孝,当臣子的不用命令就会尽忠,当君主的不用强权就能使天下平定,于是有高地位的人便可以成为天下的君主。所以子贡问孔子:“以后人们将怎样称赏先生呢?”孔子说:“我有什么值得来提及的呢?我只是不停止、不松懈,就是喜好学习而不觉得它厌烦,喜欢教会别人而不觉厌倦,只是这样罢了。”天子进太学去祭拜先人,就不把曾经当老师的人作下人看待,而是与他们齐列。由此可见敬学与尊师的行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