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17页

  • 479.50 KB
  • 2022-08-26 发布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宜宾市四中李丽群\n课前练习.体验中考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甲】[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n体验中考:2012年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选自《孙权劝学》)18.解释下列词语。(2分)A.援疑质理:B.刮目相待: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余幼时即嗜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尝稍降辞色蒙辞以军中多务20.翻译下列句子。(3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21.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3分)答: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另眼相看,用新的目光看待B(我)经常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1)读书要动手。(2)要大量阅读。(3)应有名师指点。(4)学习靠主动和自觉。(5)学习应有严师……\n课前练习.体验中考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节选自《满井游记》\n体验中考:2014年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甲】节选自《桃花源记》【乙】节选自《满井游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忘路之远近聂政之刺韩傀也B.屋舍俨然吴广以为然C.于时冰皮始解于是鸱得腐鼠D.山峦为晴雪所洗此为何若人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一致的是()(2分)A.欲穷其林泉而茗者B.渔人甚异之作则飞沙走砾C.复前行红装而蹇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D(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属”、“阡陌”翻译正确,各1分;全句语意畅达2分)\n21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文【甲】通过渔人所见村落、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B.选文【乙】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C.选文【乙】的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D.【甲】【乙】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D\n讨论、梳理:宜宾中考文言文阅读考什么?综合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考点一:文言词语文言实词重点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近年也开始考虚词,主要考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多用选择题考。2—4分;考点二:重点句子翻译3-4分考点三:理解文章内容、主题思想、观点看法,写作技巧、评价人物,感悟体验等,常用选择题、简答题考查。2-4分。\n阅读训练一:课内、课外比较阅读[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n[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①欲缚之。自辩数②,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③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④!涉之为王沉沉者⑤”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⑥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释: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员。②辩数:分辩诉说。数,一条一条地说。③遮道:拦路。遮,拦截。④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⑤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⑥颛(zhuān):独一,专擅。\n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比至陈:()(2)或说陈王曰:()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及,等到有人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从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n3、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1)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2)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讲诚信;成大事者须得民心。\n阅读训练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三)鲁人曹沫(9分)【2013年•四川省资阳市】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⑥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打了败仗往回逃。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④颜色:脸色。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⑥倍:通“背”。背弃、违背。\n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以勇力事鲁庄公(     )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2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答应在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4分,每分句1分。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丢失凭\n复习赠言:命题在课外,功夫在课内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致力于课内,实践于课外\n谢谢大家!\n讨论、分析:宜宾近三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梳理年度阅读材料册数分值题型知识点2012《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7下8下10分解释(2分)选择(2分)翻译(3分)简答题(3分)实词解释、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虚词)、语句翻译感悟道理2013《陈涉世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上9下10分选择(4分)翻译(3分)简答题(3分)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实词、虚词)、语句翻译、内容理解2014《桃花源记》《满井游记》8上8下10分选择(6分)翻译(4分)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实词、虚词)语句翻译、内容理解\n探究.归纳:宜宾中考文言文阅读怎么答?考点复习方法、答题策略词语解释语句翻译内容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