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巧解文言实词,扫清文言阅读障碍湖北省夷陵中学语文组陈芙蓉学生由于远离了文言文使用的环境,所以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并翻译文段,而造成对文言文理解的难点往往在于文言实词的难以理解。在新课标中,对文言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文言文的阅读不应该成为学生的拦路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1、重视书本,举一反三 教材所选择的文言文大多都是经典名篇,文言文的选择可以说文质兼美。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从孔子到孙中山,从诸子散文到纪传体,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通过认真诵读,如果能很好的掌握文言知识,学生可以发现在考场上碰到的很多文言文都是曾经在书本上学习过的,只是有的学生迷信多做题,而忽略了对课文文言文的复习,以至于在考试时可以轻易得分的题却做错,十分遗憾。 比如2012年大纲全国卷的文言文的文段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其中文言实词设题B选项“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已”给出的答案是“停止”,如果学生能熟记《劝学》并理解意思,很快能判断这是一个正确选项,“学不可以已”,《劝学》第一句话的“已”便是“停止”之意。而2012年山东卷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第九题考察的文言实词同样能够在书本中找到依据,A选项“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字给出的解释是“弯腰”,但是只要学生能记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躬”的意思是“亲自”就能很快做出判断这是一个错误选项,答案迎刃而解。2013年湖北卷高考题《廉希宪事略》文言实词的设题C选项“整复浼入言之”“浼”的解释为“派遣”,这道题难住了很多湖北的考生,因为就算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这个字也是很少出现的,但是在《林教头风雨山神庙》中,这个“央浼”这个词语已经出现,并有注释。“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事”,“央浼”是“央求”之意。 所以书本内容的掌握十分重要,很多好的篇目,比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章,早自习可以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能达到背诵的水平,这样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遇到文言实词便会心中有数了。2、引导学生关注文言词语和成语的对解 中华成语博大精深,很多的成语本来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长期以来”说明成语的含义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所以成语中保留了很多的文言实词词义。所以关注成语和文言实词的关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也有利于成语的复习。 比如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有一个实词“负”字反复出现,其中有一句“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这个“负”是“依仗”之意,学生如果知道“负隅顽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敌人或盗贼)依靠险要的地势(抵抗)”便能把这个二者联系起来,记忆也就加强了,远比老师强迫学生去背效果好。 在最近在文言文复习中,学生做到一篇文章《薛奎传》实词题D选项“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字意思解释为“借给”,学生根据现代汉语中“贷”字“借”的意思,多数同学认为这个选项正确,但是根据上下文的阅读,薛奎之前并没有借钱给这个不供养母亲的青年,所以这个“贷”不是“借给”\n的意思。在成语“严惩不贷”中,“贷”是“宽恕”之意,根据上下文,此处也是薛奎说不再“宽恕”青年的意思。类似的成语还有“贪得无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只有”的“厌”也是“满足”之意。很多学生都误认为是“讨厌”,就是没有和成语联系起来记忆。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纳,并看是否有与之相对应的成语,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文言实词,同时对成语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印象。3、引导学生关注一词多义文言文的复习要做到融会贯通,要全面关注课本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课本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链接以前所学知识,比如在“谢”字,学到《孔雀东南飞》时有“谢家来贵门”,“谢”是“告别”之意,“多谢后世人”的“谢”是“告诫”,教师马上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这个实词的其他含义,比如在《鸿门宴》中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是“道歉”,“哙拜谢”的“谢”是“感谢”之意。如果能做到链接,2013年天津卷文言文实词题A选项“敬恒惶恐,长跪谢”句“谢”给出的解释是“感谢”,虽然“谢”字也有感谢之意,但是,学生也有可能会被迷惑,但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我们发现此处“感谢”说不通,学生如果平日能举一反三,便能发现如果理解为“谢罪,道歉”便可以很顺畅的解释了。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所以老师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一些重要的实词要鼓励学生积累,并在碰到题目时联想。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鼓励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同词语,并能准确说出意思,教师不能一味自己总结,这样,学生没有自己亲自尝试,便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4、关注文言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文言句子中,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同样可以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方法。在文言句子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这一点和现代汉语是想通的。在2000年全国卷文言文中,C选项“自放驴,取樵炊爨”樵给出的解释为“打柴”。分析句子成分,“取”和“炊”字都是动词,在句中做谓语成分,那么“樵”“爨”字处在宾语的位置,应该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打柴”是动词短语显然不恰当。2012年福建卷语文试题文言文实词推断题D选项“履苍莽中”“履”字解释为“鞋子”,分析句子成分,“苍莽”意思是“苍莽的群山”是名词性短语,在句中是宾语成分,所以“履”字在句中应该是谓语成分,应该是一个动词。解释为“行走”,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语文学习中的语法,特别是文言文,句式经常还有变化,学生会觉得很难把握,所以在碰到比较难的句子时,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弃,去蒙去猜,这样正确率自然很低。其实在文言文的复习中,老师仍然要带着学生分析句子成分,只要学生能弄懂基本的句子成分,碰到类似的题目便能很快得出答案了。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所在,文言实词的复习也不是无路可求,以上的方法也仅仅是一些尝试,不过全面,在复习的过程中,这些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也可以采用别的方法,只要合适学生,只要方便学生掌握,便能在文言文教学中突破,学生也不会在考场上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