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94 KB
- 2022-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推断技巧”讲义导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河川的流水,因而发出感叹。有同学说孔子可以哦,还会轻功啊站在河川上感慨,这就闹笑话了,这里的上不是“位置在高处的,和下相对”,而是“侧、边”之意。如果不懂文言文很容易闹笑话,混淆古今,就会误解古文。比如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里面“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不是池塘生出了春草,而是池塘的堤岸长出了春草。现代汉语里“塘”作为一个单音词使用的义项已经消亡,往往指水池,如水塘、荷塘、鱼塘等。而塘的本义是“堤岸,堤防”。今天我们要给大家重点讲解的就是文言文的实词推断技巧。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文言文。考纲在线考情透析学法指导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要求是:1.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⑤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从2015年开始新增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同时将对实词的考查蕴含在了翻译之中,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2.体裁仍以历史传记为主。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常见意义和用法。2.积累、记忆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3.理顺整体阅读思路。4.学会圈点、勾画文中易设误点。\n2.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内容概括、文言翻译仍是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文言文翻译中,重点实词的翻译、特殊句式的翻译是高频考点。知识定位:《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中的实词方面的要求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考试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高中阶段的常见文言实词有300个;二是考试方向为考查实词的语境义,而非是让同学们对实词死记硬背。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巧释词义。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本次讲课我们就为同学们讲解一下推断实词的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准确地把握文意。文言实词是高考中一定会出现的考点,从2015年开始对实词的考查蕴含在了翻译之中。【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句子。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1)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狱、辄”等词平时练习出现频率都很高,属于得分点,“狱”为古今异义字,“文理”也是古今异义词。“弦歌”可以根据成语弦歌不辍联想翻译,弦歌不辍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17年11月政协主题发言“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也可以提醒一下弦歌不辍的意思,所以生活处处需留心。“荐”需要根据语境翻译。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考察了虚词的用法\n和介词结构后置。今天我们就要进入文言文实词的学习,帮助大家在翻译时掌握实词的用法。翻译: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事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惟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顺帝年号,136年-141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任峻在威猛方面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涣。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考向一通假字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解析 “振”应是通假字,通“赈”,赈济、救济的意思。正德九年,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多次升迁至右副都御史,并任河南巡抚。年成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过了一个月,又给钱遣送他们还乡。含义“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通假字大致有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示例通用字“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假借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n古今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同”或“通”表示技法1.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的词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就通顺,那么可以考虑“A”通“B”。如《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景”如果理解成“景物”“景色”等都不通顺,那么,可以考虑“景”可能是通假字。“景”通“影”。2.字音分析法。同音、近音通假的情况比较多,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读音相同;再比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中的“振”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再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属于近音通假;再比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共”通“供”《烛之武退秦师》;。再有就是变音通假,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通“披”就属于变音通假;“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中的“卒”通“猝”,猝然的意思。《荆轲刺秦王》。从字音角度分析,可以迅速辨别通假字。3.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着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贾直言,河朔旧族也,史失其地。父道冲,以艺待诏。代宗时,坐事赐鸩,将死,直言绐其父曰:“当谢四方神祗。”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乃苏。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直言由是躄。贾直言,是河朔的望族,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家住在什么地方。他的父亲名道冲,以技艺待命供奉内廷。代宗时,父亲因事获罪被皇帝下令赐予毒酒自杀,将要饮下毒酒时,贾直言欺骗他的父亲说:“应当拜谢一下四方神祗。”使者稍微一懈怠,贾直言就取过毒酒代替父亲喝掉,接着昏迷而仆倒。第二天,毒气从脚下泄出,很久才苏醒过来。皇帝怜悯他,下令免除他父亲的死罪,与贾直言一同流放到岭南。贾直言因此跛脚。\n[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划线句子的翻译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考向二古今异义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首先命令周淙守滁阳,周淙没有到任,改任楚州,又改任濠梁。淮、楚两地原先有依靠山水地形设寨保卫自己的百姓,周淙给他们规定纪律,构建保伍组织。金国君主完颜亮发动全国兵力侵犯宋朝边境,百姓依靠这些保全生命的不计其数。授官直秘阁,连任。孝宗接受禅位,宋朝军队进攻夺取虹县,中原的百姓一致来归顺,扶老携幼在路上络绎不绝。解析 约束:规定、纪律。“约束”是古今异义词,在此语境中,应是名词,而在现代汉语中,“约束”倾向于动词,词性发生了变化。含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字形相同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示例词义扩大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古义:古代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词义缩小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词义转移行李\n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外交使节。