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PPT课件 67页

  • 817.00 KB
  • 2022-08-26 发布

《文言文句式》PPT课件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今异义温十五中\n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词义扩大今古\n古义:长江古义:黄河后起意义:泛指一般的江后起意义:泛指一般的河江汉朝宗于海。《尚书·禹贡》以河为境。《韩非子·有度》江河\n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缩小古今\n古义:金属后起意义:黄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n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词义转移今古\n古义:外交使者后起意义:出门时带的包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行李\n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中性词”变“褒义词”或“贬义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n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古义:杰出、英俊(褒义词)今义:生活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贬义词)风流\n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只有一个音节的词,“一个字一个词”)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两个音节以上的词)\n母亲母《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贫穷贫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而且且《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一般用单音词来表达:\n单音偶合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如“然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顺承关联词,但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短语,应解释为“这样以后”;不要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当作现代的双音词:\n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古义]于是/写[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示更进一步,连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n文言中特殊的双音词:偏义复词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体肤“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耳目“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笑蕖》\n(1)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2)意义相对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句中偏指“姥”和“兄”,而“公”和“父”不表示意义。(3)意义相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只有“亡”表意义。\n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n文言常用句式\n文言句式常式句变式句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n判断句\n1、用“者”“也”表判断①……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③……,……也和氏壁,天下共传宝也。④……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n2、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注意:“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n3、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肯定“非”表否定判断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是乃狼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此亡秦之续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n4、直接表判断荀卿,赵人。刘备天下枭雄。秦,虎狼之国。臣本布衣。\n被动句\n1、用“被”表被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用介词“为/为……所……”表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n3、在动词前用“见、受”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如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n4、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被动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5、动词本身表被动,根据上下文判断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n省略句\n省主语廉颇为赵将,(   )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廉颇承前省公蒙后省\n省主语(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孟子王对话省\n省谓语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歧路亡羊》承上文省略蒙下文省略为乐追之\n省宾语项伯乃…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鸿门宴》竖子不足与(   )谋。《鸿门宴》之之注意: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n省介词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注意: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n倒装句\n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灼灼其华。(其华灼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n宾语前置\n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微斯人也,吾谁与归?何以知之?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n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表示否定的词有:“不、非、勿、毋、弗、否、莫”等宾语前置\n3、用“是/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命是听(成语)这时的“是/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宾语前置\n4、介词“以”的宾语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 氓》夜以继日宾语前置\n5、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宾语前置\n定语后置\n定语后置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列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太子及门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荆轲刺秦王》\n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定语后置\n定语后置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n4、中心词+数(量)词铸以为金人十二。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n状语后置\n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置于谓语部分后 标志:介词“于、以、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n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n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曰:“何以知之?”B、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n2)表示反问:A、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孔子云:“何陋之有?”文言文的固定格式:\n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独……哉?(难道……吗?)例: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G、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言文的固定格式:\n4)表揣度:A、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其……欤?(不是……吗?)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文言文的固定格式:\n5)表示选择:其……,其……也?(是……呢,还是……呢?)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文言文的固定格式:\n复音虚词而已译为“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所以1、表原因,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凭借,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n复音虚词何其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深,译为“多么”,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n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以译为“因此”,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n复音虚词若属译为“你们”“你们这些人”,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夫译为“像那”“至于那”,常用于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如:若非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n复音虚词于是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连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相同。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属介宾短语,做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不同情况译为“从这”“在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n复音虚词然后一般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承接,意为“然后才”。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然而常用在句首表转折,相当“(虽然)这样,可是……”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n复音虚词得无译为“莫非”“恐怕”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无乃译为“莫非”“恐怕”,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庶几译为“差不多”,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n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对译学 不可以已。学习不 可以停止。\n文言文翻译方法二:移动宋何罪 之有?宋国 什么罪过 有?\n文言文翻译方法三:补足为击破沛公军。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n文言文翻译方法四:替换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再也伸不直,是用火烤弯曲使它这样的。\n文言文翻译方法五:删减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出现意外变故。\n文言文翻译方法六:保留不译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保留不译。庆历四年春,庆历四年 春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为……太守巴陵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