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课件 29页

  • 264.00 KB
  • 2022-08-25 发布

课外文言文课件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n1.2014年课外文言文不再作为附加题呈现,而作为必考题。中考新变化2.第二小题翻译题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考查题型及分值(共9分)(1)词语解释题。(2分)(2)断句∕翻译选择题。(3分)(3)人物及内容等评价题(4分)4.命题新动向选材主要有两类:人物类和寓意类。\n考点一:解释文言词语实词中常考的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致力于课内,实践于课外——以内养外;联系学过的知识,推及到陌生的语境——从已知到未知。应考策略:\n课内学过,学会迁移:先回忆温习我们课内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几种意思,再迁移套用到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1、温故迁移法示例一: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2008年)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示例二:“奏欲置酒延众侍从”(2009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示例三:“赵且伐魏”(2013年)“年且九十”(《愚公移山》)\n指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已知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2、互文见义法:示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殚”与“竭”相对,根据“竭”(竭尽)可推断出“殚”也可作“尽,竭尽”讲。成语“殚精竭虑”也是此种用法。怨天尤人\n在本义和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解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通假字往往声音相同或相近3、通假寻义法:(因声寻义法)示例:(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都。\n文言文中多为单音词,解释词语含义时,我们可以先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组词),再着眼语境联想,根据上下文推断。4、组词联想法示例:“曹刿请见”(《曹刿论战》)拜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2008年中考)效法\n借助成语来推断词语含义。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其中保留了不少的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不期而遇”中的“期”。推断实词含义时,如果能够恰当地借助我们已经理解的成语,问题可能就化难为易。5、成语求义法示例一:“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2009年中考)(不速之客,不请自来)邀请示例二:“皆足取祸也”(2011年中考)(咎由自取,自取其辱)招致\n6、语法分析法:示例:1.以敝大众(2013年中考)使……劳苦(贫困)借用语法,注意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2.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为美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4.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n考点二:断句(一)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n(二)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乎、夫、若夫、盖等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乎、哉、矣、耳、焉、邪、耶、与等。\n(三)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1、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其夫呓语/既而儿醒\n(四)关联词之前往往断开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然则、然、然而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五)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n(六)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间断开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七)找名词(代词,辨主宾,主语前、宾语后断开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n考点二:翻译选择题选择判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力求字字落实,特别是一些实词,应注意是不是准确翻译出来了。2、要注意特殊句式,要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进行翻译。\n1、首先给每个文言词语找出对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单音节词往往可以用双音节词对译。翻译句子的一般步骤:2、再推敲疑难的字句,联想一些重点词语在课内是否出现过,若有课内出现过的词语则与课文中的例子一一比较,找到用法相同的语句确定其意思。\n翻译句子的注意事项:1、专有名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可不译,习惯用语可按现在的说法翻译。2、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3、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4、调整句序,一定要注意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的翻译。\n以直译为主文言文翻译口决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n考点三:内容理解(评析文章人物及文章思想内容)解决这类题的步骤及方法:步骤:先浏览题目再读课文: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短文的大致意思。方法:第一,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第二,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n1.谨记启示应准确把握原文主旨,扣住中心回答,切忌牵强附会,主观臆断。2.很多课外文段,无论是寓言还是人物传记,往往文末有一两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往往就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故事的寓意或文章的中心往往蕴含其中。内容理解之思想内容\n内容理解之评析文章人物1.人物形象的理解要结合人物在文中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所具有的心理,旁人的感受以及最后的结果等方面。2.归纳分析某一方面的内容,关键要分清说话的人物,抓住描述的对象,着眼于评价的重点,理清事情的因果。\n《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人有从学者,遇①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读书能否浅尝辄止,为什么?1、注意文章标题,体现文章主旨\n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注意人物描写,从中体会人物形象。\n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注意人物描写,从中体会人物形象。\n《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选自《战国策》)◆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3、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n《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选自《战国策》)◆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3、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n4、注意把握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语句,在对比中体会。《张溥好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n4、注意把握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语句,在对比中体会。《张溥好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n实践演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