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词义弱化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词义强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古义: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情色彩变化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古义:爪子和牙齿,中性词。今义:恶势力的帮凶,贬义词。技法1.区分所给词语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古汉语中一般以单纯词为主,即一字一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以合成词为主,即两字一词。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中“指示”是两个词,“指”是“指出”的意思,“示”是“给(让)……看”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指示”是一个词,是“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或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的内容”。2.从感情色彩角度来分析是否有变化。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爪牙”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倾向于贬义词。3.从词性角度辨析是否有变化。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中,“宣言”是“扬言”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宣告、声明”的意思。既为动词,也可为名词,翻译为一些国家、政党或团体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4.从偏义复词角度来分析。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组合而成,但只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的双音节词。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作息”,偏指“作”(劳作),没有“息”(休息)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作息”是一个词,即“工作和休息”。5.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n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涕。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解析 涕:眼泪。此词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眼泪”,现代汉语中一般为“鼻涕”的意思。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解析 继父:继承父亲。继父在语境中为两个词,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习惯认为是一个词。现代汉语中继父:生母再婚后的丈夫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解析 山东:崤山以东。古今异义词。与现在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考向三一词多义例3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先生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答案 C解析 “置”在此处为“放弃”的意思。\n先生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非常好学。贫困没有钱买书,就帮助书商在街上卖书,趁机把经史百家的经典书籍都读遍了,而且他有过目不忘的才能。朱文正担任浙江提学,先生前去拜访他,回答叙述扬州割据的现状和为气节而死的人。写了三千字的《广陵对》,广泛地综合古今之事,这篇文章可以成为天下奇文了。先生性格质朴耿直,不修饰自己的衣着、举止。痛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阴阳禁忌、佛教、道教那些神怪的学说,不遗余力地驳斥它们。但是一旦遇到美好的行为,好的文章和诗句,就称颂有加不愿放弃。先生,是我父亲非常推崇佩服的一个人。他的学问,他的品行,私下听闻父亲的教诲很久了。我虽然不擅长写文章,还是想约略举其大概,扼要陈述他的事迹,来告诉后辈君子。含义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示例谢(1)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并序》)推辞,谢绝(2)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辞谢(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认错(4)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道谢(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并序》)告诉,劝诫续表1.代入法。将所给义项带入各自的语境中,如解释通顺就是正确的义项。2.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自然不同,语境对理解一词多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如: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n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很多人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3.根据句子结构来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对仗的比较多,可以根据句式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分析。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⑤通五经,贯六艺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中“怀”与“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均指“美玉”。③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④句中“亡”与“北”同义,均指“因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人”。⑤句中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⑥句中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忧思劳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4.联系课文内容推断。考查的实词一般都会在课文中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进行联想、推断。如“使老弱女子乘城”与《氓》“乘彼垝垣”中,两个“乘”的意思都是“登上”的意思。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文言文题目在课外,出题在课内。例题:翻译下列句子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束发。古代男子自成开始束发,因此指初成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孔雀东南飞》岁凶,横道杀伤(2017年天津卷)我们的必修三高中文言文全能达标《劝学》那一课后面的考题。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追亡逐北,流血漂橹《过秦论》5.\n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中的“疾”字,借助成语“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当然,这是我们的课文《劝学》中的句子。例题: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再如: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名副其实(副,符合)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运斤成风(斤,斧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蹴,践、踏,用脚踢)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尽职守(恪,谨慎而恭敬)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转·郑伯克段于鄢》——金城汤池(城:城墙)於予与何诛《论语·公治长》——口诛笔伐(诛:谴责)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庄子·运斤成风)——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听天由命悉听尊便(听:任凭;随)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百川灌海》——山穷水尽穷途末路(穷:极也)如今我看到了您的无边无际难以穷尽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许行》——肆无忌惮(惮:害怕;畏惧)6.