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上课用 57页

  • 1003.50 KB
  • 2022-08-26 发布

文言文实词上课用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专题复习\n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纲要求\n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n考点阐释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常见的考查形式:一、选择题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120个)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n《考试说明》120实词:爱、安、被、比、本、兵、病、朝、乘、诚、除、传辞、从、殆、怠、汉、道、得、度、发、方、非、复负、盖、故、顾、固、过、胡、患、或、及、疾、即既、假、间、见、就、举、绝、克、类、名、莫、内期、奇、迁、请、穷、劝、如、若、少、稍、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遂、率、说、私、素通、徒、图、亡、王、望、恶、微、闻、相、向、谢悉、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已、易、意、阴、引、右、逾、狱、再、造、知直、置、至、致、质、治、诸、族、足、卒、走、左、坐\n1.在典例中探究实词推断的常用方法。2.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提高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推测实词词义的能力。学习目标\nB1.(2005湖南卷).对下列句子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真题热身和:念hè,应和\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乘:登上、登临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答案:C\n教材积累是前提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字词和句式,当然,还要再看一看情况是否相同。总之,教材是本,课外选文是末,所以说牢固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建议把各册教材翻看一下,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n归纳总结很重要例:拜(授予官职)除(授职)擢(提拔)迁(晋升或调离官职,贬谪)徙(调动,流放)辟(征召)左迁(降职)谪(贬官,降职或流放)窜(放逐)掾(古代属官的通称)黜(贬退);遣(贬谪)举(提拔,推举)下车(新官初到任)乞骸骨(告老还乡)乞身(告老还乡)\n应该掌握的文言实词知识点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偏义复合词6.兼词\n教材文言知识归纳见《系统集成》\n实词词义推断法\n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字形研讨探究想想看(一)\n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一、字形分析法给你方法\n通过分析形旁来推测词义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n“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旨”与美味关;“隹(zhuī)”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攴(pū)”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n比如: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例句: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⑵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句:①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②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缢:上吊,吊死﹚﹙绡:丝织品﹚(缒:用绳子往下吊)(赂:贿赂)\n1、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2、“彀gou士十万人”(小箱子)试试看(一)(弓箭手)\n“见”通“现”:出现“要”通“邀”:邀请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字音想想看(二)\n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二、通假推断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给你方法\n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不。副词通假字的类型\n2、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同“纵”;与“横”相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n3、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相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一夜飞度镜湖月\”: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人称代词“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与纵相对“图穷而匕首见。”: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n“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形容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名词\n4、其他形式的通假字形相近:“秦王不说。”:说,同“悦”“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女:同“汝”。“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暴:同“曝”晒。动词声母、韵母同,声调不同:“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当,通“挡”“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动词\n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通“雇”,雇佣试试看(二)通“翌”,第二天通“促”,催促\n(更加,越来越)1.追亡逐北(败逃者,逃亡的人)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想想看(三)结构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n三、结构观察法给你方法\n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n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n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4、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6、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n求全责备——求,民殷国富——富,登峰造极——登,文过饰非——饰,扶危济困——扶,比肩接踵——接,怜香惜玉——怜,心驰神往——驰,惜—爱惜、爱往—向往以成语为例责—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殷—富裕造—登上,到达文—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济—扶助比—紧接着,紧挨着含义相同相近:\n党同伐异——伐,攻击;夙兴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觉;溯洄从之——洄,溯,避重就轻——就,欲盖弥彰——彰,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不躲避接近、趋向不掩盖彰显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寤,醒来含义相反相对:\n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3、比较推断词义。小结:\n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怎样解释?1、“忠不必用,贤不必以”2、“变姓名,诡踪迹”3、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由“用”可以推出“以”为“用”的意思。由“变”推出“诡”为动词,是“隐蔽”的意思。“赢”也与上句的“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是“多”。试试看\n试试看(三)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挽回﹑补救\n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的确、确实)想想看(四)迁移(践,踏“一蹴而就”)\n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知识迁移法给你方法\n1、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宋书·王昙首传》试试看(四)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偏爱、偏私)\n2、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夺取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B(强行改变)\n相如因持璧却立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望而却步(倒下,后退)望风披靡;所向披靡借助成语\n斯言虽小,可以喻大(07年福建)今姑贷汝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通晓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宽恕、饶恕\n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2、薄而观之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4、“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索求”之意。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练一练成语印证\n隆庆时,绍兴岑(cén)郡候有姬方娠(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zhāng)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已,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五)想想看:语境“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n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五、语境分析法给你方法\n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dài)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试试看:欺骗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手,不可理解为手足之手。信陵君就在眼前,“视之”而“举手”,无此礼仪,也无此必要。“手”当为“首”的通假字。晋鄙低头合符有疑,故抬起头来仔细打量信陵君。)\n①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坚”解“”,“锐”解“”才能搭配。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六、想一想借助语法知识\n方法六:借助语法推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n例题展示:解释句子中的“信”。1、烟涛微茫信难求2、楚王贪而信张仪3、信义著于四海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为状语,副词,可推断为“实在”的意思。“信”为谓语,带宾语,应是“相信”的意思。“信义”为主语,肯定是名词,可推为“信用”的意思。“信”,谓语不能是名词只能判断为通假字,通“伸”,“伸张”的意思。\n6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形容词,为“”之意。5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之意。确实真实4今行而无信(《荆轲刺秦王》) 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兵车行》) 6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4句“无”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是名词,为“”之意。信物\n2000年全国题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高考链接\n一、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二、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三、结构观察法(相反、相近)四、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五、语境分析法(上下文)方法小结六、语法分析法(句子成分)\n解释句中蓝色的词:(1)有牧人御众之才(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丁壮苦军旅,老弱罴转漕(4)化险为夷(5)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课堂检测(迫近,靠近“日薄西山”)通“疲”,疲乏,疲劳(竭尽“殚精竭虑”)(平安)(统治,治理)\n攫金者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运用本节课总结的方法,解释词语的意思(1)被:(2)鬻:(3)操:(4)攫:(5)徒:穿戴卖拿着抢只\n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②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参考译文:\n运用本节课总结的方法,完成《系统集成》作业本P263对点特训的相关练习。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