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例如: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7.从通假字角度来推断。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下,可考虑是否从通假字的角度来推断。如“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一句,“说”若按照“陈述、诉说”“说法、主张”“劝说”等意思解释,显然文意不通,由“众说”的搭配,可以从通假角度考虑,根据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特点推断“说”通“悦”,意思是“高兴”。8.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n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③信义著于四海④怀信侘傺[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9.借助字形推断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例如: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③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简析]①句中的“组”是以“纟”为偏旁,可以知道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带子,绳索”。②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③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2017·湖南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由是知名。开封有百姓为争鹤鹑而杀人,王安石认为是强盗拒捕争斗而死,杀之无罪,韩晋卿说:“这是斗殴杀人。”登州有个妇人谋杀了丈夫,郡守许遵负责审理此案,王安石又主持审理,韩晋卿说:“应当判死罪。”此事长期不能判决,满朝大臣为此争论不休,韩晋卿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因此而闻名。解析 盈:满。此处指争论不休。借助成语联想法可推测其意。如“热泪盈眶”,“盈”是“充满”的意思。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神宗称赞他的才干,每当案情虽然明确,如果事关权贵显要、屡审不能\n定案的,必将其交付韩晋卿审理。曾经受诏命审理宁州狱案,按照惯例应当入宫回答皇上的提问,韩晋卿说:“奉旨行事,法律具在,岂能探询君主的心意,影响心里的判断呢?”接受诏命就立即执行。解析 狱:案件。借助代入法,可推断不合语境。“狱”的确有“监狱”的意思,但在文言文中还有“案件”之意。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议论的人又打算援引唐朝当时覆奏的制度,命令把国内可能判死的案件全部上奏判决。韩晋卿说:“案情可疑令人同情者允许上报请示,是祖宗的制度。但如果天下的犯人,都必须囚禁起来等候朝廷的命令,恐怕今后死在狱中的人要比服罪的人多了。”解析 矜:怜悯、怜惜。“矜”确有“夸耀”的意思,如“自矜功伐”,但在此语境中应为“怜悯,怜惜”。考向四词类活用例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谢贞八岁时,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首五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解析“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句中“奇”是形容词作意动,是“以……为奇”或“认为……不一般、惊奇”的意思。含义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示例名词的活用“左右欲刃相如”中“刃”(名词作动词,杀)动词的活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中“收藏”“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中“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名词作状语“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中“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使动用法“反欲斗两主”中“斗”(使动用法,使……相斗)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中“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n“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函:用匣子装。续表:技法4.名词与“所”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句中的“所罾”中的“罾”,它的原意是“方形的鱼网”,由于与“所”组合了,因此,活用作了动词,应该翻译成“捕捞”。5.名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n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句中第一个“惑”就属于这种情况。“惑”原本是名词,意思是“疑惑”,活用之后,必须翻译成“有了疑惑”。6.名词在句中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句中的“花”就应该译为“开花”,因为它处在了谓语的位置上。7.名词与“者”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句中的“冠”与“者”组合而活用作动词,译成“行过加冠礼”。【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翻译划线的句子。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解析: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n当堂检测:【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参考译文: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思路点拨: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实词,如《阿房宫赋》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嫉”词义转移:痛恨思路点拨: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只状语后置“如雍言”需要注意。“忠谠”偏义复词推断法,“报”语境分析法。【题目】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①诚知不如徐公美。②告之于帝,帝感其诚。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在语境推断的基础上,结合语法推断法来解答。1)“诚”在主语“臣”之后,在谓语动词“知”的前面,可知,它充当状语成分。“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2)“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感”的宾语。“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语法分析推断法【试题来源】2009年湖北高考【题目】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利用语境推断法来解答:结合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而儿痴,竟不知怪”“庶几其一惧”由此可知:庶几:\n希望【题目】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赤壁之战》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在语境推断的基础上,结合偏义复词推断法来解答。第一步:看词语前后是否有标志,“敝”与“疲”相邻第二步:根据标志联想特殊实词。可以看出这是一对近义词,可以考虑是偏义复词第三步:推断实词意思,代入检验。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题目】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解析:“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偏义复词推断法【题目】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解析:结合具体语境,可知“国强”“国弱”是“辅国”“辅隙”的结果。“强”和“弱”相对,“周”和“隙”相对,推出“隙”是不周密、粗疏、疏漏的意思。句式推断法【试题来源】2009年重庆高考【题目】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解析:“规”后带有宾语“小得”,“规”应该是动词,结合上下文,地方官员接受贿赂的事情一旦败露,官员俸禄都被剥夺,这实在是谋求小利而失去大利。所以,解释为“谋求”【题目】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贫民虽平价不能籴。籴有“入”和“米”组成。整合推知,“籴”为买入粮食”。即使是平价,贫民也没有能力买粮。借助字形推断法【题目】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出类拔萃----超过;胜过成语推断法